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组分、酶活性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变黄期烤烟类胡萝卜素各组分降解、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变黄期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均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其中低温低湿变黄(T1)和低温中湿变黄(T2)β-胡萝卜素在变黄结束时含量较低,其值分别为17.14 μg?g-1 FW、19.00 μg?g-1 FW。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在各处理中随温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变黄处理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的比例和烤前相比均有所升高,高温变黄处理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叶黄质与叶黄素的比例和烤前比均升高,而新黄质和紫黄质则与之相反。烤后烟叶T1、T2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尤其是T2处理,其值为76.31 μg?g-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以T2处理最高,为87.5634 μg?g-1,其次为T1处理,为81.1192 μg?g-1,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变黄期T1、T2处理有利于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充分表达,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更充分。相关分析表明,烘烤中变黄期POD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变黄期低温和相对较低的湿度条件下,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性,使LOX与POD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在36—48 h适当延长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充分降解类胡萝卜素物质和改善烟叶香气品质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色素和多酚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色素和多酚化合物的影响。[方法]3种采收方式分别为上部6片叶一次性摘采、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采、上部6片叶每次采收2片。研究其对上部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其他类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处理的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其他类胡萝卜素在烘烤过程中降解慢,烤后烟叶色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2个处理。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处理在烘烤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结论]建议推行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技术,促进优质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期不同升温速度对烤烟类胡萝卜素降解组分、降解香气成分含量及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烘烤时间的推进逐渐降低,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和紫黄质在定色期的降解幅度均为:慢速升温(1℃/2.0 h)>中速升温(1℃/1.5 h)>快速升温(1℃/1.0 h),慢速升温处理类胡萝卜素总量降幅达76.1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含量以慢速升温处理最高(39.73μg·g-1),其次为中速升温处理(35.07μg·g-1).烟叶各颜色参数在定色期开始后的18 h前后均有一个高峰,定色过程中亮度(L*)、红度值(a*)与烟叶类胡萝卜素及其各组分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a*与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好.可见,定色期以1℃/2.0 h升温利于烟叶类胡萝卜素的充分降解和外观质量及香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主要香气物质及香气重要前体物质体色素的变化规律,以改善和提高烤后烟叶香气质量,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对鲜烟叶和烘烤过程中烟叶质体色素、主要致香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叶绿素较类胡萝卜素降解快且彻底,色素中类胡萝卜素占的比例逐渐上升,烘烤后期达到80%以上。致香物质中叶绿素降解产物总量变化是"先升后降",最大值出现在45℃,其中新植二烯含量明显最高且所占比例变化不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的变化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含量变化呈倒"V"字型,其变化趋势与致香成分总量和叶绿素降解产物总量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烤房的优势,并为密集烤房及其配套烘烤工艺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经普通烤房、四棚密集烤房和三棚密集烤房加工的K326上部烟叶各类致香物质的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研究不同类型烤房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四棚密集烤房和普通烤房烤后上部烟叶的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三棚密集烤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含量在3种烤房中无显著差异。感官评吸结果以四棚密集烤房最好,表现为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质较细腻,余味较舒适干净,整体使用价值高;其次为普通烤房,其表现为香气质细腻,香气量较充足,余味稍辣、稍苦;而三棚密集烤房的香气质、香气量、刺激及余味等均表现较差。[结论]四棚密集烤房因其装烟量较大,其烘烤环境类似于普通烤房,使得烟叶外观形态和内在物质的变化趋于一致,更有利于其致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最终其烤后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与普通烤房差异较小;三棚密集烤房烤后上部叶的整体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烤房的优势,并为密集烤房及其配套烘烤工艺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经普通烤房、四棚密集烤房和三棚密集烤房加工的K326上部烟叶各类致香物质的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研究不同类型烤房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四棚密集烤房和普通烤房烤后上部烟叶的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三棚密集烤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含量在3种烤房中无显著差异。感官评吸结果以四棚密集烤房最好,表现为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质较细腻,余味较舒适干净,整体使用价值高;其次为普通烤房,其表现为香气质细腻,香气量较充足,余味稍辣、稍苦;而三棚密集烤房的香气质、香气量、刺激及余味等均表现较差。[结论]四棚密集烤房因其装烟量较大,其烘烤环境类似于普通烤房,使得烟叶外观形态和内在物质的变化趋于一致,更有利于其致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最终其烤后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与普通烤房差异较小;三棚密集烤房烤后上部叶的整体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7.
密集烘烤后期风机转速对烟叶香气与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烤烟品种‘G80'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定色后期和干筋期循环风机转速对烤后烟叶香气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烘烤后期适当降低风机转速对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西柏烷类香气物质、美拉德反应产物、新植二烯以及其他类香气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烤烟成熟和调制过程中色素降解及与烤后烟叶中性挥发性色素降解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豫中浓香型烟区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中部叶质体色素含量。【结果】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的总降解量总体大于类胡萝卜素,且叶绿素a的降解量显著大于叶绿素b,在调制后烟叶中叶绿素b残留量较多,叶绿素在烟叶成熟期的降解量大于在调制期间的降解量。在类胡萝卜素中叶黄素含量和降解量最大,且在成熟期间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间的降解量,新黄质在成熟期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间的降解量,但β-胡萝卜素和紫黄质在调制期间的降解量大于成熟期间的降解量。不同基因型色素降解量不同,且与调制后烟叶色素降解类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调制后烟叶色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或呈负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和许多重要香气成分与成熟期色素降解量的相关性大于与调制期降解量的相关性。【结论】烟叶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叶黄素和新黄质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的降解量。烤后烟叶中挥发性色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与质体色素的降解量,特别是成熟期色素降解量有密切关系,提高烟叶成熟度对促进烟叶香气物质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四棚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改善烤后烟叶的香气质量,以K326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阶段变频器不同频率对密集烤房叠层装烟烤后烟叶香气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适当降低变频风机频率能明显提升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和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等,但不利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积累与形成。适当降低变频风机频率对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总体上,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频风机在烤烟变黄期以35Hz-35Hz-40Hz和30Hz-35Hz-40Hz、定色期以50Hz-35Hz-25Hz和45Hz-30Hz-30Hz、干筋期保持25Hz和30Hz,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燃烧性好,杂气和刺激性较轻,余味舒适,浓度、劲头适中。  相似文献   

10.
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是烤烟中性致香物质中的重要萜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生的香味物质对烟叶品质有重要影响。为验证不同调制工艺对不同部位烟叶调制过程中类胡萝卜素降解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玉溪市卧式密集烤房里设置4种不同的调制工艺处理,定时取烟样检测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调制过程中,不同处理不同部位烟叶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速率均呈由快变慢的趋势;下部叶的叶黄素在开烤后48 h内降解较快,中、上部叶在开烤后96 h内降解速度较快;下部叶的β-胡萝卜素降解趋势整体较为平缓,中、上部叶前期的降解速率较快,后期平缓。不同部位烟叶在处理B条件下叶黄素降解速率最快,降解量最大,烟叶的评吸得分较高;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与烟叶感官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较一致,而中、下部烟叶则存在较大差异。在云南省玉溪市卧式密集烤房中,采用变黄期、凋萎期低温低湿,干叶期、干筋期中温中湿对不同部位烟叶进行调制,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速度较快,降解转化较为充分,感官质量也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大初烤烟叶的最佳陈化时间、温湿度和包装材料等陈化条件。[方法]以大理南涧红大烟叶为对象,研究不同陈化时间对红大烟叶品质和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不同陈化温度、湿度、包装材料对红大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红大C3F烟叶在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并采用木箱进行包装避光时陈化效果最佳;各部位烤烟最佳陈化时间为上部30个月以上,中部18~30个月,下部约在18个月以内;β-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挥发性醇类、直链脂肪酸及酯、半挥发性酮类、杂环、茄酮等致香成分在36个月的陈化过程中,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工业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在河南省襄城县、方城县、宝丰县、汝阳县和舞阳县研究了典型浓香型产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烤烟中大多数常规化学成分如总糖、总氮、烟碱的差异不明显,而化学成分比值存在一定差异;钾含量表现为舞阳县烤烟较高(上、中、下部烟叶分别为0.90%、1.10%、1....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明确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指导云南部分替代进口烤烟的研究和生产,提高烟叶质量,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烟叶多酚总量,索式提取法测定石油醚提取物,硫酸甲酯、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水蒸汽-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分类分析比较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多酚总量、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及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烟草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烤烟各部位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芳香氨基酸降解的香气物质超过津巴布韦烤烟,多酚、高级脂肪酸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上部烟叶的西柏烷类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而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上部烟叶的柠檬酸、油酸、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糠醇、糠醛等致香物质含量低于津巴布韦烟叶。【结论】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明显不如津巴布韦。  相似文献   

14.
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中湿变黄处理(干球温度38 ℃,相对湿度85%~80%)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胡萝卜类、新植二烯以低温中湿变黄处理最优,中性致香物质的总量也得到提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低温中湿变黄处理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喷施微生物制剂后上部烟叶蛋白质降解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自制的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前期喷施微生物制剂3种处理:40U/g中性蛋白酶(处理①)、40U/g的∞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处理②)和30U/g特制的发酵液(处理③)对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在上部烟叶烘烤前12h喷施一定剂量的特制烟草发酵液、中性蛋白酶以及中性蛋白酶与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混合物,均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其中以处理②和③的效果较好;各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但各处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就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而言,处理①和③的效果较好,但处理③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不同存储时间对烤烟上、中部烟叶香味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对皖南地区自然存储3个月、6个月、9个月的烟叶进行香味物质含量的检测。[结果]在存储过程中,烤烟烟叶中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随存储时间延长含量不断下降。在上部烟叶中,醛类、酮类、酚类、酯类香味物质含量随存储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醇类物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中部烟叶中,随存储时间延长醛类和酯类香味物质含量均值先上升后下降,醇类和酚类物质随存储时间延长含量不断下降,而酮类物质含量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存储烟叶中上部和中部烟叶香味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