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榨菜连玉米间高粱耕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和高粱的再生特性,增产增收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榨菜连玉米间高粱耕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和高粱的再生特性,增产增收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的情况,2002年我们在义和、梓里、江北等乡镇采用榨菜连玉米间高粱、榨菜连早市菜玉米间高粱、小麦套玉米间高粱等旱地耕作制度新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表现出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潜力,也为优质小杂粮(高粱)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蔬菜—高粱—再生高粱三熟制机械垄作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庆地区旱地生产长期存在传统人工作业导致生产成本高和效益低的问题,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近年通过轻简栽培试验研究集成“蔬菜—高粱—再生高粱”三熟制机械垄作与免耕移栽高粱的轻简栽培技术。通过机械耕作(起垄)种植蔬菜后,再在蔬菜垄埂上免耕种植高粱(再生高粱),实现旱地生产轻简种植并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2016-2017年在重庆市代表区域示范,取得增产增效和农户增收的效果。本文作者阐述了本种植模式产量效益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玉米间作南瓜栽培的现状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玉米间作南瓜耕作模式,增产增收显著,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耕作方式对山西旱塬区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传统耕作、免耕、秋旋耕、秋深松、秋深耕+旋耕和春深耕+旋耕6 种耕作模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播前土壤蓄水量和耗水量均以秋深耕+旋耕模式最高。与传统耕作和免耕模式相比,秋深耕+旋耕模式显著提高高粱产量,增产幅度分别47%和36.7%;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达36.8%和25.5%;显著增加千粒重,增加幅度分别达16.5%和14.0%;显著增加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达22.2%和28.2%;显著增长高粱穗长,增长幅度分别达19.0%和21.2%。秋深耕+旋耕模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模式,可作为山西旱塬区高粱生产适宜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膜材料下旱地种植对高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主要的抗旱性经济作物,陕北地区常年干旱,地膜覆盖是解决干旱地区高粱种植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采用降解膜和渗水膜薄膜覆盖的方法以无覆盖为对照,研究3个高粱品种在旱地种植对高粱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膜覆盖会增加高粱株高、穗长、千粒重和产量。高粱产量:晋中0592晋中7742晋夏2842;种植方式:降解膜模式渗水膜模式无覆盖模式;经济效益:渗水膜模式降解膜模式无覆盖模式。陕北地区高粱种植应选择优良品种+矮秆高粱+降解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宁夏固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旱地冬小麦种植试验。试验设4种处理,结果表明,以a、b两种模式适合固原地区旱地冬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全区耕地面积101.2万hm^2,其中旱地耕地92.36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1.26%,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从旱地耕作模式和耕作技术等方面对旱作农业优质高效耕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农技服务》2003,(10):57-57
<正> 旱地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以免耕为主要内容、被相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懒汉种田”的耕作模式。 旱地保护性耕作与强调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迥然不同,它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秸秆残茬留于地表。其核心技术是:土壤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使用茬地播种机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丘陵地区传统的旱地耕作模式是:套种为玉米——红苕——小麦或玉米——红苕——小麦——青菜(作饲料用)3~4熟,净作为红苕——小麦2熟。这两种常见耕作模式每亩(1亩  相似文献   

12.
<正>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贵州省重要的油料作物,贵州省冬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740万亩左右,发展冬油菜生产对维护和促进贵州省粮油安全和经济发展均有重大意义。随着国家大力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对各省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贵州省在旱地条件下高粱、油菜存在茬口紧张的问题,并且目前尚缺少适合在山地条件下栽培的极早熟油菜品种,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的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通过探索研究和试验示范,总结出油菜、高粱分带套作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022年开始推广,目前全省已累计推广10余万亩。该模式是基于旱地条件下油菜分带套作高粱的种植模式,旨在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为旱地扩种油菜提供空间,实现油菜扩面积、提产量、增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阐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内容、机具选择及农艺要求,并分析了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旨在为北方干旱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工程提供科学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集成创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田间管理和科学施肥技术,以期改善和提高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对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已有的“旱地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旱地小麦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并在陕西省合阳县应用该技术布置3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较常规模式,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含量,小麦亩均增产40-60公斤、节约机械耕作成本65元。可见,旱地小麦免耕覆盖宽幅播种技术具有保水防旱、沃土肥田、方法简便等特点,是解决渭北小麦干旱问题的突破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旱地玉米(高粱)少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节水增产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两年多点试验,旱地玉米(高梁)少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耕作栽培技术,可使玉米(高粱)全生育期0—5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增加1.5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5公斤/毫米,产量增加17%,生产费用降低50元/亩,且具有显著的改土培肥效应。本文论述了这项技术的技术内容、应用原理、技术经济效果和适宜推广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一、高粱生产现状高粱是富顺县宝庆乡主要粮经作物,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我乡高粱已经发展到3500亩,而旱地面积只有8100亩,高粱种植面积占旱地面积的40%以上。头季高粱一般亩产350kg左右,再生高粱一般亩产在250kg左右。目前来看形势喜人,前景乐观,高粱销售价5.6元/kg,每亩高粱产值达3000元以上。就我乡耕地状况来讲,人多地少,种植高粱既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又满足了众多酿酒企业原料的供应。二、马铃薯生产现状马铃薯是我乡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人们喜欢的蔬菜之一,种植马铃  相似文献   

17.
<正>江阳区属川南浅丘区,温、光、水、热资源丰富,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旱地主要采用"油菜/玉米//红苕、油菜/高粱//红苕"等传统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平均收益约3 000元/亩,经济效益低。近年来,笔者利用江阳区地处泸州市城郊的区位优势,结合实施"四川省粮油高产创建酿酒高粱项目",经过5年的种植试验探索,逐步形成了"高粱//茄子/甘蓝"等粱经复合型高产高效旱三熟新模式。该模式主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旱农地区普遍采用的旱作农业耕作技术,该技术在渭北干旱山区已由小麦、胡麻等高密度栽培作物逐渐向谷子、高粱等稀植作物扩展.为了给渭北山旱地油葵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我们于2000年在典型半干旱山区进行了油葵膜侧沟播栽培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宜该区的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耕作对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51-1956
在运城市闻喜小麦试验基地于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进行休闲期深松、深翻、免耕,探索旱地小麦土壤蓄水量、根系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耕作的响应,研究夏闲期耕作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蓄积、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明确最佳夏闲期耕作技术。结果表明,休闲期耕作显著增加旱地小麦播种前0~100 cm土壤蓄水量,达18~36 mm,且其蓄水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显著增加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0~80 cm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尖数,且深松效果较深翻好;显著提高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尤其越冬—孕穗期;显著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5.6%~15.2%;最终,提高穗数达6.2%~18.6%,提高产量达10.9%~26.2%,且以深松效果更佳。休闲期耕作可促进旱地麦田土壤蓄积休闲期降水,促进小麦根系下扎,提高其根系活力,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芋/粱—粱栽培模式是指小春季种植冬马铃薯,次季4月上旬在冬马铃薯空行内套种杂交高粱并蓄留再生高粱的全新旱地周年种植模式。该模式可亩产超吨粮(即亩产马铃薯鲜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