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扬粳4038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方式下该品种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在适宜穗数上,主攻大穗,并保持正常结实率。产量水平为10 500 kg/hm2最佳穗粒结构组合为:有效穗数315万~350万穗/hm2,穗总粒数120~145粒,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生育指标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前1叶够苗,高峰苗控制在预期穗数苗的1.3~1.4倍,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达7.5以上,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6 750 kg/hm2以上;施肥指标为:施纯氮270~375 kg/hm2,具体依基础地力水平确定,施肥配比按照基蘖肥∶穗肥=6∶4,基肥∶蘖肥=4∶6。分蘖肥于新抽1、2叶或新抽1、3叶时施用有利于拿足穗,穗肥于正常落黄田块倒4叶和倒3叶末分2次施用,有利于形成大穗。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单穴本数对苏粳优3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优质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苏粳优3号在不同施氮量和单穴本数水平下的产量表现.试验结果表明:(1)在氮肥水平相对较低的195 kg/hm2情况下,适当增加单穴本数能明显提高有效穗,从而提高产量.(2)在一定施氮水平范围内,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能明显增加群体的生长量,从而为获得高产打下基础.(3)在氮肥水平达270 kg/hm2以上时,适当的控制单穴本数,能保证较高的每穗粒数,从而为获得高产提供保障.(4)本试验条件下,苏粳优3号获得9 75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270 kg/hm2,适宜的单穴本数为1~2苗.  相似文献   

3.
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秋祥  张如宏  王娟  张彪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1-13985
[目的]探讨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栽插时间、栽插密度、育秧方式和氮肥运筹等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影响其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栽插时间越早,单位面积穗数或每穗粒数越多,单位面积颖花量越大,越易获得高产。120万~150万基本苗/hm2处理的穗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颖花量较大,产量较高。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产量高于270、330 kg/hm2处理;施300、330 kg/hm2纯氮水平下,7∶3处理的产量高于6∶4处理,270 kg/hm2施氮下正好相反;在6个氮肥处理中,以300 kg/hm2施氮量7∶3施氮比例处理的产量最高。高产攻关试验中,不同产量类型田块的穗数差异较小,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颖花量有明显差异;高产F类田块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量高于其他类型水稻;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产量在9 000~10 500 kg/hm2时,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因素;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时,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穴数、每穴穗数与穗数关系密切,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前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后者;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时,后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产、优质、抗条品种南粳44机插高产氮肥精确施用技术(氮肥需用量、分蘖肥施用期和穗肥施用期),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至施用纯N 270 kg/hm2时达最大值,而施用纯N 351 kg/hm2处理产量下降,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适时施用穗肥也可以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优质粳稻华粳 2号不同密度、不同氮肥使用量的配比试验结果表明 :华粳 2号是一个分蘖性中等、需肥量中等偏高的品种 ,在单位面积穗数适宜的情况下 ,高产对每穗总粒数的要求大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 ,最佳的栽培因子水平及组合是基本苗15 0万 /hm2 ,施纯氮 3 0 0kg/hm2 。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模式对龙粳26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总量186.0 kg/hm2,基肥、第1次蘖肥、第2次蘖肥、调节肥、穗肥施用比例为4.5∶2∶0∶1.5∶2时产量最高,为9 185.7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单位面积穗数、穗长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04,实际生产中应该兼顾各产量因素,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7.
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施用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施氮108 kg/hm2(有机肥)情况下,产量在分蘖肥0~108 kg/hm2氮用量范围内,均以穗肥施氮108 kg/hm2处理最高;分蘖肥施氮量81 kg/hm2时,收益明显低于54 kg/hm2的处理;穗肥施氮量162 kg/hm2时的收益明显低于108kg/hm2的处理;在分蘖肥施氮量≤54 kg/hm2、穗肥施氮量≤108 kg/hm2时边际成本报酬率较高;高产高效施氮方案为施氮量27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氮素配比为40%:20%:40%。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合优质水稻新品种"申粳1221"高产栽培的氮肥运筹技术,特进行了最佳施氮量和基蘖肥、穗肥最佳配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申粳1221"最适宜的纯氮施用量为282.63 kg/hm2,在此施肥量下"申粳1221"的理论产量最高,为7 844.637kg/hm2;基蘖肥∶穗肥的最佳配比为8∶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武运粳30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总结2012、2013年试验的基础上,从提出高产技术指标、实施具体的栽培措施、试验结果3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武运粳30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结果]武运粳30号是2014年江苏省新审定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穗型大、米饭食味品质优等特点。在麦茬或油菜茬中等偏上地力上,培育壮秧,高质量移栽;施纯氮292.5 kg/hm2左右,基蘖肥∶穗肥=5∶5;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个叶位够苗,茎蘖数达到穗数的70%~80%时及时自然断水搁田,把拔节期高峰苗控制在345万~375万株/hm2,使茎蘖成穗率达75%以上。[结论]武运粳30号是一个极具产量潜力的大穗型早熟晚粳新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从生育期来看,也同时适合安徽皖南和沿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伏牛山区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区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在相同密度、不同地力条件下,9优418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适宜的施肥量才能保证其足穗和大穗,最佳施氮量为14.3 kg/666.7 m2,最高产量施氮量为15.1 kg/666.7 m2;底+蘖+穗肥3次施肥最重要;适宜栽插密度为1.3万穴~1.5万穴/666.7 m2,集成了单产650 kg/666.7 m2以上超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地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Accc 8011,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Accc10011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Accc 10013的草炭吸附制剂直接或间接(将菌剂装入聚丙烯薄膜袋密封)置于有机肥与化肥制成的复混肥料中,于25℃恒温放置30 d,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活细菌数量,研究添加化肥对细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化肥总养分(N P2O5 K2O)达到0.066 g.g-1,加入的细菌活菌数显著下降。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将这几种细菌的草炭吸附制剂封装入聚丙烯薄膜袋再埋入化肥与有机肥制成的复混肥料中,当化肥总养分达0.122 g.g-1时,细菌的存活率也有显著的下降。所以这3种肥料细菌不能与化肥质量分数较高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混合,而应单独包装,分开放置。表2参16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施磷钾肥对叶菜、瓜类、豆类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目前条件下华南地区蔬菜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叶菜、瓜类和豆类蔬菜施用磷钾肥均能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和磷钾养分的吸收。叶菜、瓜类、豆类蔬菜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781.9 kg/kg、257.6 kg/kg、211.9 kg/kg,农学效率为30.5 kg/kg、64.1 kg/kg、23.1 kg/kg,表观利用率为17.2%、9.7%、6.1%,生理利用率为222.3 kg/kg、370.6 kg/kg、292.7kg/kg,肥料贡献率为16.4 %、19.4%、12.9%,地力贡献率为83.6 %、80.4%、87.1%。叶菜、瓜类、豆类蔬菜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98.8 kg/kg、164.3 kg/kg、165.8 kg/kg,农学效率为29.5 kg/kg、39.5 kg/kg、25.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4.8%、24.3%、13.0%,生理利用率为152.3 kg/kg、218.6 kg/kg、229.1kg/kg,肥料贡献率为13.8 %、21.6%、17.4%,地力贡献率为86.2 %、78.3%、82.6%。分析肥料利用率分布频率可以看出,磷肥表观利用率<20%的试验样本和钾肥表观利用率<30%的试验样本均占总样本的80%以上,表明目前试验条件下各类蔬菜的磷钾肥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蔬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农作物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化肥在农作物生产上的利弊,有机肥在农作物生产上的作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农作物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刘华  王峰  郭永忠  王顺霞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4):133-135,140
运用“311-A”试验设计,探讨宁夏盐池县城西滩扬黄灌区玉米氮、磷、钾肥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在交互作用中,氮磷交互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磷钾的交互效应较小;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产量9000kg/hm^2以上的施肥措施为施用纯N肥115.5-128.4kg/hm^2,施用P(P205)肥67.05-84.3kg/hm^2,施用K(K20)肥69.15-82.2kg/hm^2。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氮磷钾配合施用试验,观察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的马铃薯增产效果最好,其中,N120P67.5K210施肥组合为增产最佳组合。氮素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施氮肥的基础上,磷、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钾肥的施用能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还能改善和提高作物品质,明显地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施用钾肥并非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全省各地的调查和研究指出,钾肥的肥效与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当土壤速效钾(K_2O)含量>150ppm时,施用钾肥一般无效。在钾素较丰富的土壤上,钾肥对喜钾作物显示肥效,其顺序是: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增施钾肥才能维持与氮磷的平衡。故钾肥在高产地上效应较为显著。此外,钾肥能影响作物根系活动,在干旱或多水之年都能获得良好效应,所以施用钾肥也就成为灾年夺丰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缓释肥料在苗木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尿素甲醛缩合物作氮源,混配磷钾等肥料,经挤压造粒,研制出适合苗木生长的新型专用肥。经试验以一次性施入底肥,落叶松播籽一年,其干物质重量比普通化肥增加135%。樟子松换床2年,株高与习惯施肥相比增加8.18%-9.45%,地径增加10.50%-12.11%,茎生产量增加23.51%,土壤中氮的残留量是空白的4倍,是习惯施肥的3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了解氮磷钾肥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的综合作用,指导高油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方法】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高油大豆东农46号脂肪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根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影响的规律。【结果】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均为增加效应,增加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和钾肥对脂肪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获得23%以上的脂肪含量,相应的施肥措施为:施氮量为0.068 ̄0.117 g/kg,施P2O5量为0.274 ̄0.536 g/kg,施K2O量为0.060 ̄0.109 g/kg,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大豆品种东农46号的脂肪含量高于23%。【结论】对于高油大豆品种,通过不同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比例的调节可以实现高油目标。  相似文献   

19.
番茄钙、锰、锌、硼营养与贮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45)~Ca示踪表明:Ca在番茄体内的难移动性是缺钙生理病害、坏果率高及不耐贮藏的原因。显微镜观察表明:在盛果期喷施0.4%C_aSO_4、O.01%H_3BO_3、B+Ca(V∶V=1∶1)、O.05%MnSO_4;及0.01%ZnSO4,除Zn外,其他均对果实表皮细胞有影响。细胞壁增厚的次序是B>B+Ca>Ca>Mn>Zn(~H_2O);细胞的长/宽比,对照近于1,B、Mn、Ca为1.71、B+Ca高达1.82;六边形细胞的多少与喷施相应元素的成熟果实的半贮藏期呈正相关(r=0.7759)。  相似文献   

20.
微肥硼、锌在甘蔗上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甘蔗合理施用微肥提供依据,在酸性红壤土进行诊断施肥的同时配合施用硼锌微肥对甘蔗生长、产量及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诊断施肥的同时,配合硼锌微肥施用,可以促进甘蔗的生长,植株明显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加,每667m2有效茎也明显增多,同时甘蔗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还增强了甘蔗的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甘蔗锤度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