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力求得出适合重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53-1854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腾飞有重要带动作用.为彻底改变欠发达地区经济面貌,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龙头建设,扩大其规模,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及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了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下大力气培养龙头企业,建立市场多元化投入、公司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和土地有偿流转等机制,提高农民的自主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宋峥嵘 《现代农业科学》2009,(3):251-252,254
永州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但从整体上看,龙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对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带动力还不强。从招商引资、企业自身、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做大做强永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基于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形成动因、经营形式及参与者功能定位,提出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利益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一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以嘉兴平湖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和个案研究,深层次探析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问题。并基于其利益联结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政府等产业化经营参与主体,提出建立一个机制,服务两个需求,打造三个平台,强化四项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2):25-26
为了解绥阳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现状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者对绥阳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调研。经分析归纳,绥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规模难以扩大、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发展外部环境趋紧、企业联结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经总结提出,要加强绥阳县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应着力提升科技含量和标准化建设,积极拓展企业融资平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着力提升企业内部竞争力,要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发展平台,建立财政扶持龙头企业长效机制,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大力完善企业利益联结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刘绍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75-15076,15079
在分析曲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后,对曲靖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种利益联结的机制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变迁,是市场经济作用的必然。为使农户分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果,提出了"公司型龙头企业+农民股份合作组织"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户与农业企业双方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为天津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从农业企业规模和农户与农业企业利益联结的形式两方面对天津市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现状进行总结;针对天津存在农户经营分散、企业市场带动能力较弱、农企双方购销合同违约率较高、农业合作组织的中介职能作用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市场带动能力、规范双方购销合同、发挥农业合作组织中介职能和创新利益联结形式等对策及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度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对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北京市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中存在的主体地位不平等,中介组织职能作用较差,机制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等主要问题,从提高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中介平台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约束力等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现有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龙头企业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及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甘肃省35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企业家文化素质偏低、技术人才短缺、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战略管理、利益联结、科技创新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就如何发展壮大欠发达地区龙头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陕西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雷  贾金荣  高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22-4324
通过对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转变企业与农户利益观念、大力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和加强合同管理等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陕西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玉林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玉林市优质稻产业化发展现状,指出玉林市优质稻生产存在粮价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优质稻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部分农户优质稻收贮不规范,优质稻品种抗逆性相对较弱、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重视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重视科技支撑、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提高优质稻产业化生产水平,推行优质稻产业带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作用显著,为寻找影响农业企业带动农户的最终关键因子,利用福建省87家农业龙头企业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随机前沿函数法(SFA)对影响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内部因素和数值型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再利用测算出的农业企业带动农户效率,运用方差分析法对其品质型的外部因素进行差异化分析,进而找到了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融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融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级政府要创新观念抓发展;优势产业要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和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发展后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农业科技进步以及科技要素的投入,对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以及农户收入都发挥了促进作用。在农业科技投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系统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企业以及基层农村管理人员都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农业科技发展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技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围绕如何发挥农业科技作用,进一步促进基层农村经济发展,文章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93-19095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组织模式提出了建议,推崇“公司+农业合作组织+农户”型组织模式,以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以此确定他们之间不同的契约关系,探索一种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与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确认识农业的性质是制定科学的农业政策的前提,本文认为农业是具有公共产品性的特殊产业,这主要是由人类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必须性、农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农产品供给的社会团体性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等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政府不能仅仅把农业看作是一个提供食品的产业部门,而应该充分考虑农业的公共产品性。特别是健全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销售服务,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3-355
结合西安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了推广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健全符合西安实际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的监管力度和建立监测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和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以及提高相关机构的检测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云南贫困山区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优势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和山区“四位一体”的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一些贫困山区境内孕育着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的丰富生物种类,非木材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野生食用菌产品、竹和竹制品及山野菜等占有较为重要的经济地位。目前,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利用为该地区的人们维持生计、增加收入和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在分析云南省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认为云南贫困山区非木材林产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非持续性的采集,导致非木材林产品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非木材林产品营销方式的落后影响了农民的权益;政策扶持不够,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以理顺体制,加强宏观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采集方法,建立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利用的评估与监测体系;合理布局规划,推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产业集群的形成;组建“龙头企业+林农+基地”的发展模式,提高其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建立并完善非木材林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体系等综合发展的路径对策,旨在促进该地区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