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宽遗传基因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遗传基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开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麦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大麦遗传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基因库保存有大麦种质近2万份。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与评价,对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综合介绍了我国多年来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抗病、抗逆和籽粒品质等方面对大麦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所受江苏省农科院的委托,承担全省大麦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负责编写《江苏省大麦品种资源目录》及资源的保种任务。目前拥有全省各市丰富多采的农家品种及改良品种资源计702份。其汇编入《全国大麦种质资源目录》的份数居全国的前五位。近年来,又从国外直接引进了各种类型的大麦种质,连同兄弟省市支持的一批材料,统一进行了试验鉴定,从中筛选出一些可供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的皮大麦种质资源,兹归纳简介如下:第一套;啤酒型大麦资源从穗部籽粒的形态结构上来看,二棱型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大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与西藏青稞品种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筛选可用于西藏青稞(裸大麦)改良的优良种质材料,通过对来自国外的7个大麦品种、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的17个大麦品种以及西藏地区32个大麦品种(青稞)分蘖数、成穗数(有效分蘖)、株高、穗长、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比较它们的生长特点以及在陕西杨凌地区的生长表现,发现西藏青稞的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散、叶片宽大肥厚、易倒伏、千粒重较大;国外引进品种株型中等大小且紧凑,叶片细长,抗倒伏能力较强,在国内外参试材料中选出了1321、西引2号等材料,可作为西藏地区大麦品种改良的优异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给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以甘肃省育成大麦品种陇啤1号(XYL-601)为对照,利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来自匈牙利的3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31份大麦种质资源中,12条ISSR引物扩增出11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14%,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2~1.5kb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分为2大类。本研究结果表明,匈牙利大麦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以引进利用,为甘肃大麦育种提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农5121系山东农业大学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耐盐大麦新种质,其亲本杂交组合为262/ANT13。据室内和田间芽期、苗期及成株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种质的耐盐力达到或接近国外公认的海水大麦种质GH619的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大麦新种质。1主要特征特性该种质为半冬性,幼苗半匍伏,分美力强,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株高95cm左右,茎杆弹性好,抗倒性较强。秋播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成熟早,落黄好,二棱长芒,每穗粒数23粒,千粒重45g左右。该种质突出特点是抗旱耐瘠,耐盐力强,可与海水大麦相媲美。2耐盐性表现据李磊等(199…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国大麦种质资源有13237份.其中栽培大麦11791份、野生大麦1446份(含多年生野大麦121份).国家组织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鉴定,包括农艺性状 ,抗三病一黄花叶病、黄矮病、赤霉病,抗三这一早、湿、盐,以及品质鉴定.有些单位还开展了其它签定,如耐酸铝等.初步筛选出一批具有抗性强、质佳、农艺性状好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益于在种和遗传等研究,特将鉴定结果整理综述如下.大麦种质资设抗病性往走一、抗大£黄花叶病鉴定大麦黄花叶病是由病毒诱发、病土传染、禾谷多粘菌为传天介体、主要危害各大麦区大麦…  相似文献   

9.
连载火章刊登在1996年第一期1~6页4大麦品质育种的方法与主要成就4.1优质大麦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我国自50年代中期即开始大麦品种资源的征集、整理的研究,1966年至70年代初期大部分工作陷于停顿状态,1979年9月召开全国大麦品种资源科技工作会议以后,这项工作得以重新开展,并在“七五”期间列入了国家科研攻关项目,迄今已收集并编目的种质资源已达13115份,其中栽培大麦11786份,近缘野生种1334份。栽培大麦中国品种8295份,国外品种3491份。同时分析了7000份材料的蛋白质,赖氨酸和淀粉含量,还对1000份材料的主要酿造品质性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性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现有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2650份。通过农艺性状,品质,抗逆和抗病鉴定,已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国外西瓜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我国引进国外西瓜种质资源及利用的概况,分析了表现优良的110份西瓜品种的血缘关系,从而说明引种的重要性,并对引进国外西瓜种质资源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大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有效利用大麦种质资源,利用49对SSR引物,对中国240份和国外60份大麦品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麦7条染色体中第五和第六条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第三、四、七条染色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低.300份材料中,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是非洲、亚洲和中东的大麦资源;中国西藏、四川、云南及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基于SSR数据,对300份大麦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聚为三组,来自土库曼斯坦(TKM)的一份材料划分为一组, 43份国外材料划分为一组,其他材料为一组,同一栽培地区的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组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我国现有近缘野生大麦种质资源2650份。通过农艺性状、品质、抗逆和抗病鉴定,已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对已出版的全部大麦资源目录上6775份多棱皮大麦千粒重进行分关统计、整理分析。初步结果:①多棱皮大麦千粒重随育种方法改进而不断提高。②展现了目前我国选育的多技皮麦卡拉重大作的分布状况和拉重水平。③国内多技皮大麦大位资源缺乏,而保存的国外多植皮大麦大粒资源相对较多。④多棱皮大麦大粒资源的分布与目前千粒重高低分布区域基本吻合,主要在春大麦和裸大麦区。⑤多棱皮大麦大粒资源主要表现春性、稀稳。并对多技文大麦大粒种质在育种上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32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六五”以来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创新与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国外种质改良的研究现状及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玉米种质改良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大麦高蛋白种质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和筛选高蛋白大麦种质资源为育种者利用,提高饲用和食用大麦的营养品质是国内外大麦育种关注的热点。作者对“八五”、“九五”期间初鉴的170余份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进行多点种植签定,从中选出40份进行2年多点重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选出一批比Hiproly遗传稳定、性状比较优异的高蛋白种质。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麦种质资源丰富,既有农家品种资源,又有国内外罕见的近缘野生大麦资源,这些资源是大麦遗传育种的珍贵材料。早在三十年代原四川农业改进所,收集种植了中外麦种(包括小麦)和农家品种2700余种研究利用。近年来作者继续向国内外征集大麦种质源和农家品种多份,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种植、观察和鉴定已得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赴美国、加拿大啤酒大麦考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草原三省的考察,重点报导了这两个国家大麦生产概况,啤酒大麦育种及推广的品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麦种质资源和育种上的研究进展,以及他们有关啤酒大麦产业化管理情况,并对我国啤酒大麦育种和种子产业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大量大麦品种,经过9年的观察,鉴定和对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测试,筛选出了G23、308/1。京卓1号、京卓2号等适于北京及内蒙古卓资等地区栽培的啤、饲兼用的大麦品种,直接利用于生产。还选出一些具有特殊优良性状(早熟、抗逆性强、矮秆、大穗、大粒)的新大麦品种,做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增加了大麦育种的种质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直链淀粉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中国大麦种质资源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为今后的糯大麦研究和育种提供参考,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法对含糯性基因的167个中国代表性大麦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中国大麦中鉴定发现的糯大麦种质均属低直链淀粉糯大麦(以下简称低直糯大麦),尚无一份是无直链淀粉糯大麦(以下简称无直糯大麦)材料。167份含糯性基因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异范围为13.34%~38.23%,平均值为25.23%,标准差为4.18,变异系数为16.56%。品种内不同单株间直链淀粉含量不同,有的品种单株变异系数大,有的变异系数小。在28个品种中检测到直链淀粉含量小于15%的单株,其中在6个品种中共鉴定出7份材料,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0%,可以在我国糯大麦育种和遗传等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利用。由于大麦品种间和品种内单株之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进行糯大麦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时,应在品种群体测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单株纯系繁殖鉴定;在杂交育种中选择糯大麦亲本时,不但要考虑备选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还要考虑其个体基因型的遗传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