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子标记在稻种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彦  贺浩华  傅军如  徐亮 《种子》2003,(6):60-64
对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分子标记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简要地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稻种资源方面的有关应用,主要内容有:(1)栽培稻的起源与进化;(2)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3)有利基因的定位与应用;(4)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INGER)的参试材料集中了世界上主要产稻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提供的优良种质,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广西农科院从1980年起,参加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协调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到2002年累计从各试验圃获得试验材料15890份,大大丰富了广西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经试验评价,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恢复源种质材料提供育种利用,并育成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Pi-km是稻瘟病抗性位点Pik上的一个主效抗病等位基因。本研究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km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对244份2012年陕西省水稻原始材料圃材料和62份2012年长江上游国家水稻区域试验材料进行了Pi-km基因位点检测,128份材料为抗性基因纯合体,64份材料为抗性基因杂合体,103份材料为感性基因纯合体。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陕西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中稻瘟病抗性基因Pi-km的存在状况,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省内主要栽培粳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用“活体菌株”接种法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人为控制田间小气候,建立一套发病系数高、方法简便实用、病圃容量大、鉴定结果可靠性强等综合措施。 在连续几年的抗性鉴定中,鉴定筛选出一批利用价值较高的种质资源和抗性较好的系统材料,本研究室选育出抗病品种3个,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系3个及省内抗病品种(品系)23个,以备做抗性资源加以利用或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抗TMV品种Coker176和感TMV品种K32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获得F2作图群体.通过SRAP、SSR、N基因特异引物等分子标记分析结合田间TMV抗性鉴定,将TMV抗性基因定位于LG1连锁群上.TMV抗性基因位点位于标记N2和XSRP1x2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是4.3 cM和9.6 cM.利用N2标记对84份烤...  相似文献   

6.
明确河南省主要稻种资源中抗稻瘟病基因型及分布情况,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6个基于稻瘟病抗感等位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39份河南稻种资源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显示河南省审定品种和外引品种中的抗稻瘟病基因较少,大部分材料仅含1~2个抗瘟基因;河南省审定品种中的主要抗瘟基因为Pi9和Pi-kh,外引品种中的主要抗瘟基因为Pib和Pi5。2016年国家品种区域试验(沿黄粳稻组)及高代品系材料中的抗瘟基因较多,分别有12和23个材料携带3个以上抗瘟基因;这两类材料的主要抗瘟基因有Pib、Pi-kh、Pi9和Pi1。总体来说,Pi9、Pib、Pi-kh及Pi5在河南主要稻种资源中的分布较广泛且大部分为纯合基因型,Pi1次之,Pi2分布最少且多数为杂合基因型。我们的研究可为河南水稻抗稻瘟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及其在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各类分子标记及其在核心种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依托4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平台,采用13CO2脉冲标记方法对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光合碳在甘薯-土壤系统中的分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甘薯植株各器官的生物量与干物质量,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增加幅度最为显著。甘薯-土壤系统光合固定碳转移较快,且分配差异较大,其13C丰度在脉冲标记1 d后表现为:叶片、叶柄>藤蔓、块根>土体,且不施肥处理地上部13C丰度显著高于施肥处理。脉冲标记30 d后,甘薯植株各器官13C丰度降低,其中在地上部分配比例为19.38%~31.44%,块根中为60.19%~71.86%,而土体13C丰度却略有升高,分配比例为8.05%~11.11%;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增加块根中13C含量,且MNPK处理块根中13C含量显著高于NPK和M处理,表明在甘薯膨大期施肥处理有利于光合碳在块根中累积,其中以有机无机配施累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氧传感技术在水稻种子活力快速测定中的作用,以常规稻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种子处理、氧传感测定、室内发芽和田间出苗试验.引发和老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或降低常规稻种子室内发芽和田间出苗能力;且分别促进或抑制了种子的呼吸,RGT和RGR值可较好地区分常规稻种子的活力水平.总之,氧传感检测可用于常规稻种子处理方法的快速筛选和贮藏过程中种子活力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滴灌是近十余年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灌溉方法。目前全世界已有几十个国家试验和应用滴灌技术,滴灌面积数百万亩,美国滴灌面积约占全世界滴灌总面积的一半。由于水资源日趋紧张,比其他灌溉方法都省水的滴灌技术正在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在农田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碳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固存与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趋势,阐述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及分布、全球碳循环过程、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因素、农田土壤有机碳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我国在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稳定性碳同位素在揭示环境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d13C)整合记录了气候因子和影响植物碳同化以及气孔导度的生理因子的相关信息。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可以揭示环境变化中的一些相关信息。本文回顾了不同的环境因子和植物d13C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进一步讨论了这项技术在重建历史气候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黑河38为母本,以超级结瘤大豆种质资源ZX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F2及其之后的分离世代,采用水培接种法及蛭石接种法对其进行结瘤性状室内鉴定比较。结果显示,在F2分离世代,水培接种法较蛭石接种法更直观,更便于在室内进行鉴别观察,在对已获得的超级结瘤性状的F3代及其后的各世代进行连续示踪检验时,蛭石接种法更便于操作管理。因此,鉴定种子量有限的F2代个体结瘤性状,宜采用水培接种法,种子量较多的其他世代的示踪检验鉴定,宜采用蛭石接种法。  相似文献   

14.
肖晗  罗利军 《种子》1994,(6):48-50
本文对RAPD的含义和特点,RAPD的扩增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就RAPD在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李虹 《小麦研究》2002,23(4):6-8
通过对我所及我省有关育种单位20多年来小麦育种实践的回顾,对遗传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品种的拓出,因此要培育小麦新品种,引进和创新遗传资源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创新对现实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用同工酶分析方法来探讨栽培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其亲缘关系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虽然运用的时间不长,但已显示出它独特的优点。所以在短期内国内外均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现从三方面来讨论。一、用同工酶分析方法探讨栽培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其亲缘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在介绍国内外和兵团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该系统建立的目的、布局与任务、内容以及该系统建立的问题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巍 《分子植物育种》2024,(11):3754-3759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植物资源的科学运用与合理配置。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资源在景观设计中的多重作用,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介绍了植物资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背景,强调了植物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实现生态平衡方面的关键作用。详细分析了植物资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选择与配置原则,探讨了植物资源的管理与维护问题,并通过案例展示了植物资源在不同环境下的成功应用,为实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启示。本研究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实用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新兴植物品种的引入、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以及科技创新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以推动园林景观设计迈向更加创新、生态友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稳定碳同位素测量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测定过程简便准确,为了消除常规传统测定水分利用效率(WUE)方法中的缺陷,可将稳定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引用于指示作物的WUE中。本研究综述了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原理,从植物器官组织、气候因子和水分条件分析了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特征与WUE的关系和在植物抗旱节水育种上的应用。通过分析不同光合型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得出,WUE与碳同位素比值(δ13C)及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具有相关性,植物不同部位器官的δ13C值均有差异,降雨量、光照强度和时长以及土壤水分都对植物δ13C值和WUE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利用δ13C和Δ13C这两个稳定碳同位素指标能够更好地指示植物高WUE和抗旱性,可为提高植物WUE和选育抗旱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类型信息在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土壤类型作为辅助信息提高潮土区土壤有机碳(SOC)空间预测精度的可行性,基于江苏省沛县212个土壤预测样点和80个验证点,比较分析了普通克里格(OK)和结合土壤类型信息的克里格(STK)2种方法对土壤有机碳的空间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各土壤类型间的SOC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淤土的含量最高(16.35 g/kg),而沙土含量最低(8.58 g/kg),两合土和轻盐碱土介于两者之间;直接利用OK方法对区域SOC预测时的平滑效应较强,导致误差较大,其80个验证点的真实与预测值的散点图相关系数r为0.45,均方根误差(RMSE)为7.36 g/kg;而STK相应的相关系数r为0.75,RMSE为4.90 g/kg,较前者降低了33.5%;同时,STK预测图斑能较OK更好地反映SOC在各土壤类型间的变异特征。说明STK方法消除了土壤类型间SOC含量差异较大的影响,降低了克里格平滑效应,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预测精度。表明与SOC关系密切的土壤类型信息,可在潮土区作为辅助信息以提高区域SOC的空间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