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棉花纤维结构与纤维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纤维强度是对纱线质量及其制成品特性影响较大的性状,我国生产的原棉纤维品质差的重要原因就是纤维强度偏低。因此,纤维强度的改良是提高我国原棉品质的主攻方向。关于环境因素对纤维强度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对纤维结构与纤维强度的  相似文献   

2.
棉花花铃期持续高温对不同部位成铃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讨花铃期高温对棉花成铃的影响,设置了6个品种试验,调查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花铃期高温天气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棉花下部棉铃,尤其是中部优质棉铃的成铃率下降,对纤维品质影响大,高温期开花5-6果枝成铃的纤维长度变短,中下部1-6果枝铃的纤维断裂比强度明显低于上部7-9果枝。7月中下旬应增施磷钾肥,提高滴灌频率,缩短滴灌时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天气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阐述了纺织技术的革新对棉花纤维品质提出的挑战,分析了国内原棉品质存在的差距与问题,着重介绍了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因子,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棉花市场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施用脱叶剂对棉花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及子指影响小,脱叶剂对棉花发芽势和发芽率没有不利影响,垦区施用脱叶剂的适期范围为9月25日左右,在适期范围内施用脱叶剂,其棉子可用于留种.  相似文献   

5.
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分析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纤维品质变化趋势。不同部位的棉花纤维品质的变化。提出了在本试验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生态条件和成铃部位均影响棉花纤维品质。棉纤维整齐度和长度受年份和生态环境条件影响较小,而棉纤维的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特早熟棉花品种纤维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不同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差异,对制定棉花育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08―2018年辽宁省共审定特早熟棉花品种18个,多为中、短绒,其中断裂比强度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多数品种因为断裂比强度指标下降,导致审定品种不得不归为低一级的品质类型,影响了棉花品种的利用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高断裂比强度棉花资源的利用,以提升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一、改进纤维品质是棉花育种的主攻方向由于快速纺织机械的发展及与化学纤维的混纺,现代棉纺工业对原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原棉品质多与棉花品种性状有关。放很多产棉国家在选育棉花新品种时,对纤维品质极为重视。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纤维强度是衡量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棉纤维强度形成的遗传基础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83份纤维强度差异显著的陆地棉材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对5个环境的纤维强度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各环境纤维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5.55%~8.44%,广义遗传力达到88.67%。GWAS共检测到19个稳定的显著关联SNP位点,分布在A01、A06、D05、D08、D10、D11和D13等7条染色体上,合并为9个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区间,其中4个QTL区间与前人定位的QTL区间重叠,其它5个QTL区间是本研究新发现的控制纤维强度性状的稳定位点。根据区间内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注释,共筛选出4个可能与纤维强度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棉花纤维强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疆机采棉适宜喷施脱叶剂的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机采棉的脱叶效果,保证棉花的品质和产量,通过脱叶剂不同施药时间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合气象条件分析以获得棉花喷施脱叶剂的最适时期。结果表明:9月16日施药后5~10 d之内的平均气温>17 ℃、平均最高气温>26 ℃、平均最低气温>10 ℃,药后25 d脱叶率和吐絮率最高,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影响最小,综合表现最优;正常年份南疆巴州中熟、中早熟棉花喷施脱叶剂时间在9月15-25日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新陆早48号和中619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地区无膜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密度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的无膜滴灌栽培提供参考.试验设置3个播期(分别为4月18日、4月27日和5月6日)和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18.0万株/hm2、22.5万株/hm2和27.0万株/hm2)调查和测定生育期、株高、果枝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棉花的生育期、株高、果枝数、干物质积累有显著性影响,密度对其影响不大;播期和密度对棉花产量都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辽棉5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方法]以辽棉52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辽棉52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秆直径、铃重、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棉花株高及衣分呈增加趋势,第1果枝着生高度、单株果枝数、霜前花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纤维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则先升后降。综合考量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辽棉5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棉花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棉花杂种优势不仅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也是改善纤维品质、增强抗逆性的重要途径。尤其近几年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在我国棉花生产上发展迅速,获得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纺织工业设备的更新,对原棉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式,原棉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努力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显得尤其重要,利用杂种优势无疑是改进纤维品质的有效途径。1998年进行了棉花纤维品质正反交杂种优势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纤维品质在杂种中的优势表现,为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四川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85~1996年纤维检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四川棉花纤维品质的现状及纤维品质改良的基础,浅析了四川棉花纤维品质改良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四川棉花纤维品质改良首先应强化对培育高纤维品质品种的激励机制,在品种审定中建立优质品种审定标准,其次应加强高纤维种质资源的遗传研究,创造丰富高纤维品质育种材料,利用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和棉花杂种优势,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培育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棉花稀植大棵群体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农杂棉6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稀植大棵栽培下棉花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棉铃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存在差异.第6~17果枝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铃数多、单铃重高、衣分波动较大;中下段第7~10果枝和顶端第20、22果枝的纤维品质具有优势,其纤维长度、比强度较好.棉铃产量和品质综合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分析表明,果枝可分成差异明显的四大类,按优劣性状表现为中上部>中下部>顶部>基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山东德州对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和棉花单作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了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单作棉花相比,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的株高、果枝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不与粮棉争地的前提下,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同当地常规植棉(棉花单作)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当,又净增加了种植一季辣椒的收益。表明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在黄河流域棉区是可行的,并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来源不同的31份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的抗红铃虫性、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虫性彼此间存在较大差异,棉花的抗虫性对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在减少治虫条件下,抗虫性越强其皮棉单产也相应越高。  相似文献   

17.
博彩21属早熟彩色陆地棉常规品种,在新疆植棉区春播生育期124 d左右,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铃重5.5 g,衣分40.6%,霜前花率99.7%,絮色为棕色,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Ⅱ型棉花品种审定标准。2017―2018年新疆彩色棉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666.7 m2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40.34 kg和137.60 kg。介绍了博彩21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以豫农棉31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30 000、35 000、45 000、55 000、65 000株·hm-2)对豫农棉31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高、单位面积结铃数、衣分呈增加趋势,茎粗和铃重呈下降趋势,单株果枝数、籽棉产量、霜前花率和纤维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则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豫农棉3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卫星搭载棉种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特异单株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F1棉种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纤维品质有显著影响;对改良棉花品种的熟性、衣分、纤维强力作用最大;对品种改良和新种质材料的创造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 2 0 0 2年度新疆兵团南、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品种品质现状 ,认为温度不是影响南、北疆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看北疆棉花纤维品质优于南疆 ,南疆主要品种的品质尚没有重大突破是主要原因。北疆棉花品质好的原因是 ,近年农七师农科所育成的“新陆早”系列品种品质有显著提高。根据新疆棉区气候特点 ,对新疆兵团棉花品种选择和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