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肉牛业中,国内外普遍应用杂交育种,育成肉用新品种或提高生产性能。杂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公母牛的相互交配,是改良本地原始品种,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当原有品种的体型外貌或生产性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时,一般就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与当地原始品种进行杂交,以期育成一个体型外貌好,生产性能高,而  相似文献   

2.
选择国外7个优良肉牛品种的冻精,采用单品种级进或多品种多元杂交方式改良本地黄牛,逐次产生了14个肉牛杂交组合,随之进行了肥育试验、屠宰试验、泌乳试验,综合评定了各组合的生产性能,探索一条高效的肉牛产业发展的繁育途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乌盟地区从一九九三年引进安格斯肉牛冷冻精液,在乌盟商都、中旗、后旗、四子王旗等旗进行杂种肉牛生产。几年来,利用安格斯肉牛冷冻精液累计改良配种本地黄牛5.4万头,产成活犊牛4.3万头。通过对安格斯牛改良后代的调查结果表明,安杂后代从体形外貌到生产性能等方面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提高。 1.体形外貌 安杂后代全身结构匀称,被毛为黑色或黑棕  相似文献   

4.
我国肉牛生产主要是通过引进优良肉用品种(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来改良提高本地黄牛的肉用生产性能.肉牛杂交生产的主体是利用杂交公犊,在杂交利用上要求以杂交犊牛快速生长为主来选择父本,同时考虑能提高本地母牛的泌乳能力和带犊能力.因此在第一轮杂交中应尽可能用泌乳性能好的肉用品种作父本,在第二轮杂交中根据市场对牛肉胴体的需求再选择不同的肉牛品种作父本.  相似文献   

5.
1按杂交后代生物学特征和经济利用价值 根据杂交后代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利用价值,杂交方法可分为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 品种间杂交是肉牛生产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主要是品种间杂交。以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改良外貌及体型上的缺陷和培育新的肉牛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肉牛生产中,为了利用杂种优势,通常使用两个品种杂交,又称二元杂交。我国很多地方引进外国肉牛品种作父本,改良本地黄牛,以提高产肉性能,就是采用这种简单杂交的方式。而三元杂交,即是先用两个品种进行简单杂交,将产生的具有杂交优势的杂种母牛作母本,再用第三...  相似文献   

7.
1牛群结构的优化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饲料等条件、生产性能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目前比较适合我地黄牛品种改良的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德国黄牛、皮埃蒙特牛等品种的肉用型或肉乳兼用型牛。利用这些品种牛做父本,与本地母牛及良种杂交母牛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以及二元以上品种轮回杂交,使逐代都能保持一定的杂交优势,从而获得生活力强和生产性能高的牛群。  相似文献   

8.
<正>家禽繁育的目的,是迅速大量地增加高产家禽的数量,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进一步改良现有的低产品种和创造适应于各地的新品种,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质量高的家禽产品。家禽的繁育方法,主要可分为纯种繁育和杂交两种。1纯种繁育主要是使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继代保存下来,凡是不参加其他品种或变种,只在本品种内进行繁殖选育工作,都属于纯种繁育。纯种繁育是保持、扩大、提高一个品种的必要工作。如果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肉牛生产主要是通过引进优良肉用品种(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来改良提高本地黄牛的肉用生产性能。肉牛杂交生产的主体是利用杂交公犊,在杂交利用上要求以杂交犊牛快速生长为主来选择父本,同时考虑能提高本地母牛的泌乳能力和带犊能力。因此在第一轮杂交中应尽可能用泌乳性能好的肉用品种作父本,在第二轮杂交中根据市场对牛肉胴体的需求再选择不同的肉牛品种作父本。  相似文献   

10.
(一)选用良种或杂交牛养肉牛的目的是为了增产增效.而好的品种是增产增效的决定因素.推荐引进生产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肉质好的国外优良品种.如皮埃蒙特牛、德国黄牛、利木赞牛、短角牛及夏洛莱牛,山区可引进安格斯牛.这些外来品种既可用来直接饲养,其公牛又可用于与本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获取优良的杂交后代进行育肥,在短期内可生产大量优质肉牛.利用杂交后代育肥,既综合了父母代的优势,又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且温驯易于管理,生长速度、产肉量高出本地牛31%和42%以上.  相似文献   

11.
南德温肉牛与张掖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本地肉牛主导品种,在原有利木辛、夏洛莱、皮埃蒙特等肉牛品种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引进南德温牛(冻精)与当地西杂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止2007年2月,已产南杂牛3 345头,育肥出栏1 750头.总结了甘肃张掖牛改区三元杂交牛外貌特征,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的观察和调查结果,同时对初生、3月龄、6月龄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同龄二元杂交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德温三元杂交牛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等特点.为本市选择肉牛主导品种和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品种来源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杂交方法——肉牛考察系列报告之二孔宪臣张中泽(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150069)(延寿县畜牧局品种杂交可以提高牛群的生产力。采用不同的杂交方法主要取决于杂交优势的利用率与管理的可行性与复杂性。本文介绍的杂交方法供肉牛生产者及育种工作者结合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13.
南德温肉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德温肉牛对乐都县地区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南德温肉牛改良牛的体形外貌多数牛犊为红色,占统计数的83.33%,棕红色占16.67%.6月龄增重以南×黄速度最快,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多增重77.89和96.03,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比皮×黄和本地黄牛分别大于26.47和47.54,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南黄F1体重、体尺生产性能等方面都比本地黄牛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虫草鸡是广西兴安县富元养鸡场与有关单位采用目前仅存于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红原鸡与国外引进的珍禽品种及本地优良草鸡杂交、改良而成的,是生态特禽新品种,集观赏、美食、滋补、美容、益智于一体的保健品。该品种外貌奇特,全身羽毛黑色,体形娇小玲珑,袅娜多姿,行走如舞,体态轻盈,气质高贵。  相似文献   

15.
对短本、西本杂一、二、三代及本地黄牛5个组合的肉牛冻精改良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并比较了犊牛培育试验的效果。数据表明:肉牛冻精改良杂交组合后代的生产性能均显著高于本地牛,同一杂交组合,杂交代数越高,其生产性能越优秀。结果表明:肉牛冻精改良杂交技术,特别是多元杂交和级进杂交改良技术的推广运用,在肉牛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山东饲料》2005,(6):27-27
技术简介:肉牛改良与育肥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杂交的方法,以本地黄牛为母本,引进优良肉用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并根据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科学地调制饲料,并辅以适当精料进行育肥来进行肉牛生产的一种技术。所培育的杂交后代既保留丁本地牛耐粗放、适用性强的特点,又有外来优良品种长速快、产肉多、肉质好、饲料报酬高的优点,使本地黄牛在体形、生长速度、产肉性能等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1选择杂交牛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优良品种肉牛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和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好。利用国外大型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皮埃蒙特等)的公牛或冷冻精液与本地母牛杂交改良,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其杂交后代无论是生长速度、出生重,还是产肉性能较本地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公母牛相互交配.杂交交配产生的后代,称之为杂种.经杂交改良繁育的个体,能充分发挥杂种优势,有效提升繁育后代的生产性能.杂交在土牛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介绍改良种牛的选择,阐述杂交改良的相关要点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杂交组合肉牛在云南现有养殖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试验选择肉牛杂交改良工作开展得较早、品种组合较多、地处滇中的巍山县为调查地点,对农户传统养殖条件下的本地云南黄牛、已有的各种杂交牛各年龄阶段的体重、体尺进行了调查测定,并根据当地情况增加设计了几个品种组合牛作为对比.结果表明:所有引进良种与当地黄牛的二元杂交牛和同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引进的30头摩本杂交水牛进行了跟踪检测,对其在近3年多来的生长性能、泌乳性能、适应性、抗病性等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示范牧场驯化饲养的杂交水牛的成功率100%,其体形外貌、生产性能、体尺体重等方面均比本地水牛有明显的改善,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