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噻虫啉、乙酰甲胺磷防治荔蝽若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乙酰甲胺磷、噻虫啉对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若虫的防治效果,以选择最佳使用浓度,作者选用噻虫啉、乙酰甲胺磷对荔蝽若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噻虫啉、乙酰甲胺磷亦可杀死荔蝽若虫,乙酰甲胺磷500~1500倍、噻虫啉2000~4000倍防治效果较为理想,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37%和91.82%以上。  相似文献   

2.
综述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稻绿蝽Nezara viridula、荼翅蝽Halyomorpha hatys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对这3种蝽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天敌种类及其利用情况,并重点探讨了北方地区有机生态果园危害严重的茶翅蝽的生物防治研究及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蝽象俗称臭大姐,是危害桃、梨以及苹果等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引诱越冬:秋季在果园附近空房内将纸箱、纸袋等折叠后挂在墙上,引诱成虫在其中越冬,于翌年惊蛰前集中消灭。 2、人工捕杀:早春刮树皮、堵树洞;夏季中午和秋冬傍晚捕杀成虫。 3、毒饵诱杀:用20份水、20份蜂蜜、1份20%的灭扫利混合制成毒饵,均匀涂抹在果树2~3年生枝干上。在无雨情况下其药效可达10~15天。  相似文献   

4.
杜鹃花为常绿小花灌木,近年来多被用作色块地被植物大片栽植。密度大,这就为杜鹃冠网蝽等主要害虫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杜鹃冠网蝽的危害症状。杜鹃冠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杜鹃花的叶片。若虫和成虫静伏于叶背,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使叶片背面呈锈黄色并诱发锈病;叶片正面出现白色斑点,失去了原有的绿色,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缓慢或不开花;危害严重的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杜鹃花的观赏价值。二、杜鹃冠网蝽的生活史。杜鹃冠网蝽1年发生多代(约1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几乎全年均可危害…  相似文献   

5.
1、形态特征茶翅蝽成虫体长12毫米~16毫米,宽6.5毫米~9.0毫米。体色淡黄色至灰褐色,具黑刻点,背面金绿色。触角黄褐色,喙伸达第1腹节中部。头部侧缘有明显的弯曲。前胸背板有5个隐约的小黄点。翅褐色。腹面淡红褐色。卵长约1毫米,短圆筒形,灰白色,卵块最少为28粒,卵排列呈六边形。若虫似成虫,体小无翅,腹部背面有黑斑。黄斑蝽成虫体长18毫米~23毫米,宽10毫米。黑色,密布刻点,并具黄斑。触角黑色。喙细长伸至第3腹节中部。腹部腹面中央有凹下的纵沟。卵长圆形,光亮,卵块通常12粒,排成四行。卵产在叶背,初产的卵淡绿色,近孵化时呈深黄色。…  相似文献   

6.
小皱蝽(Cyclopelta parva Distant)很少有成灾记载,但1962年在我省徂徕山林场曾猖獗成灾,全场34,000多亩刺槐人工林均遭不同程度的危害,据在光华寺林区5,400亩林内调查,枯死木占14%,枯梢引起衰弱  相似文献   

7.
杨网蝽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木材价格居高不下,杨树造林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因造林树种单一,以致杨网蝽大面积发生,已成为影响杨树正常生长的主要害虫。 一、危害症状 杨网蝽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面刺吸汁液,一般先从下部老叶开始危害,逐渐向上部蔓延,使叶片正面形成苍白色小斑点,逐渐褪色失绿、干枯,引起早期落叶。大树受害后一般于7月中旬开始大量落叶,幼树受害后一般于7月上旬停止生长,8月中旬出现二次萌发的新芽。由于成虫  相似文献   

8.
茶翅蝽,俗称臭大姐,在山地梨园内为害较重,生长期的梨果受害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俗称疙瘩梨,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消除越冬代成虫。 该虫以成虫在房檐、墙缝,门窗的空隙以及树洞、草堆处越冬,可进行人工捕捉,果园里搭建的临时住房要彻底打扫,消灭成虫、冬季清除果园内的落叶杂草,并集中烧毁。  相似文献   

9.
针对5种杀虫剂进行了杜鹃冠网蝽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氟·毒死蜱微乳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是防治杜鹃冠网蝽的有效药剂。氯氟·毒死蜱、烯啶虫胺、吡蚜酮、甲维盐为防治杜鹃冠网蝽的首选药剂,药后第14d的防效均在97%以上。其次是甲氧虫酰肼,药后第14d的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应用白僵菌防治荔枝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btd1、Bbt02、Bbt04、Bbtd7、Bh和Bbf2,6株白僵菌菌株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以Bbtd1菌株毒力最强,用1×108个.mL-1的孢子液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防后15 d室内2~4龄若虫校正死亡率达97.6%,LT50为4.2929 d,林间防治效果平均达90%以上,经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脊长蝽(Tropidocthorax elegans Distant)又称黑斑红长椿,为半翅目长蝽总科长蝽科。国内分布于北京、天津、江苏、河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主要危害的园林植物有:一串红、翠菊、葫芦、牵牛、刺槐、花椒等。它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幼嫩茎叶上刺吸汁液,刺吸处呈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枯萎。  相似文献   

12.
绿盲蝽蟓又称牧草盲蝽,能危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 1危害特点及发生情况 1.1形态特征 绿盲蝽蟓属半翅目,盲蝽科。若虫体呈绿色,有黑色细毛,翅芽端部黑色;成虫体长约5毫米,呈绿色,前胸背板为深绿色,有许多小黑点。前翅基部为绿色,端部为灰色。  相似文献   

13.
杉木扁长蝽 Sinorsillus piliferus Usinger的防治以树干锥孔施 40 %氧化乐果乳油或 5 0 %甲胺磷乳油最好 ,防治效果达 90 %以上 ,防治成本最低且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4.
15.
16.
角菱背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河南林业科技》2005,25(2):18-18,20
报道发生在河南省商丘市的角菱背网蝽EteoneusangulatusDradeetMaa的主要形成特征、生物学特性、年生活史及防治方法。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清除越冬虫源的方法对该虫进行防治处理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香樟是宁国市城市公共绿地重要组成树种,樟脊网蝽(Stephanitis macaona Drake),又名樟脊冠网蝽,属于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是香樟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几年,该虫在宁国市危害有所加重,特别是危害行道树和城市广场、绿地中栽植的樟树,造成提早落叶。本文以观察实践为基础,总结提出樟脊网蝽  相似文献   

18.
卵圆蝽是近几年暴发成灾的竹子害虫,1987年在湖州市部分毛竹林中大发生。分布在德清、安吉、长兴三县和郊区的12个乡、72个村及灵峰寺林场港口分场;受害面积达181602亩,占这些乡、村(场)毛竹林总面积的55.5%;其中灾情严重和中等的有74326  相似文献   

19.
1.竹卵圆蝽(竹蝽象)生活习性竹卵圆蝽(竹蝽象)是半翅目,蝽科,渐变态害虫,一年一代。以中龄幼虫在地表渣石或石块下越冬,3月惊蛰后开始上竹,但不整齐。阳坡上竹早,阴坡较晚,上竹后群集取食,每节处少则3 ̄5只,多则10只以上,取食处竹节流汁,刚上竹的若虫便于人工药杀。4 ̄7月取食最为活跃(对竹子的危害也最严重)。成虫体长12 ̄16毫米,扁平,黑褐色或灰白色,中胸小盾片发达,口器刺吸式,腹部有臭腺。成虫6 ̄8月交尾,交尾后10天左右产卵,卵产于竹上部枝叶上。每卵块7 ̄18粒。卵粒长圆形,长约0.8 ̄1毫米。初产卵粒米黄色,快孵化时黑褐色。卵粒排列紧密,纵向成行,错位排列。卵产后7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淡红色,在竹上部活动,逐渐长大为黄褐色,长到6毫米(荞壳大小)长时,变为黑褐色(背部三角盾已明显),11月初下到地面越冬(向阳山坡11月中下旬还有幼虫在竹上取食)。2.竹卵圆蝽的伴生害虫——小蚂蚁竹卵圆蝽危害的竹林,小蚂蚁特别多,约是竹卵圆蝽的10倍以上。蚂蚁本身不能破坏毛竹的输导组织,但竹卵圆蝽吸食竹子后,使竹子流汁招来蚂蚁取食。它们集中在竹卵圆蝽危害过的竹节枝丫处、流汁处进行取食,每盘枝节处都有一堆小蚂蚁,它们和竹...  相似文献   

20.
一、分布及危害 杨网蝽(Stephanitis sp)在河南、江苏、山东等省均有分布,为害严重。我区主要分布在许昌、鄢陵、临颖、舞阳、郾城、襄县、鲁山、宝丰等地。在许昌地区林科所和襄县林科所调查,有虫株率为100%,株平均虫口密度达万头。初步调查统计,全区杨树被害株率30%左右。主要危害I—72、I—69、I—214、沙兰杨、鲁伊沙等新引进杨树品种,也危害毛白杨、健杨、P—15A、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