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1、形态特征茶翅蝽成虫体长12毫米~16毫米,宽6.5毫米~9.0毫米。体色淡黄色至灰褐色,具黑刻点,背面金绿色。触角黄褐色,喙伸达第1腹节中部。头部侧缘有明显的弯曲。前胸背板有5个隐约的小黄点。翅褐色。腹面淡红褐色。卵长约1毫米,短圆筒形,灰白色,卵块最少为28粒,卵排列呈六边形。若虫似成虫,体小无翅,腹部背面有黑斑。黄斑蝽成虫体长18毫米~23毫米,宽10毫米。黑色,密布刻点,并具黄斑。触角黑色。喙细长伸至第3腹节中部。腹部腹面中央有凹下的纵沟。卵长圆形,光亮,卵块通常12粒,排成四行。卵产在叶背,初产的卵淡绿色,近孵化时呈深黄色。… 相似文献
6.
7.
8.
9.
针对5种杀虫剂进行了杜鹃冠网蝽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氟·毒死蜱微乳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是防治杜鹃冠网蝽的有效药剂。氯氟·毒死蜱、烯啶虫胺、吡蚜酮、甲维盐为防治杜鹃冠网蝽的首选药剂,药后第14d的防效均在97%以上。其次是甲氧虫酰肼,药后第14d的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应用白僵菌防治荔枝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btd1、Bbt02、Bbt04、Bbtd7、Bh和Bbf2,6株白僵菌菌株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以Bbtd1菌株毒力最强,用1×108个.mL-1的孢子液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防后15 d室内2~4龄若虫校正死亡率达97.6%,LT50为4.2929 d,林间防治效果平均达90%以上,经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绿盲蝽蟓又称牧草盲蝽,能危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
1危害特点及发生情况
1.1形态特征
绿盲蝽蟓属半翅目,盲蝽科。若虫体呈绿色,有黑色细毛,翅芽端部黑色;成虫体长约5毫米,呈绿色,前胸背板为深绿色,有许多小黑点。前翅基部为绿色,端部为灰色。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角菱背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发生在河南省商丘市的角菱背网蝽EteoneusangulatusDradeetMaa的主要形成特征、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及防治方法。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清除越冬虫源的方法对该虫进行防治处理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香樟是宁国市城市公共绿地重要组成树种,樟脊网蝽(Stephanitis macaona Drake),又名樟脊冠网蝽,属于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是香樟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几年,该虫在宁国市危害有所加重,特别是危害行道树和城市广场、绿地中栽植的樟树,造成提早落叶。本文以观察实践为基础,总结提出樟脊网蝽 相似文献
18.
卵圆蝽是近几年暴发成灾的竹子害虫,1987年在湖州市部分毛竹林中大发生。分布在德清、安吉、长兴三县和郊区的12个乡、72个村及灵峰寺林场港口分场;受害面积达181602亩,占这些乡、村(场)毛竹林总面积的55.5%;其中灾情严重和中等的有74326 相似文献
19.
1.竹卵圆蝽(竹蝽象)生活习性竹卵圆蝽(竹蝽象)是半翅目,蝽科,渐变态害虫,一年一代。以中龄幼虫在地表渣石或石块下越冬,3月惊蛰后开始上竹,但不整齐。阳坡上竹早,阴坡较晚,上竹后群集取食,每节处少则3 ̄5只,多则10只以上,取食处竹节流汁,刚上竹的若虫便于人工药杀。4 ̄7月取食最为活跃(对竹子的危害也最严重)。成虫体长12 ̄16毫米,扁平,黑褐色或灰白色,中胸小盾片发达,口器刺吸式,腹部有臭腺。成虫6 ̄8月交尾,交尾后10天左右产卵,卵产于竹上部枝叶上。每卵块7 ̄18粒。卵粒长圆形,长约0.8 ̄1毫米。初产卵粒米黄色,快孵化时黑褐色。卵粒排列紧密,纵向成行,错位排列。卵产后7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淡红色,在竹上部活动,逐渐长大为黄褐色,长到6毫米(荞壳大小)长时,变为黑褐色(背部三角盾已明显),11月初下到地面越冬(向阳山坡11月中下旬还有幼虫在竹上取食)。2.竹卵圆蝽的伴生害虫——小蚂蚁竹卵圆蝽危害的竹林,小蚂蚁特别多,约是竹卵圆蝽的10倍以上。蚂蚁本身不能破坏毛竹的输导组织,但竹卵圆蝽吸食竹子后,使竹子流汁招来蚂蚁取食。它们集中在竹卵圆蝽危害过的竹节枝丫处、流汁处进行取食,每盘枝节处都有一堆小蚂蚁,它们和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