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在河北危害夏玉米的调查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国内未见报道.2005~2007年在河北省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一、形态特征(一)成虫二点委夜蛾、黃地老虎、小地老虎同属于夜蛾科,体色呈褐色。二点委夜蛾灰褐色,最浅;黄地老虎淡褐色,次之;小地老虎暗褐色,最深。二点委夜蛾的成虫个体最小,体长10~12mm;黄地老虎稍微大点,体长14~19mm;小地老虎最大,体长16~23mm。二点委夜蛾的环纹为1黑点,肾纹小,有黑点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今年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一代蛾高峰,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为此今年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1代蛾高峰,预计6月下旬~7月玉米苗期将受到二点委夜蛾危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危害程度重于上年,范围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发现为害玉米的一种新害虫,危害性较大,由于其侵害部位以及形态上的相近,许多农民习惯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结合近年来二点委夜蛾在新乡县的发生危害情况,本文提出相应地防治措施,指导农民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徐梅 《新农村》2013,(8):26-26
二点委夜蛾是鲁南地区2011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及幼虫形态与小地老虎相近,许多农民把二点委夜蛾误认为"地老虎"。其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  相似文献   

7.
正二点委夜蛾是鲁南地区2011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及幼虫形态与小地老虎相近,许多农民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其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  相似文献   

8.
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苗的新害虫,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成灾。作者主要讨论了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和田间防治方法,并为今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将玉米茎基部咬成一个洞或咬食根部,引起幼苗心叶萎蔫、倒伏甚至死亡。平山县自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以来,开始了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在多点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防治效果好、成本低、"一喷多防"的综合防治技术,使平山县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1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成虫为灰褐色,体长10~12 mm,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二点委夜蛾在安阳县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发生在我县的小麦田,危害小麦,危害较轻,一般年份很难调查到,二代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夏玉米,危害夏玉米,其次寄主田块是花生田、红薯田。三、四代二点委夜蛾在夏玉米田、绿豆田、花生田、谷子田、大豆田、苹果园及杂草上均有危害分布。二点委夜蛾倾向于寻找有地面遮盖物、隐蔽阴凉的地块栖息,选择适宜栖息环境对其生存繁  相似文献   

11.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为研究二点委夜蛾是否有向冷凉地区扩散的习性,证明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为害玉米以后是否迁移到其他地区,在河北省易县选择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区进行了定点诱测试验。其中,在平原地区设置2个测试点,利用诱虫灯诱集,作为对照(CK);在低海拔地区设置1个测试点、在高海拔地区设置3个测试点,均利用性诱剂进行诱集。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主害代没有发生的春玉米区,8~9月也没有发现其成虫;7月发生为害的平原区,8~9月有成虫活动,且7月发生越严重的区域,8~9月成虫量越高;高海拔地区未诱测到二点委夜蛾成虫。在河北省易县,二点委夜蛾主害代以后的时期,成虫未向高海拔冷凉地区迁移。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schler)]为鳞翅目害虫,2005年在安新县夏玉米田首次发现为害,2010年发生程度明显上升,2011年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且程度加重。为此,2010年和2011年对安新县二点委夜蛾田间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2011年测报灯诱集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具有局部暴发、选择性强、为害重的发生特点,初步认定其在安新县1 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杂草及枯枝落叶下越冬。针对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oschler)]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危害夏玉米的害虫,从2005年初次在河北省暴发以来,危害日趋严重,2011年首次在淄博地区大面积发生危害。介绍了淄博地区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对其高发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为在更大范围内防治该害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90年代末我国小麦-玉米产区推行了小麦秸杆还田、玉米铁茬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方式,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施行。这种新的耕作制度引起了田间生态环境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变化,呈现出老病害回升,新病虫害出现的特点。2005年7月河北省发现玉米苗期的新害虫──二点委夜蛾,二点委夜蛾是一种由于耕作制度改变所出现的新型生态型害虫,其成虫躲藏在麦秸堆中并产卵于麦秸上,在温湿度适宜环境下,卵  相似文献   

15.
二点委夜蛾是一种生态型玉米新害虫,十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的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免耕播种为二点委夜蛾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使二点委夜蛾得到迅速积累,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日益严重。2011年该虫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成灾,引起国家和农业部高度重视,将二点委夜蛾列入重大病虫害,进行密切监测和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6.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石家庄市首次发现在玉米田危害,具有暴发性、隐蔽性等特性的害虫。从2005年到现在,连年发生但发生范围和程度年度间有很大差异,2011年和2014年重发生,其它年份发生相对较轻。本文首先介绍了二点委夜蛾发生情况,并对今年其爆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油气储运》2011,(25):5-6
今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地区玉米上暴发成灾,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夏玉米上危害严重。因为二点委夜蛾是新暴发的重大害虫,人们对其发生特点、规律了解不深入,防治时机和方法把握不准。现将二点委夜蛾的发生特点和应急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异名Proxenus lepigone)]属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是一种玉米上的新虫害,以幼虫钻蛀玉米茎基部和取食侧根危害植株,造成植株枯心、倒伏。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欧洲等地,我国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都有发生分布。  相似文献   

19.
正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一种新发虫害,主要以幼虫为害苗期夏玉米。幼苗受害后萎蔫、倒伏、失水直至枯死。二点委夜蛾具有隐蔽性强、转株及聚集危害等特点,一旦防治不及时将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经过近3 a的虫量积累,二点委夜蛾于2014年开始在我市武清、蓟县、宝坻、宁河等区县点片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建议关注植保系统发布的预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防治。发生高峰期及重发地块:二点委夜蛾危害高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由于该虫发现时间短,因此可以借鉴的资料有限。2005年以来,作者对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持续研究,目前澄清了年发生世代和幼虫为害习性。在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全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5月底,1代成虫6月~7月上旬,2代成虫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3代成虫8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主害期为夏玉米苗期(6月~7月上旬),7月下旬以后对玉米损害不大。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幼虫对高温敏感,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该虫的发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天敌是蚂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