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O2浓度对两种担子菌菌丝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串并联通气栽培法 ,研究了CO2 浓度对两种担子菌 (灵芝和灰树花 )菌丝体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于大气CO2 浓度水平下的气体环境对菌丝的萌发生长不利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相对较高的CO2 含量对菌丝体萌发有刺激作用 ,能够促进菌丝体健壮生长 ,缩短萌动期。  相似文献   

2.
马红梅  樊荣 《北方园艺》2015,(15):136-139
以灵芝为试材,为探究灵芝菌糠提取液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别制备菌糠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并将2种提取液分别配置成40%、60%、80%和100%4种体积百分比浓度后加入等量的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培养灵芝菌丝体,记录菌丝萌发天数、菌落直径与菌丝干重,并计算其化感效应值(RI)。结果表明:菌糠不同体积浓度的水提取液均对灵芝菌丝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0%时,菌落直径与对照比最短,菌丝干重最小,其化感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156和-0.289;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的菌糠醇提取液则对菌丝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60%时,菌落直径与对照相比最大,菌丝干重最大,其化感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311和0.483。综合比较,菌糠水提取液能抑制灵芝菌丝体的生长,但抑制作用不强;菌糠醇提取液能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且化感作用效果比水提取更强。  相似文献   

3.
杨草 《中国食用菌》1992,11(3):34-35
1.注意掌握草菇制种特点。(1)草菇属高温型。和恒温性结实,对温度尤其低温反应敏感,温度多变、温差大均不利于菌丝生长。适宜温度35℃左右,掌握32~35℃为好。温度过高生长快易衰老,温度过低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2)草菇菌丝生长迅速,培养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菌丝易衰老和自溶,因此应掌握好培养条件与时间。(3)草菇的适龄菌丝生长旺盛、呈灰白色。无或有少量厚垣  相似文献   

4.
杀虫杀螨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修正的琼脂玻皿法研究了四种杀虫杀螨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敌敌畏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大,其平均抑制率为-65.55%;中西溴氟菊酯影响最小,平均抑制率为-11.40%,且在25.00×10~(-6)和20.00×10~(-6)的低浓度下对草菇菌丝的生长还有促进作用,促进率分别为 11.25%和 17.75%;灭螨灵和氯氰菊酯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29.20%和-29.60%.药剂的浓度与草菇菌丝的生长率成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即草菇菌丝的生长率随药剂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药剂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长率上,还表现在草菇菌丝密度、分枝次数、厚垣孢子数量及菌丝色泽上.  相似文献   

5.
试验不同的碳源、氮源和不同的pH、光照等处理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玉米粉;最适pH值为5~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浓度在0.1%~05%内对灵芝菌丝生长无阻碍作用,但浓度大于1%时,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而石灰浓度小于2%时,对灵芝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浓度大于2%时对菌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灵侧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灵侧耳可以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培养料上生长。以棉籽壳(50%-30%)与木屑(50%-70%)混合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白灵侧耳培养料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充分发菌后的菌袋于4℃低温下保存1年仍可以出菇;若保存于常温下,则必须经过2个月以上的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生物学效率(鲜品)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决定着食用菌生产的成败。该文综合了前人对3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和子实体分化温度研究的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29种食用菌温度类型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高温结实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24.0±1.4)℃~(29.0±2.2)℃,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范围(27.6±1.2)℃~(31.7±1.2)℃,分别有虎奶菇、双环蘑菇、鲍鱼菇;(2)高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32.0~37.0℃,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范围27.0℃~31.0℃,仅有草菇;(3)低温结实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21.1±1.5)℃~(24.4±1.0)℃,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范围(13.8±4.9)℃~(19.4±5.3)℃,分别有蛹虫草、黄伞、大球盖菇、猴头菌、香菇、双孢蘑菇、白灵菇、金针菇;(4)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在最适温度范围(22.5±2.0)℃~(27.0±1.6)℃,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范围(17.9±3.5)℃~(23.4±2.7)℃,分别有毛木耳、灵芝、元蘑、银丝草菇、姬松茸、侧耳、竹荪、牛舌菌、银耳、盖囊侧耳、茶树菇、金顶侧耳、灰树花、鸡腿菇、凤尾菇、秀珍菇和黑木耳。进一步明确了各温度类型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和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范围,为开展食用菌温度类型评价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指导食用菌生产的时节,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本地区食用菌生产的种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草菇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用草菇的六个不同菌株进行了菌株间的拮抗性测定,同时比较了菌丝生长速度、同工酶谱、CMC酶相对活性和抗霉性。已测结果表明:六个不同菌株中,菌株V35与V112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V118,但都是不同的菌株;其次,菌株V35、V112与V118菌丝生长速度和CMC酶相对活性也明显的高于其它菌株,其中V112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好,但V35抗霉性和CMC酶相对活性较其它菌株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滇中灵芝(Ganoderma dianzhongense)和可食灵芝(G. esculentum)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滇中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粉和三氯化铁,最适p 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6℃;可食灵芝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糖、硫酸铵和三氯化铁,最适pH为5.0,最适培养温度为28℃。通过小孔开袋覆土栽培法,首次成功获得滇中灵芝和可食灵芝子实体,滇中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12.08%,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05%和0.91%;可食灵芝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8.97%,子实体总三萜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3%和0.97%。研究结果可为云南高原特色灵芝资源发掘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7.
莲瓣兰原生地萌发胚培养真菌污染控制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4%∶15 min∶1次∶6 min)的配比胚被真菌污染的污染率最低为16.0%,但是胚成活率较低仅为14.3%,不宜作为莲瓣兰胚培养的灭菌条件;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胚成活率作用大小为次氯酸钠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灭菌时间灭菌次数,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1%∶20 min∶2次∶3 min)的配比胚成活率高达93.3%,同时胚被真菌污染率仅为19.00%,可以作为莲瓣兰(Cymbidium torliseplum)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灭菌条件,在此条件下胚能够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培养胚生长发育成根状茎。  相似文献   

18.
蔺红苹  李培 《北方园艺》2010,(3):138-140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以添加2.5%、5%、10%、15%的椰乳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椰乳增殖效果最好;对受到污染的原球茎进行消毒,发现5%的次氯酸钠25 min消毒效果最好;对不同大小的原球茎进行增殖,发现较小的原球茎产生的新原球茎覆盖率较高,2~3 mm的原球茎较为适合快繁;在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泥土或木屑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好;对根长达到3 cm以上的试管苗进行练苗及移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张梅  刘旭  周惠龙  李振宇  于胜祥 《园艺学报》2018,45(6):1147-115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绣球属(Hydrangea)29种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种子形状分为椭球形和长柱形;种子表面纹饰为网脊形或网状多边形,网脊的形态为波状、深波状或近平直;网脊间常具皱褶状纹饰或近光滑。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中绣球属的离瓣组(sect.Petalanthae)的种子为椭球形,网脊为波状或深波状;脊间多数为不规则纹饰,少数为规则或孔穴纹饰;绣球组(sect.Hydrangea)的种子均为椭球形,网脊近平直,脊间较光滑;星毛组(sect.Cornidia)和挂苦子组(sect.Heteromallae)的种子均为长柱形,大部分具近平直状的脊,脊间较光滑;冠盖组(sect.Calyptranthe)的种子为长柱形或椭球形,表面具网状多边形纹饰,网眼内具洼点。绣球属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除了在组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组内种水平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在某些组水平上种子微形态性状还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