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针对吉林松原乾安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通过研究食用菌菌糠作为基质的新型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探讨菌糠改良盐渍土的可行性。以菌糠为基质,添加石膏和硫酸铝,通过土培试验研究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能较好地改善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降碱作用明显;随菌糠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微团聚体(0.25~1 mm)数量明显增加,土壤pH、交换性钠含量和总碱度都逐渐下降。土壤总盐含量呈先逐渐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复合改良剂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各添加物的比例菌糠66%、石膏26%、硫酸铝8%的改良效果最好。通过复合改良剂组方效果研究,为吉林省西部盐渍碱土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渍土离子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用4种盐碱土改良剂在滨海盐渍土上单独施用和与石膏配合施用,研究施用后对盐渍土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与石膏后,在0~40 cm土层,盐渍土中离子组成比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pH值、电导率、Na+、K+、Cl-和总碱度(HCO-3+CO23-)在盐渍土中分别降低了0.05~0.20、8~163μS.cm-1、10.35%~47.74%、12.07%~51.69%、3.39%~40.67%和20.18%~48.56%;Mg2+、Ca2+和SO24-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06%~13.54%、15.58%~56.20%和12.24%~76.12%。结论:改良剂与石膏配施效果比单施改良剂好,其中腐殖酸与石膏配施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5.
6.
中亚滨藜的耐盐性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试验研究了中亚滨藜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盐水浸泡试验,发现中亚滨藜种子在NaC l浓度<0.9%的溶液中可正常发芽。盆栽和田间耐盐试验表明,中亚滨藜的耐盐能力在15g/kg左右,耐盐极限为20g/kg左右。中亚滨藜种植试验表明,种植中亚滨藜能够有效的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N、P、K的含量。研究证明中亚滨藜是一种耐盐能力很强的盐生植物,对滨海盐渍土具有显著的改良作用。本研究对滨海盐渍土的生物改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利用降水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技术方法与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证明,围埝蓄集雨水洗盐和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在试验期间降水56.5mm的情况下,覆盖塑料膜的处理,土壤0—20cm的盐分由0.4%~1.0%下降到0.15%左右;覆盖秸秆处理,土壤0~20cm的盐分由0.95%下降到0.28%;二者的洗盐效果都很明显。覆膜种植田菁处理,0—20cm的盐分由0.74%下降到0.41%,田菁完成了生命周期,田菁是豆科植物可以培肥土壤,也可以起到植物残体覆盖,减少地表蒸发和减缓塑料膜老化的作用,是一个可以推广的滨海盐渍土改良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下渗水中Na+和Cl-含量分别比CK高54.78%和58.25%、35.44%和39.22%、32.65%和34.82%,表明添加这3种改良剂对土壤的降盐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钙处理效果最好;第二次淋洗,硫酸铁、硫酸钙和硫酸铝处理的Na+含量比CK高75.14%~347.76%。综合2次淋洗效果,表明硫酸钙处理对土壤中的Na+淋洗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各改良剂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降低2.23%~3.84%;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改良剂各处理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均高于CK。综合考虑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Na+和Cl-含量的影响,建议用硫酸铁和硫酸钙组合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天津滨海盐碱土进行培养,筛选出较佳的改良方案,为滨海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磷石膏(A)、聚丙烯酰胺(B)、园林废弃有机物(C)3种改良剂,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组合改良剂对天津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应。[结果]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养分含量。其中对土壤盐分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磷石膏(A),最佳方案是A_2B_1C_2;对土壤结构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聚丙烯酰胺(B)与园林废弃有机物(C),最佳方案是A_2B_1C_1;对土壤养分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园林废弃有机物(C),最佳方案是A_3B_2C_3。[结论]磷石膏、PAM、园林废弃有机物对盐碱土改良效果的最佳配方为A_2B_1C_2。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盐渍化生境中自然生长和人工种植的绿化植物,进行种类、生长状况及分布调查,同时通过土壤样品试验测定和文献查阅等方法评价其耐盐等级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主要改良措施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分布广泛,当地在改良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效措施,但单纯的每项措施都有利有弊,本文对改良治理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几种主要措施作了简单分析,以便合理利用这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混交林林下植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及不同土壤盐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共记录到林下植被31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0种;1、3、7、22龄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分别为芦苇和芦蒿、苦荬菜+灰菜+狗尾草、车前草、韩式隐子草;林下植被的物种并不丰富,生物多样性不高,且富集种少,稀疏种多,地上部分生物量皆大于地下;土壤盐分含量高时,林下植被以耐盐碱植物为主,反之亦然,且由于苦买菜和灰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4个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都有生长。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黄河三角洲潮上带湿地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4种典型的植被群落下水盐梯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沿植物群落演替方向,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在这种水盐梯度下,植被群落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沿着植被演替方向,全碳与有机质含量随着演替方向呈先逐渐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碳氮比((C/N)在植被演替中期相对较高;全氮含量沿着演替方向呈现增加趋势,硝态氮与铵态氮先增加后降低;全磷与有效磷随演替变化系数较小,演替中期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各群落土壤C/N值均小于2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与有效磷两两显著相关(p<0.01),有效磷还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硝态氮、钱态氮和全磷未显示出与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含水率与pH值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均与土壤盐分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柽柳、杜梨、盐柳、白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造林荒地为对照,对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荒地相比,各人工林平均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77.89%、76.47%、757.74%、32.76%、30.13%;土壤中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比对照荒地分别提高了47.09%,11.52%,41.07%,76.00%;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白蜡(0.777)、杜梨(0.694)、柽柳(0.572)、盐柳(0.436)、荒地(0.030)。 相似文献
19.
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土的根际交换性阳离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袋法研究腐熟有机物料对滨海盐土水稻根际交换性离子组成的影响及其与植株元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使土壤交换性Ca,K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上升;交换性Mg显著递减;Na则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土壤CEC和ESP也略有上升,但差异也未达5%显著性水平;水稻植株含K显著上升,Na则显著下降,Ca,Mg含量略增但变化没有一价元素显著;土壤交换性K,Ca的上升显著减少了植株的Na含量,体现了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土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