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木薯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和品种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1981年开始收集和引进木薯种质资源,至今累计从国内外引进过410个杂交编号共26000粒木薯杂交种子和105个无性优良品系,对所有引进种质进行了鉴定和分类,从中选育了两个新品种GR 891和GR 911以及一批试种级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临床常见中药,丹参的价值十分明显.丹参属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可入药的部分为根茎、干燥根.目前,我国种植丹参的地区有很多,比如四川、山东、河南等.丹参的产量和品质保证最关键之处在于优良品种选育.现阶段,丹参品种选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丹参产业的发展.基于此,着重分析了丹参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选育的相关内容,旨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黄芪在我国有比较广泛的种植,历来被称为“补气固表之圣药”。黄芪的入药部分为根部,具有利尿退肿、排脓、止汗等功效,受到众多种植户的青睐,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中药领域的投入力度,未来中草药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但野生黄芪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市场需求,需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满足需要。虽然黄芪种植方式比较简单,但栽培技术水平及初期优良品种的选育会对黄芪质量及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从不同角度对黄芪进行了阐述,明确了黄芪的生长环境、形态等,并深入探讨如何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希望对我国黄芪种植领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粱种质资源是高粱改良的基础,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高粱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中国的及外引的高粱种质资源在高粱品种改良中得到了广泛地利用。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从搜集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中经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在引进外国高粱雄性不育系资源后,中国开创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高粱种质资源作为恢复系的直接来源得到了广泛地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推广的152个杂交种中,涉及到90个恢复系,其中直接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为63个,占总数的70%。后来,利用我国和外国品种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出一批又一批优良亲本系,并组配出高产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高粱种质资源,应进一步拓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建立核心种质库,采取多点鉴定、渐渗杂交、热带种质转换和转基因等技术手段,以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这一属植物共有15个种和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其中只有4个亚种被研究和开发。综述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旱作小麦种质资源及其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给旱作小麦育种提供具有各种特点的亲本材料,我们就有关种质资源及其利用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材料国内外材料共计1310份。国外材料主要来自波兰、墨西哥、美国和朝鲜。 2.田间设计试验地设在本所旱地试验场。顺序排列。每个材料播两行,行长1米,行距20厘米,每行点播16粒。每个材料接种混合蚜群5株,以鉴定抗(耐)黄矮病的特性。抗冻、抗旱以及农艺性状,均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记载。  相似文献   

7.
甘草属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甘草属种质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论述了甘草良种选育的方法,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山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山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在黄山1300种维管植物中,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近200种。本文对其分布状况、花的瓣化、花的色变、花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并对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山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0.
青蒿素目前是全球最为有效的抗疟药物,介绍了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发展,阐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目前集中研究的三个方面: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综合利用;青蒿素提取方法、成分分离、鉴定、青蒿素合成、半合成、衍生物、类似物合成及药理、临床等全方位的研究;提高青蒿素产量。结合前两个内容,根据安康的区域条件,提出了安康青蒿种质资源评价暨优良种质选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进行安康青蒿种质资源评价暨优良种质选育,顺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产业法发展政策,符合陕西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是西藏山南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奶牛养殖已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是群众饮食消费和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盲目从内地引进荷斯坦活体奶牛,受到气候和气压的影响,出现了初期机能亢进随后衰竭至死亡的现象,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奶业健康发展.分析了高海拔地区引进奶牛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高原地区今后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迷你型南瓜种质利用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年起从国内外收集、引进单果重200~500g、不同色系的各类迷你型南瓜品种为种质材料,经自交分离、多代系统选育,获得20多份稳定的、五大色系的自交系,并对其园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2002年开始进行自交系间的组合测配。以进口品种为对照,经中试品比及生产性试验,2003年获得配置2个品种、3个组合。该品种果实果皮淡橙黄底色镶嵌深金黄色竖条纹或深绿底色镶嵌灰白色竖条纹或桔红色,果实扁圆形,肉厚。肉色橙红,口感甜而粉,货架期3~4个月以上,观赏期6个月以上。适于春秋两季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3.
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指出了其在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油菜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华  刘丽  符明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6-17057
云南省有丰富的油菜种质资源,特别是芥菜型油菜资源中蕴藏着一些多分枝、多角果、多粒、抗(耐)菌核病等病害的特异种质材料。通过甘芥油菜种间杂交、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已创制了一批大籽粒、双主茎、抗(耐)旱、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材料,并育成油菜品种20余个应用于生产。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油菜产业向直播轻简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要求品种具有突出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生产、抗病抗逆能力强。利用包括转基因、小孢子培养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力,将有效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萝卜在山西省栽培普遍 ,形态类型多 ,种质资源丰富 ,利用价值高。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 ,澄清了山西省萝卜种质资源 ,对具有代表性和具有典型性状的材料予以繁种长期保存 ,同时加以利用。正确选择、合理利用资源 ,能够培育出不同类型的品种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一批珍贵的优异资源并研究其利用情况。[方法]对收集于新疆的673份大麦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成熟期、株高、千粒重)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等方面进行鉴定评价,并与国外大麦资源进行比较。[结果]二棱大麦与多棱大麦及裸大麦相比具有穗层整齐、成熟后不易脱落、便于收获以及抗倒伏能力强、便于田间管理等特点;从我国大麦千粒重统计来看,高海拔、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千粒重明显偏高,而低海拔、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千粒重偏低;且二棱大麦高于多棱大麦。[结论]利用日本和我国北方品种杂交育出的品种大部分成熟期都提早3~10 d;大麦蛋白质含量与产地的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有关,灌浆期的气温与日照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报道了我国编入目录的16251份大麦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熟期、株高、千粒重)、抗病(大麦黄花叶病、赤霉病、黄矮病、条纹病)、抗逆(耐盐、耐旱、耐湿)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诸方面的鉴定评价结果,并与国外大麦资源进行比较。筛选出一批珍贵的优异资源并研究其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周生伟  邵红雨  齐军仓  曹连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77-2977,3067
综述了我国野生大麦的分布、种质资源特色,对我国野生大麦种质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09-11911
探讨了全球稻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情况以及我国水稻国外引种利用现状,说明了稻种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对于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和增加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同时,指出了选育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单一化和遗传脆弱性日趋严重,导致栽培稻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提出应加强国外水稻资源的引入、评价和利用力度,拓宽品种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现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及利用现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结论]为国内的玉米育种工作开阔思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