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室内研究了温度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H70%±10%,光照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ZPQ-280B型人工气候箱中,当温度分别为20℃、23℃、26℃、29℃和32℃时,梨小食心虫的世代历期分别为49.72d、38.99d、29.78d、25.81d和27.18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7.81℃,有效积温为587.10日·度;世代存活率分别为53.89%、80.17%、84.41%、66.57%和28.50%;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8.39、45.72、56.35、14.43和6.25粒.分析表明,26℃时的种群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和内禀增长力rm分别为25.37、1.09、0.0874,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梨小食心虫存活的温度为25.1℃,最大理论存活率为85.19%;种群最高理论内禀增长率为0.0804.  相似文献   

2.
测定柑桔潜叶蛾在6个温度下的发育、存活、生殖情况,根据实验数据所呈现的规律,建立了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存活、生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生物物理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推迟合柑桔潜叶蛾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很好地抉事世代存活率及内禀增长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抛物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潜叶蛾卵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与的关系,当环境温度为30℃时,内禀增长能力最大(rm=0.1669)相应的周限增  相似文献   

3.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组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表,计算了主要生命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30℃以上的高温不利于南美斑潜蝇的存活,在33℃时卵仅有16.9%的存活率,而其余虫态均不能存活;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幼虫的存活率最高,蛹的存活率最低。在25℃时,平均产卵量最高,内禀增长率(rm)最大,净增殖率(R0)最高。在15~50℃4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35 ℃范围内的7个恒温下测定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 (Takahashi)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寿命、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5~30 ℃范围内,该蚜虫均能存活和产仔,成蚜产仔数以16 ℃时最高. 平均世代长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5 ℃时为54 d,30 ℃时为9 d. 成虫寿命10 ℃时最长(33 d),高于或低于该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或降低而缩短. 在25 ℃下,若蚜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内禀增长力最大. 但在35 ℃下,若蚜不能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5.
1999~2001年研究了上海地区为害水杉的茶尺蛾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1年发生6代,以蛹在水杉树干基部的浅土层内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6717.3mm2;总取食叶片168张.在16,20,24,28与30℃恒温处理下,全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92.95,67.78,52.86,39.6与30.02d.茶尺蛾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5±1.1,7.51±1.1,5.42±2.5与6.09±1.2℃,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91.89±17.7,478.42±25.6,195.40±33.8与85.78±19.9日度.雌雄性比为11.6.越冬蛹过冷却点平均为-5.09±1.1℃.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柑桔潜叶蛾在6个温度下的发育、存活、生殖情况,根据实验数据所呈现的规律,建立了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存活、生殖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生物物理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拟合柑桔潜叶蛾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很好地拟合世代存活率及内禀增长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抛物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潜叶蛾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当环境瘟度为30℃时,内禀增长能力最大(rm=0.1669).相应的周限增长速率λ=1.1816d-1.世代平均历期T=15.9100d.净增殖率R=14.2400.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五种温度下组建了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并比较了来自广西南宁、湖南衡阳、江苏南京三个种群发育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与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三个种群发育速率无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可以用一个公共的发育速率模型来代表三个种群。在20℃、23℃、26℃、29℃、32℃五种温度下,卵的孵化率、世代存活率均以26℃为最高,高于或低于26℃均下降。温度与孵化率、世代存活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五种温度下的成虫产卵量以26℃为最高,29℃以上的高温对成虫产卵影响较大。温度在18.7℃—32.2℃范围内种群世代数量将呈上升趋势。在25.5℃时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将增加41.5倍。本文还组建了包括成虫期的生命表(l_x)和产雌特征生命表(m_x),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_m)和稳定年龄组配。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小麦上玉米蚜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对玉米蚜种群存活率、生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蚜的种群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倍增时间及稳定年龄组配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 ,在 10 ,35℃条件下 ,玉米蚜若蚜的死亡率较高 ,特别是 4龄若蚜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蚜的存活率降低 ,产仔期变短 ,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逐渐增大 ,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逐渐缩短 ;15~ 2 5℃时的产仔量显著高于 10和 30℃。 2 5℃最适宜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其种群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9.
在15±1℃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落叶松叶蜂种群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动态,得出了年龄特征存活率等数据,编制了生命表,并计算出了各项参数:内禀增长力r_m=0.04914,净增殖率R_0=9.9881,增殖有限速率λ=1.0504/d,平均世代周期长T=46.7924d,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b=0.2350、d=0.1859。稳定年龄组配成虫前期98.5529%,成虫期1.4599%。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条件下小菜蛾实验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研究了11种恒温(8-35℃)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存活,繁殖与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菜蛾世代存活率与温度之间呈抛物线相关,以25℃时的存活率最高。在35℃以上的高温下,卵不能孵化,肾对8℃及以下的低温特别敏感,雌虫产卵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8-30℃下雌虫的繁殖动态下可用类似于统计学的Gamma分布函数来拟合。雌虫繁殖力和种趋势指数与温度之间均呈抛物线相关,也均在23℃时达到最大值,内禀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江津县未来30年人口发展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提出了江津县人口控制方案,并分析了在该控制方案下的重要人口经济目标,讨论了该县人口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人口质量和人口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方县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农区鼠害防治对策,对贵州省大方县1996-2008年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类型的鼠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方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7种,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四川短尾鼩、锡金小家鼠.其中,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73.33%;高山姬鼠、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62.32%、19.56%;锡金小家鼠为稀有种;褐家鼠、高山姬鼠、黑线姬鼠是大方县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4-5月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混合鼠种每年均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建立了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数量峰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方程分别为:y1=1.3535x1+0.7009,y2=1.3043x2+1.0540,可以提前2个月预报混合鼠种高峰期种群数量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3.
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辽东山区4种主要群落(柞木林、硬阔林、杨桦林和杂木林)主要树种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值检验法、聚块性和扩散型指数分析其格局状况,并用聚集强度指数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程度.结果表明:①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枫桦和山杨龄级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种群,其中蒙古栎、水曲柳和核桃楸属于增长型种群,枫桦和山杨属衰退型种群,色木槭、紫椴和春榆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增长种群;②这些主要树种种群中,除了杨桦林群落中枫桦和山杨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的格局都趋于聚集分布;③各主要树种种群等级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幼苗和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而在中树和大树阶段为随机或均匀分布,且各主要树种种群从幼苗到大树格局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④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环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礼社江流域元江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调查发现:该保护区内元江苏铁分布于礼社江右岸海拔1100—1400m区域,主要生长在河谷季雨林下,阴坡数量较多,占总株数的92.5%;调查区域元江苏铁种群密度较高,平均11株/100m2;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金字塔状,Ⅱ龄级苏铁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2.94%;由于人为采挖,Ⅳ龄级以上的苏铁数量较少,占到总数的21.57%。目前,该种群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人为采挖和生境破坏等,应加大对元江苏铁野生资源的科学、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水滴伪康纤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6、12、20℃)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蛋白胨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培养液在设定浓度范围内,水滴伪康纤虫的种群密度呈现随着食物浓度增大而增长的趋势;不同温度下,6℃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 d左右)的停滞期后进入增长期,各培养液组在第12 d时达到种群密度峰值,但种群密度低;20℃时各培养液组虫体繁殖快,牛肉膏培养液组在第3 d 即达到种群密度的峰值(57490 ind · mL -1),但衰退迅速;12℃时,4种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温度处理,且稳定期维持时间长,更适宜水滴伪康纤虫种群生长。12℃时各培养液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虾肉(4.5g·L -1)>麦粒(10.14g·L -1)>蛋白胨(2.25g·L -1);种群自然增长率高低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麦粒(10.14g·L -1)>虾肉(4.5g·L -1)>蛋白胨(2.25g·L -1),虾肉与麦粒浸出液种群密度能达到较大值,且稳定期明显长于其他培养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试验室保种,水滴伪康纤虫在12℃培养可达到种群密度的最大值,20℃时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研究结果提供了试验室培养和保存水滴伪康纤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水滴伪康纤虫病研究提供了试验生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比较了荔蝽平腹小蜂的越南、广西、广东及海南等4个地理种群的繁殖特性.结果显示,虽然越南种群具有相对较高的单雌产卵量和较长的产卵历期,但是4个地理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却差异微小.分析认为,越南种群的高繁殖力是缘于较长的产卵历期,而不是较高的产雌速率,在种群繁殖具有相似时间成本的情况下,净生殖力增加只会导致种群规模的剧烈波动,而不是种群的实质性增长.荔蝽平腹小蜂的4个地理种群在种群增长品质上没有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玉米蚜发生动态的室外自然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蚜在陕西关中的寄主植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梁、莠子草、稗草、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及马唐草等。其在10月中、下旬迁入麦田,以无翅成蚜在小麦根际地下越冬。7月上旬迁入玉米田,发生高峰在玉米抽雄期和雌穗成熟前期,与寄主营养良好的生育期一致。有翅蚜的发生有3个高峰期,分别是7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8月下旬散粉结束雄穗逐渐干枯期和9月中、下旬玉米营养和气候条件恶化时。抽雄以前在玉米植株的分布由基部到心叶逐渐增多;玉米抽雄以后,由雄穗逐渐向下部移动。玉米蚜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动态因植株的营养状况及气温变化而不同,一般主要分布于植株较幼嫩和隐蔽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
褐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多年同次世代平均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种群矩阵模型讨论揭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问题,褐稻虱种群生命表划分为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历期不相等,本文把这4个阶段继续细分为等期的日龄状态,与此相适应,种群矩阵模型的转移矩阵也扩展为相应维数的方阵,结合输出方程,输入始发期1天调查的各虫期的密度,连续输出约40天内各期的密度,在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基本不变,其他干扰因素比较稳定的条件下,预测结果对当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配比的酵母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为饵料,采用2个盐度(2%,3%)、3个接种密度(1,10,50 ind/mL)进行饲养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条件及其组合对轮虫种群增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配比、接种密度、盐度及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平均日增长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0);接种密度对轮虫抱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盐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抱卵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三因子的最佳组合:盐度2%、接种密度1 ind/mL、饵料配比为眼点拟微绿球藻18.75×104/mL+酵母4.8×106/mL。  相似文献   

20.
苹果叶螨试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建并分析了苹果叶螨实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生殖力表。在23℃恒温条件下,种群趋势指数Ⅰ=6.4074/代,内禀增长力r_m=0.1296/d,周限增长率λ=1.1384/d,世代平均周期T=14.3547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占总量的93.4789%,成熟期占6.5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