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水平为立足点,阐述了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并进一步根据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亚指标层4个层次组成的指标体系,为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韩芳  韩素卿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42-1944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指出张家口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后,从生产性、生产稳定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5个方面构建出该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核心阈值、生产性指标、保护性指标、稳定性指标、经济可行性指标和社会可接受性指标阈值和分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水平为立足点,阐述了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并进一步根据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亚指标层4个层次组成的指标体系,为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构建土地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3个一级指标及11个二级指标形成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明县在2015-2019年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大指标出现失衡现象,经济环境指标贡献率增长较快,但资源环境指标贡献率大幅减少,社会环境指标贡献率也略有下降;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分值为0.4402,仍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注意协调资源、经济、社会的关系,将对促进宁明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科学评价贵州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供参考,从土地生产性、土地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从2008年的低度可持续转为2010年的中度可持续,到2012年转为可持续状态,5年间贵州土地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不断朝着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可持续的威胁。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德义  高晓巍  周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41-14744,14790
从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其所辖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石家庄市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制定并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以河北省为例,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5个等级,对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有助于考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差距。从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权重,引入各指标的合理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其中南宁市、北海市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钦州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防城港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9.
王莉  陈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82-6783,6786
参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纲要》的要求,依据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认同性五大目标,建立了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子目标及单项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选择徐州市和苏州市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徐州市正处于可持续管理发展阶段,苏州市已进入初步可持续管理阶段。整体分析了制约2市土地实现可持续管理的因素,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城市土地的特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泰安市200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分析认为,土地利用过程可以分为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两个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之间的转变、区域上的差别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与不同方式的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可以分为土地利用类型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后者实际上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孙茜  张小虎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224-226,230
为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河南省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针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土地的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综合分析模型,对河南省2000-2009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增加态势,其中,2000-2001年处于基本可持续水平,2002-2008年处于较可持续水平,2009年为可持续水平;"三废"处理率偏低、人口数量较大及自然灾害频发等是制约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中的主要矛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其应对措施,并指出土地整理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方法,强调只有做到在保证经济建设必须用地的同时,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分析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并基于多目标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结构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出发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给出不同耗水条件下的供选方案,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生活都是在土地的基础上展开的。土地整治和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层面上探索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与联系,避免二者被混淆使用。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在于:目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不同;二者的联系在于:土地整治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统率着土地整理的发展,二者的作用都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平衡土地利用中数量、质量与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豫南丘陵山区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68-1070
分析了豫南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了选择多元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建立在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这对于在丘陵山区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协调人地关系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阳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贵阳市相关统计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耕地资源达一般可持续水平,耕地的生产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接受性可持续利用水平不同程度提高,但耕地的保护性可持续利用水平有下降趋势.提出了贵阳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试析土地利用3种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白玉  邓宇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9-2401,2450
土地集约利用强调土地现阶段的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土地的最高产出。对环境的保护、代际关系的处理并不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但要求获得土地的经济效益,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其追求的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虽然强调对环境的保护,重视代际关系的处理,但它还是强调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和改造者,是一种向土地资源索取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色发展要求要有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绿色利用。土地绿色利用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这是一种土地资源利用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2年,长沙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得分不高,且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2013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并摆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进入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9~2013年,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不稳定。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