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将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总DNA分别导入不同基因型受体玉米自交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变异。不同基因型供体导入同一基因型受体后,后代大部分性状趋向于受体,而部分性状发生变异;同一基因型供体导入不同基因型受体后,后代大部分性状与供体对照相差显著;后代性状变异频率不同,但不同组合部分性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玉米的开苞导入技术对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是不严格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豆DNA导入对春小麦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在2012-2014年间,对宁春4号、宁春44号、高代品系J058号及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导入大豆品种铁丰31号、承豆6号、汾豆78号和铁9808号基因组DNA的后代株系进行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及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分析,并利用RAPD标记对导入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DNA导入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与导入受体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宁春4号为受体、铁9808号为供体的导入系019的经济系数和千粒重分别高出亲本14.33%和14.84%,且与受体差异显著。以宁春4号为受体、承豆6号为供体的导入系013在2012年所有导入系中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最大,两年试验的多重比较结果中仅导入系013的蛋白质含量与亲本宁春4号间差异显著,且较亲本高出13.33%。18个RAPD引物中有3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带型,在受体小麦和供体大豆亲本间存在多态性,且部分导入系出现供体条带,如导入系013、015、019和020。试验最终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导入系013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受粉后,将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从而引起了后代性状的广泛变异。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外源DNA片段直接导入受体植物卵细胞、合子或早期胚细胞,部分片段可被受体细胞DNA整合乃至表达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供体大豆总DNA 导入受体水稻恢复系R73 引起性状变异,根据育种目标从变异后代选出了一批可遗传株系,与不育系测配鉴定,保留了R73 的恢复度,从中筛选出一些优良株系,其中D9224 株系最为优良,恢复度高(83.4% ~90.4% ),米质等性状优于R73。各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单株谷重竞争优势强于新稻杂3号的组合占42.9% ,平均正向竞争优势为24.2% ,从中选择强于对照的组合机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外源DNA导入大豆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DNA导入大豆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长春13011张君王丕武刘宗昭邬信康本试验将花生和小牛胸腺DNA导入栽培大豆中导入后代在叶型、株高、分枝数、生育期、产量等都发生变异并研究其引起的变异作用,为外源DNA直接导入的理论研究提...  相似文献   

6.
李希臣  卢翠华 《大豆科学》1996,15(2):166-169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进行了磷酸己糖异构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葡萄磷酸位酶的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向日葵的DNA导入栽培大豆后,三种酶的谱带清楚,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优质高蛋白和双高大豆新品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雷勃钧  赵凯 《大豆科学》1995,14(3):203-208
本文报道了利用大豆自花受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野生大豆总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品种中,其中一组合(D8701)获得的导入后代D89-982,蛋白南含量比受体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球蛋白总量提高近10个百分点,并使其与大豆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11S球蛋白组分所占比例超过了70%该品系经品比和异地鉴定,产量比标准品种提高11%,于1995年进入省区域试验;另一组合(D8705)的导入后代D90-1  相似文献   

8.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希臣  谢纬武 《大豆科学》1994,13(2):152-156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利用RAPD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  相似文献   

9.
花生DNA导入大豆育种效果的研究/王丕武,张晓玲,张军…∥林农业科学。一1994,(3).一18~20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引起受体的结荚习性、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对变异株进行选...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导入大豆其后代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翠华  雷勃钧 《大豆科学》1994,13(2):167-170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效电泳的方法,对通过外源DNA导入法所获的大豆变异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酶谱分析。其结果是酶谱带清晰,变异后代与亲本的谱带有明显差异,并与该材料的表型性状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同工酶分析法做为鉴定外源DNA导入大豆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提取农作物总DNA ,采用软x射线 ,剂量为 2Gy、2 0Gy、2 0 0Gy和 60C0γ射线 ,剂量为 1Gy、3Gy和 5Gy进行照射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其直接导入大豆。以导入不经照射的DNA为对照 ,实验结果表明 :导入受照射的DNA明显的降低了D0 代的结实率和D1代的成苗率 ,但后代材料的变异率明显提高 ,并且出现了供体和受体都不具备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鉴定外源DNA导入后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外源DNA直接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进行了磷酸己糖异构化酶(GPI)、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葡糖磷酸变位酶(PGM)的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向日葵的DNA导入栽培大豆后,三种酶的谱带清楚,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有的出现了供体特异带,有的出现了供体和受体所不含有的新型带,有的酶谱带加强或减弱,这说明外源DNA已导入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利用外源总DNA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异柠檬酸脱氢酸(IDH)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谱谱带清晰,呈现A、B、C三种类型。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有些后代的同工酶谱带中含有供体的特异带,说明供体的DAN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将异源植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中,打破不良性状连锁,实现优良性状结合。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后代的性状变异深刻,类型丰富多样,其中农艺性状上的优良变异较多,因而在多抗、高产、优质育种上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就国内水稻远缘杂交研究的供体、杂交方法、后代表现以及在育种上应用情况作了全面阐述。对外源基因导入的过程以及创制新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认为远缘杂交技术对引进外源基因,丰富水稻基因库,创造新资源行之有效,且方法简便易行。在转基因方法上,认为复态导入法可以更好地保持供体DNA的完整性,更有利于多基因的转入。  相似文献   

15.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淑珍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0,19(4):320-325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品种间其性状特别是分枝性状的明显差异,加之地理远缘等原因,其F1代多数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自交及回交后代分枝性状有着超常幅度的变异;除了与通常杂交组合中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等表现较大的遗传力相同外,此种组合后代的分枝性状也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力。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所有分枝性状变异广泛,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大,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决定了在此组合早代选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杆菌介导的下胚轴法转化大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方法成功将大豆的蓝光受体启动子pGmPLP1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并且该基因在后代中得到稳定遗传表达.比较了栽培品种黑农44用子叶节法和下胚轴法转化的区别,发现用子叶节法不能获得高效转基因植株的品种可以顺利通过下胚轴法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对60个大豆种质资源和后代材料进行筛选。得到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功酶部分缺失和全缺失材料9个,用筛选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材料进行自交,在其自交后代中,得到无豆腥味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部分缺失和全缺失的大豆品系10个,其中有大量的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全缺失和部分缺失的单株。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琪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94,13(3):200-206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产量性状与主要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较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在植株形态性状上表现为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的特点,在产量性状上表现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及百粒重小的特点。由于秣食豆种质的导入,植株高大繁茂与小的粒茎比存在相关遗传。大豆主要产量因子,在主要发育阶段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大豆各生育阶段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与各生育阶段与油分含量的相关方向始终相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与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9.
芸豆和玉米总DNA导入大豆及后代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翠华  雷勃钧 《大豆科学》2000,19(2):174-179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能道技术,将芸豆、玉米的总DNA导入大豆的实验结果及采用不连续双垂直板聚丙烯凝胶电泳法,对其导入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的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远缘材料的外源总DNA导入大豆,其后代发生明显变异,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酶谱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外源遗传物质已转移到大豆基因组中,并且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远缘杂交类型,提出以转异属植物菰的后代优良材料作为受体,以菰及其它异属植物作为基因供体,通过不同远缘杂交技术,将多种外源植物基因导入同一水稻受体中,创制出多源基因水稻新材料,提出了外源基因植物供体的选择、转基因后代的处理以及如何同水稻育种相结合,缩短育种年限选育水稻品种等方面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