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不同秸秆还田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6,(5):21-26
为了改善砂姜黑土地理化性质,培肥地力,提高小麦产量,以新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地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籽粒灌浆速率、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仅利用秸秆还田或单施化肥难以获得高的小麦产量,但秸秆还田和增施肥料同时使用时,可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在施用一定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或优化施肥,可降低每穗不孕小穗数,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增加小麦千粒质量,进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筋小麦的最优施肥方式。[方法]以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其群体动态、株高、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麦26的冬前群体、最高群体及成穗数均呈增多趋势,而千粒重呈降低趋势。籽粒产量和穗粒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增施有机肥对增加新麦26的产量有利。结合秸秆还田,采用平衡施肥方式(N 247.5 kg/hm2、P2O5105 kg/hm2、K2O 247.5 kg/hm2)并增施有机肥(精制鸡粪1 500 kg/hm2),既能提高新麦26的产量,又有利于土壤培肥,是最优施肥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强筋小麦品种的推广和优化施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以郑麦366为材料,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施纯氮180 kg/hm2、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施纯氮270 kg/hm2)的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无影响;在施加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能使小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施有机肥能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180 kg/hm2时,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成穗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270 kg/hm2时,秸秆还田抑制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成穗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秸秆还田时,施加氮肥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但成穗数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加有机肥能增加小麦成穗数,但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之,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处理最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优,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料施用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料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小麦成穗数;增施有机肥对产量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淮北地区砂姜黑土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2011-2014年度连续3年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施肥模组式合下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不同的施肥模式组合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结果还表明秸秆还田在不同施肥模式下在氮素达到一定水平后小麦产量结构中的亩穗数、穗粒数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千粒重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穗粒数受不同施肥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1]。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陵县典型潮土上进行的中低产田不同培肥措施对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商品鸡粪)能增加小麦的分蘖,提高拔节期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小麦的株高;提高小麦植株中的全氮、全磷、全钾积累量,增加亩穗数。每亩施用N 13.33 kg,P_2O_57.33 kg,K_2O 6.67 kg的施肥水平已基本能使小麦达到正常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和施氮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玉米秸秆还田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4 a定点试验,研究在豫北潮褐土类小麦田,施氮方式及添加秸秆腐熟剂对小麦产量、群体、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寻求最佳施氮方式。[结果]豫北潮褐土类小麦田,在施氮225 kg/hm~2水平下,以氮肥基追比5∶5+2 250 g/hm~2秸秆腐熟剂的施肥方式小麦产量和千粒重最高。[结论]氮肥基追比5∶5+2 250 g/hm~2秸秆腐熟剂为最佳小麦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中的贡献大小。[方法]共设7个试验处理,研究在稻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和不同运筹施肥比例对小麦的茎孽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小麦基本苗差别不大,返青苗、高峰苗和有效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的小麦株高、穗长和穗数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增产率为76.8%~146.5%。[结论]总氮量为300 kg/hm~2,基肥占60%,不施分蘖肥或少施分蘖肥,穗肥占40%为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增施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连续3年增施秸秆腐熟剂的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同时设置拔节期追施氮肥和增施精制有机肥处理。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增施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叶龄,促进小麦次生根的生长,提高小麦单株成穗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收获指数,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中筋力型品种豫麦49和强筋力型品种豫麦66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影响。[结果]施用硫肥能提高2种筋力型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尤其对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结合不同要求,采取合理硫肥施用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冬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和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为试材,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拔节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和挑旗(四分体)期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极显著地提高粒重;追氮时期过早(起身期)或过迟(开花期)均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拔节期追氮效果显著优于挑旗期,而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拔节期与挑旗期调控效果差异不显著。挑旗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均能提高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沉淀值,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降低公差指数,提高评价值,但高产优质强筋品种烟农15较超高产中筋品种鲁麦22对追肥时期更敏感,挑旗期追施氮肥效果最佳,拔节期次之,而鲁麦22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效果基本一致。[结论]拔节期或挑旗期是小麦高产优质兼顾的追氮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灌水处理水平: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拔节期+孕穗期灌2水(W2),每次灌水定额为600 m3/hm2,研究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叶绿素(Chl)含量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并计算,然后转化为干重表示方法;全氮(N)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采用活体法;蛋白质积累动态先测定籽粒氮含量,然后转化为蛋白质含量。[结果]增加灌水次数能够提高旗叶NR活性、叶绿素和氮素含量,在灌浆盛期灌水处理具有明显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呈V形变化,随灌水次数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在灌浆中前期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而在灌浆后期差异变小。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多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降低,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表现相同趋势。[结论]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5.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连续2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进行。土质为壤质,田菁掩底,耕层有机质含量12.50g/kg、全氮0.99g/kg、碱解氮100.80mg/kg、速效磷59.90mg/kg、速效钾108.00mg/kg、有效硫15.80mg/kg。基施优质干鸡粪1875kg/hm^2,P205138kg/hm^2、K2O 165kg/hm^2,氮肥施用以纯N 210kg/hm^2,基追比7:3,分别为基施和拔节期追施。  相似文献   

16.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55-6856
[目的]为菏泽地区冬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冬小麦-玉米连作中,以济麦21为试材,以不施肥为对照,设定了6个NPK化肥和有机肥料配施处理,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在冬小麦播种前使用,化肥在夏玉米生长期间施用。收获时测定生育性状和各重复的实际产量。[结果]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株高、穗长和穗粒数,也提高了冬小麦千粒重。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物产量,依次为NPK+高量有机肥>NPK+常量有机肥>NPK+高量麦秸还田>NPK+玉米秸还田>NPK+常量麦秸还田>NPK>CK。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的产量提高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结论]配施有机物料比单施NPK化肥效果好,配施高量有机肥比配施常量有机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长期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漠土14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肥料长期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增加小麦产量作用很大,特别是配施有机物料(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小麦千粒重和穗粒数比长期不施肥处理平均提高16.4;和 52;,其产量提高80;~90;,不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的变化顺序为:NPKM>NPKS>NPK>CK,说明经济系数决定经济产量,而肥料合理配施是增产的关键.不施肥处理的小麦籽粒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要高,粗蛋白含量平均高20;,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高7.5;;配施有机肥对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促进作用较最大,与施化肥相比提高了小麦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蛋白质产量. 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面粉品质指标,与施化肥处理相比,干、湿面筋含量提高11.9;,降落值提高8.3;,增强了面团稳定性和韧性;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面粉干、湿面筋的含量,导致面粉沉淀值的下降,面团稳定性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长期不施肥其面粉品质、面团性质等多项指标均优于单施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喀斯特山区小麦的保优、节本、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贵州大学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进行,供试品种为贵农19,在土壤原有肥力的基础上,设计6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研究肥料与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在相同施肥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产量10.4%。小麦产量、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除蜡黄期外,各生长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以前根系活力与肥料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小麦孕穗期以后进行2次叶面追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