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近两年江苏省选育了大量的半糯型粳稻品种.不同半糯型粳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及稻米理化特性仍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影响半糯粳稻食味品质形成的原因,将为优良食味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9年参加江苏省优良食味稻米评比的39个半糯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蒸煮食味、外观、理化、RVA谱特征值等24个品质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
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情况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孙雅君 《北方水稻》2007,(5):1-4,18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和初选,筛选出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江苏、新疆、河北、山东等省、市、自治区20个优良粳稻品种入选参加食味品评。通过品评可以看到:许多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感官食味特性,有些甚至超过日本越光品种;在我国粳稻主产区,只要加强优质食味研究开发力度均能培育出优质食味品种;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及理化指标在对食味影响中存在的相关性需进一步验证,从而建立一套食味品质研究评价体系,使此评价体系完全符合人们对食味的要求;食味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产地、贮藏加工条件等均密不可分;我国有一大批优质食味品种有待于加大开发、宣传、推广力度,并作为优质食味米,高标准地打入国际市场;建立研究我国粳稻食味为主的学术专家组,制定研究目标和发展规划,切实把我国粳稻食味研究做大、做强,尽快提升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的研究水平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粳稻品种的粒厚特征及其对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6年收获的71份北方粳稻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糙米粒厚的分布及粒厚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糙米粒厚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6.57%,粒厚在1.81~2.10 mm的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的78.88%。糙米粒厚与米饭食味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用粒厚分级机对其中5个粳稻品种进行粒厚分级,测定同一品种不同粒厚样品的米饭食味评分值、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结果表明,粒厚对稻米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米饭食味评分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同一品种随着粒厚的增加,食味品质得到改善。讨论了粒厚作为品种选育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粳稻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集全国70个主栽粳稻品种和3个日本粳稻品种,对其进行常规理化品质、感官试验及淀粉粘度谱仪试验、TPA质构仪试验和食味计试验,研究粳稻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与感官评分和米饭食味计评分均达到极显著相关的品质指标有硬度、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与感官评分和米饭食味计评分均达到显著相关的品质指标有米粒延伸性、最高黏度、崩解值、消减值、粘着性和咀嚼度。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8日,北方稻作科技协会组织专家对全国20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进行品评。水稻食味育种专家、品评专家17人及列席品评代表10人进行品评标准的讨论、制定及品评。品评方法参考日本食味品评标准,结合中国食味品评经验制定。品评结果收到比较满意效果,并引发众多思考:我国优良食味粳稻研究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应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品评高度;充分发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发展协会,提升协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太湖地区优良食味高产软米粳稻品种特征.[方法]收集适合太湖地区种植的软米粳稻品种,根据软米粳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和食味品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了不同熟期不同产量与食味品质类型的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高产类型软米粳稻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中产类型.与味中类型相比,味优类型软米粳稻穗数、每穗粒...  相似文献   

7.
从2013—2022年上海水稻品种选育、推广情况,并结合上海优质食味粳稻品牌建设、营销模式情况,全面介绍了上海近年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了目前上海优质食味粳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桂秀 《北方水稻》2021,51(4):19-22
稻米品质主要包括外观、加工、营养、食味(蒸煮)、收贮及保健品质等,该项目主要研究山东省稻米品种资源在鲁东南稻区特定生态环境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品质、营养与食味,为稻米品种资源品质与食味研究、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粳稻品质改良取得了显著成绩,育成了48个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谷标准的优质粳稻新品种。但品质突出的优质品种不多,尤其是食味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现有优质品种的抗性普遍较差,尤其缺乏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对策,应在重视外观品质改良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食味品质和抗性的改良,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综合丰产性。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含量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表观蛋白含量相近的水稻品种食味评分差异很大,可能与其蛋白组分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从蛋白的提取剂、进样量、固定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两种水稻蛋白电泳方法,即水稻清蛋白电泳方法及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采用改进后的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谷蛋白电泳谱带无差异;北方粳稻和南方粳稻的谷蛋白电泳谱带有差异。对不同来源的粳稻品种,采用优化后的清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70~105 kDa处谱带缺失或谱带浓度加强。初步确认105 kDa是与稻米食味相关的谱带,谱带颜色越深,稻米食味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11.
崔晶 《北方水稻》2007,(3):1-4,9
以当前我国粳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稻米食味的概念、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法,详细论述了优质食味稻米遗传资源的筛选、引进和利用等若干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食味米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北方杂交粳稻米质分布现状及超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所配组的100个杂交粳稻进行了13个米质性状的分布分析和超亲优势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杂交粳稻米质指标中整精米率表现出的差异较大,优质组合数相对较少,长粒品种少,宽粒品种多,长宽比差异不大,低垩白率、垩白度组合较多,大多杂交粳稻组合的食味指标较好,营养指标的差异不大。超亲优势分析表明:杂交粳稻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方面超父本优势所占的组合数比例要好于超母本优势所占的组合数比例,说明现有的杂交粳稻母本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优于父本,而在食味品质与营养品质方面现有的杂交粳稻父本要优于母本,在糙米率、粒宽、食味指标与营养指标中表现为超中亲优势的组合数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淮安市2012和2013年分别引进与征集中粳稻优质新品种8个、7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两年比较试验与食味评鉴,从优质稻新品种中筛选出南粳9108作为达标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丰产稳产,比对照增产14.95%,多抗,食味优良,稻米有香味,属半糯型软米;金粳18、晶优008可作为优质稻示范推广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14.
粳稻品种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粳稻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每种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特点,为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粳稻品质育种的选择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用稻米米饭质地及适口性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通过对米饭压缩及拉伸应力曲线的测定及研究,确定了米饭硬性、松弛性、凝聚性、粘附性、粘度等5个质地指标的表达式,并对籼(36份)、粳(30份)的米饭质地指标与感官评分作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籼、粳稻的米饭适口性与用Instron测得的米饭的硬性、凝聚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松弛性、粘附性、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粳米饭质地5项指标对适口性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73和0.630,达极显著水平;运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对籼(6份)、粳(14份)的适口性得分进行预测,预测得分与感官评分的相关性分别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别米饭适口性优劣时,米饭质地指标较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品质和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有机肥处理方法,探讨不同处理水稻的品质、食味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外观品质虽没有显著影响,但有机肥处理的数值高于常规处理,其中,酒糟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低;食味方面,蛋白质含量、直连淀粉含量、RVA特性,除味道以外的食味品尝结果不同处理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食味特性各项指标上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米糠处理在食味特性和品尝上都优于其他处理,而且蛋白质含量最低,常规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从粳稻的比较优势看豫南“籼改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粳稻的品种特性和豫南稻麦耕作制度,在豫南种植粳稻相对于种植籼稻有产量高、品质优、茬口好三大优势。粳稻品种产量水平比籼稻高70 kg/667 m2左右,麦茬粳稻比麦茬籼稻高100 kg/667 m2以上;粳米适口性好,价格比籼米高30%~50%。种植粳稻技术上要求推迟播种,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麦茬稻秧龄过长导致的减产,适应机械插秧、抛秧和小麦套种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水稻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推动豫南稻麦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本文对豫南地区"籼改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江淮流域"籼改粳"的核心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作物遗传学和作物雄性不育理论为依据,以印水型不育系中9A和Ⅱ-32A为基础材料,选用北方典型粳稻及日本纯粳稻品种进行回交转育,培育印水型不育胞质粳稻不育系材料,进行印水型细胞质资源在北方粳稻上的利用与研究。对选育出的印水型粳稻不育系材料,在败育类型、开花习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期育成印水型不育胞质的粳稻不育系和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