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内加尔鳎分布于地中海和大西洋南部沿岸, 是一种优质养殖鱼类。我国于2005年引进, 到目前为止, 仅有小规模的养殖。本文介绍了塞内加尔鳎仔、稚鱼对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营养生理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四烯酸对塞内加尔鳎仔、稚鱼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以及添加氨基酸、改变非蛋白能量水平、调节蛋白质和脂类比例对其营养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浓缩蛋白可部分替代鱼粉投喂塞内加尔鳎后期幼体, 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但要先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作用; 氨基酸的添加可影响氨基酸代谢, 从而影响塞内加尔鳎后期幼体的生长。幼体饵料中添加的氨基酸种类应该和限制性氨基酸相一致; 塞内加尔鳎幼体的生长和存活不依赖于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浓度, 但对色素沉着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塞内加尔鳎分布于地中海和大西洋南部沿岸,是一种优质养殖鱼类.我国于2005年引进,到目前为止,仅有小规模的养殖.本文介绍了塞内加尔鳎仔、稚鱼对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营养生理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四烯酸对塞内加尔鳎仔、稚鱼生长及牛理的影响以及添加氨基酸、改变非蛋白能量水平、调节蛋白质和脂类比例对其营养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可部分替代鱼粉投喂塞内加尔鳎后期幼体,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要先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氨基酸的添加可影响氨基酸代谢,从而影响塞内加尔鳎后期幼体的生长.幼体饵料中添加的氨基酸种类应该和限制性氨基酸相一致;塞内加尔鳎幼体的生长和存活不依赖于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浓度,但对色素沉着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密度对网箱养殖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在水温8.2~19.1℃下,将体质量1.02 kg的硬头鳟鱼种养殖在5m×10m×6m网箱中,网箱放置在松花江上游的松山水库中,密度分别为5尾/m~2(Ⅰ组)、8尾/m~2(Ⅱ组)、11尾/m~2(Ⅲ组)和14尾/m~2(Ⅳ组),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2%、粗脂肪22%的颗粒饲料,常规养殖。145d的养殖表明: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对硬头鳟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第Ⅳ组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放养密度为5~11尾/m~2时硬头鳟的生长与密度呈正相关,大于此密度范围则呈负相关。第Ⅲ组鱼的终末体质量、日增重、增重率、利润和利润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4个密度组硬头鳟的产量随放养密度增加而递增。本试验表明:网箱养殖硬头鳟的放养密度为11尾/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野生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约150~400 g)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比较试验。每种驯养条件下的试验鱼均按规格分2组进行驯养。封闭循环水系统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1.48 kg/m3和17.65 kg/m3,驯养时间为279 d,平均水温为(14.5±3.4)℃。船体网箱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40 kg/m3和7.06 kg/m3,驯养时间244 d,平均水温为(20.0±3.1)℃。所有试验鱼均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试验鱼的成活率分别为97.75%和83.78%,且大规格试验鱼比小规格试验鱼成活率略高。封闭循环水系统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8%/d和0.11%/d,船体网箱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7%/d和0.21%/d。船体网箱试验鱼的丰满度总体大于封闭循环水系统的试验鱼。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全年未暴发重大疾病,船体网箱中暴发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结果表明,封闭循环水系统驯养圆口铜鱼的成活率高但生长较慢,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生长优势明显但易遭受疾病侵袭。综合而言,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养殖均是当前比较可行的圆口铜鱼驯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9.1~23.2℃下,将平均湿体质量为(19.9±3.5)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2kg/m~3(D1)、3kg/m~3(D2)、4kg/m~3(D3)和5kg/m~3(D4)kg/m~3的密度饲养在水库中长2.0m×宽2.0m×高2.0m的网箱中,投喂基础饲料;再按D2组的密度饲养上述规格黄颡鱼幼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K组,对照组)和添加10mg/kg(G1)、30mg/kg(G2)、60mg/kg(G3)和(G4)100mg/kg饲料抗菌肽(水溶)的饲料,研究养殖密度和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抗菌肽(水溶)用海藻酸钠(剂量250mL,0.5%)包埋,自然风干。70d的养殖结果表明:黄颡鱼末体质量、末体长、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K)随养殖密度增高而下降,饲料系数则上升;D1组黄颡鱼幼鱼末体长、末体质量、日增重率(DBW)、K、存活率(SR)显著高于D3和D4组(P0.05),但D1和D2组的鱼体K、饲料系数(FC)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30mg/kg抗菌肽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DBW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当添加量为30mg/kg时,SGR最高;当添加量为100mg/kg时,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证明,黄颡鱼网箱养殖适宜放养密度为3~4kg/m~3,饲料中抗菌肽添加量不超过60mg/kg能促进鱼的生长。添加抗菌肽10mg/kg组鱼的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60mg/kg、90mg/kg以及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30~60mg/kg时,DBW、SGR、K出现差异显著(P0.05),60mg/kg时DBW、SGR和K达到最高,高于其余各组,饲料系数FC下降。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朝阳水产科技园于2004年在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了水晶巴丁鱼养殖试验.试验池的容积均为36m3,放养密度为54尾/m3.经122天的饲养,水晶巴丁鱼体重从75g长至735g,平均成活率96.3%,产量为38.2kg/m3,平均饵料系数为1.48,平均净收入为262元/m3,平均投资回报率(ROI)为75%.本示范试验的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水晶巴丁鱼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商品鱼规格整齐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光唇鱼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箱单养、混养光唇鱼的试验结果表明,在25m2网箱中,单养光唇鱼以200~220尾/m2的放养密度比较合适,单位面积产量可达12.7~12.9 kg/m2;瓯江彩鲤网箱中混养光唇鱼,在瓯江彩鲤保持180尾/m2的放养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养20尾/m2的光唇鱼,其效果比单养瓯江彩鲤更好,单位面积产量可达103.2kg/m2.  相似文献   

8.
欧鳎,又称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宝宝鱼、皇帝鱼,属鳎形目、鳎科、欧鳎属,分布于欧洲南部法国比斯开湾、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以及地中海西部沿岸,主要栖息于沿岸100m以内泥沙底的咸淡水湖和浅水水域.该鱼有一种微妙、香甜的独特风味,肉质细嫩鲜美,脂肪含量低,而且体形优美,是欧洲自古就备受欢迎的传统名贵海水鱼,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广有市场.  相似文献   

9.
分级对银鲫生长和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瑛  王岩  李翠 《水产学报》2007,31(2):220-225
在室内水槽进行12周的饲养实验以检验分级对银鲫生长和鱼群内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用隔网将实验水槽分为两部分,每个水槽内放养10尾大鱼(体重8.0~9.0 g)和10尾小鱼(体重6.5~7.5 g),分级时将个体大小相近的10尾鱼分布在隔网同一侧。实验中,3组鱼分别隔1周、2周或4周分级1次,1组鱼不进行分级作为对照。鱼摄食率和生长率随分级间隔时间缩短而降低。实验结束时,隔1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低于对照组,隔4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束时被分级的鱼群中大鱼体重的变异系数高于小鱼,表明大鱼对分级操作更敏感。本实验结果表明,分级未能明显提高银鲫生长速度和降低鱼群内个体大小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养殖罗非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载鱼量、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单个面积为300 m2大型流水养鱼池载鱼量应在7 000~7 500 kg,养殖效果较好。面积为50 m2小型流水池的放养密度在386~410 kg/池较为合理,其平均增重率在456%以上;放养规格在24 g/尾比较合适,其平均增重率为622.6%。  相似文献   

11.
长吻鮠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网箱培育长吻鮠冬片鱼种,应用5 m×5 m×3.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3~4 cm/尾的长吻鮠夏花鱼种,放养密度56~79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6%的配合饲料,经7个月养殖,长吻鮠鱼种平均规格达165g/尾,成活率82.5%,单产9 kg/m2,饲料系数1.26,投入产出比1∶2.04;2006年网箱养殖长吻鮠商品鱼,应用5 m×5 m×4.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133 g/尾左右的长吻鮠冬片鱼种,放养密度32~5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3%的配合饲料,经6个半月时间的养殖期,养成个体规格在0.5kg/尾以上的长吻鮠商品鱼比例达86%以上,成活率82.6%~87.0%,饲料系数1.38,单产22.83~26.24 kg/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12.
欧鳎。又称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宝宝鱼、皇帝鱼。英文名Common sole,属硬骨鱼纲、鳎形目、鳎亚目、鳎科Soleidae(Soles)、欧鳎属Actinopretygii(ray-finned fishes),是欧洲自古就倍受欢迎的传统名贵海水鱼。自然分布在法国及附近海域。常年生活在50米以下的海底。欧鳎分布在北海、地中海。向南到塞内加尔直至佛得角。  相似文献   

13.
欧鳎也叫塞内加尔鳎米鱼。随着捕捞量的持续下降,养殖欧鳎已经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市场潜力巨大。我单位从2004年12月开始对欧鳎亲鱼进行驯化,在强化光温条件下发现一定数量的活性卵。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放养密度对虹鳟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虹鳟稚鱼伞长、体重生长速度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而这种差异随着生长时问的延长,表现更为显著稚鱼体重持定生长率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5.0979X+36.727(R2=0.9844),Y代表体重特定生长率,X代表放养密度.日增重、饵料转化丰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净增重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养殖密度对毛蚶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养殖的最佳密度,本研究设定了5个不同的放养密度(2、5、8、14、20 ind/m L),养殖实验从D型幼虫阶段一直持续到幼虫完成附着变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水体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浓度显著升高(P0.05);幼虫密度为20 ind/m L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089 mg/L和0.008 mg/L。溶解氧浓度则随幼虫密度的增大呈现下降的趋势,幼虫密度达到14、20 ind/m L时,显著低于其他密度组(P0.05)。幼虫的生长速率随放养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5~8 ind/m L为幼虫最佳生长密度。幼虫的存活率也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当幼虫的放养密度为20 ind/m L时,存活率仅为35%。放养密度为8 ind/m L时,幼虫的附着密度最大,且在附着基下层的附着密度显著高于中层和上层(P0.05)。同时,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幼虫附着变态的时间被延长,附着变态规格也显著减小(P0.05)。因此,综合考虑各种要素,规模化苗种生产中幼虫的培育密度控制在5~8 ind/m 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将体质量(0.014±0.001) g的杂交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以流水方式养殖87 d,饲养期间随时观察鱼的体征变化,自第7 d开始,每10 d取样测体质量和全长。试验结果显示,水温7~14℃时,初孵仔鱼躯体纤细透明,头部小且紧挨卵黄囊,卵黄囊椭圆形,约占整个身体的2/3。仔鱼发育至第7 d时始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阶段,发育至第9 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完全进入外源营养阶段,第37 d时,仔鱼发育已进入稚鱼期,发育至第57 d时器官发育基本完善,外部形态和体色近成鱼,进入幼鱼期。仔稚鱼全长日均增长量为1.67 mm,平均瞬时增长率为2.26%,全长(L)与日龄(t)生长关系式为L=0.1546t+1.2357(r2=0.9812)。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25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1%,体质量(m)与日龄生长关系式为m=0.3379e0.0479t(r2=0.9851)。体质量与全长生长关系式为m=0.0289L2.3444(r2=0.993),幂指数小于3,表明杂交鲟仔稚鱼的体质量生长比全长生长慢,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21~28℃下,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苗(大眼幼体)饲养在144 m2、水深1.2 m的垫有少量泥土的水泥池中,微流水,定时充氧,每天换水量约1/5,每池6 000只,投喂分别添加0.0 g/kg(对照组)、10.0g/kg(Ⅰ组)、50.0 g/kg(Ⅱ组)、100.0 g/kg(Ⅲ组)、150.0 g/kg(Ⅳ组)和200.0 g/kg(Ⅴ组)银杏叶发酵提取物的饲料60 d,研究了银杏叶发酵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蟹苗存活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提取物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成活率较对照组高0.6%~5.37%;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蟹苗群体生长速度和个体生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100.0~200.0 g/kg银杏叶发酵提取物的添加量能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成活率和群体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亚东鲑为研究对象,对亚东鲑亚成鱼(60~80 g)进行不同密度的养殖实验,设置5 kg/m~3(D1)、10 kg/m~3(D2)、15 kg/m~3(D3)、20 kg/m~3(D4)、25 kg/m~3(D5)等共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30 d。试验结果表明:5个密度组的试验鱼成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个体生长速度呈现随密度增大而先稳定后显著减小的趋势,其中10 kg/m~3密度组生长速度最快,达到(1.16±0.04)g/d;总增重量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其中20 kg/m~3密度组总增重量最大,达到(1 037.99±11.45)g,可能是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数量基数增大抵消了个体生长速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放养密度对泥螺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仲杰 《水产科学》2007,26(2):103-105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泥螺放养密度的增加和养殖时间的推进,底泥总有机碳量减少,底栖硅藻数量有较明显降低。75万个/hm2组个体大(平均壳高1.583 cm),最终的产量也比较高(1129.5 kg/hm2),是比较合理的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20.
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450尾/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鲢、鳙和鲫的鱼种分别放养10000、200、200和50尾。经132d饲养,平均单产为691.9kg/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589.1kg,平均规格60.3g,成活率97.7%;鲢39.3kg,平均规格213.1g,成活率92.3%;鳙49.3kg,平均规格257.5g,成活率95.8%;鲫14.2kg,平均规格316.5g,成活率90.0%。平均每667m2池塘投喂颗粒饲料1400kg,平均饲料系数2.32(其中瓦氏黄颡鱼饲料系数为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