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吡蚜·异丙威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测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制剂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特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00、450、600g/hm2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1~14d)为86.82%~99.49%;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g/h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乳油2 250mL/hm2。吡蚜酮、异丙威混配不但弥补了其单剂速效性差或持效性短的不足,而且能避免和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300~450g/hm2。  相似文献   

2.
黄文娟  耿翔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61-161,164
为检测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制剂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效,特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00、450、600g/hm2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1~14d)为86.82%~99.49%;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g/h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乳油2 250mL/hm2。吡蚜酮、异丙威混配不但弥补了其单剂速效性差或持效性短的不足,而且能避免和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300~450g/hm2。  相似文献   

3.
研究20%吡蚜酮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25%氰戊乐果乳油防治小麦穗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以20%吡蚜酮悬浮剂300 g/hm2效果最好,40%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g/hm2次之,其他一般。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防治茶尺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5%杀螟硫磷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联苯菊酯乳油具有较高的速效性,而5%氟铃脲乳油、0.3%苦参碱水剂、16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在生产上防治茶尺蠖应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推荐药剂及使用浓度分别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 050 mL/hm2、10%联苯菊酯乳油750 mL/hm2、45%杀螟硫磷乳油2 250 mL/hm2、5%氟铃脲乳油1 125 mL/hm2、16 000 IU/mg的Bt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3 375~4 500 mL/hm2,对水750 kg进行蓬面细喷雾。  相似文献   

5.
王皖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75-8176
[目的]明确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以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75 g/hm2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70 g/hm2剂量处理为对照药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个剂量(240、300、360 g/hm2)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 d,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在61.52%~67.04%,速效性较差;药后7 d,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大幅度增加,持效性较好,其中300、360 g/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5.43%和86.72%,均与对照药剂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用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时,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按照用药量(有效成分)75 g/hm2对水均匀喷雾防治1次即可,且施药时田间要有一定水层并维持7 d以上。  相似文献   

6.
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6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药后3 d,对稻飞虱的防效达86.6%,药后7 d,对稻飞虱的防效为92.2%,药后15 d,对稻飞虱的防效仍达90.2%,其速效性优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常量处理,持效性优于20%异丙威乳油常量处理,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7.
吡蚜酮在水稻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志广  赵晓峰  刘建国  李红杰  逯忠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08-16609,16632
[目的]了解吡蚜酮在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动态以及在收获期水稻中的最终残留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收获期水稻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吡蚜酮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0.51~0.53 d,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水稻生长期喷施1次,按推荐剂量300 g/hm2和2倍剂量600 g/hm2施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收获期植株、糙米和稻壳中均未检出。[结论]吡蚜酮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 d)。在水稻田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时,按推荐剂量300 g/hm2施药1次,建议水稻上最大残留限量值暂定为0.02 mg/kg。  相似文献   

8.
水直播稻田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防治技术要求高,水直播稻田的封闭除草管理在水稻生产中尤为重要,是防除杂草发生的有效手段。为探索适合水直播稻田杂草防除的有效药剂,开展了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00~1 050 g/hm~2、30%丙草胺乳油1 500 mL/hm~2、26%噁草酮乳油1 800 mL/hm~2对水直播稻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75 g/hm~2和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进行封闭除草效果优于30%丙草胺乳油1 500 mL/hm~2和26%噁草酮乳油1 800 mL/hm~2,采用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975 g/hm~2与38%苄·噁·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除草效果相当,在药后15、30、45 d总草株防效及药后45 d的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对水稻安全,适宜在水直播稻田作封闭处理。  相似文献   

9.
选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450g/hm2、25%吡蚜酮悬浮剂360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防治稻飞虱,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450g/hm2、25%吡蚜酮悬浮剂360g/hm2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两者施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3.18%、94.00%,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每公顷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450g、25%吡蚜酮悬浮剂360g于稻飞虱若虫发生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通过观察试验,筛选出拌种好的药剂为32.5%甲苯嘧钾菌酯乳油450 g/hm2、99%噁霉灵可湿性粉剂75 g/hm2+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900 g/hm2(绿亨1号+绿亨6号)、60%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可鲁巴)1.2 kg/hm2、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国光三治)1.5 kg/hm2拌种,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阐述了生物农药的类型、作用及发展状况,介绍了生物农药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农药的发展及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并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将蔬菜粉碎匀浆,加入乙腈匀质提取,盐析,40℃氮吹,正己烷溶解,过弗罗里矽柱,滤液在40℃再次氮吹近干,正己烷定容,采用Rtx-1ms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测定,该法同时检测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测结果表明,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1%~10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2.6%之间,检出限在0.0035~0.029 mg,kg之间;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