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达国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进行过"迁村并点"工作。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发达国家"迁村并点"规划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迁移与合并问题,实现空间优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会录  夏艳玲  芦清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40-16242,16262
以烟台市为例,首先对"迁村并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再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预测规划末期城镇化率、总人口以及镇区和农村人口比重,并以此为基础规划了烟台市中心村、镇的合理规模。最后对烟台市实施"迁村并点"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细致分析,指出"迁村并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城镇载体,有利于探索农村城镇化新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区(镇)域村庄布点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这种规划类型集研究与实践于一体,农村迁村并点的发展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存在的障碍包括发展观念的局限、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规划等。农村迁村并点的空间性主要体现在各种经济元素和社会元素都会重新聚集,特别是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生活习惯转变。分析我国农村迁村并点存在的障碍,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迁村并点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52-254
迁村并居,或称合村并居、村庄合并、迁村并点、撤村并居,学术界并没有给出固定的定义。这里的迁村并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拆除现有住宅,重新选址共同搬入同一居住地,实现资源整合,管理规范的过程。主要对迁村并居中,村干部针对村庄内部的拆迁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其策略与乡村社会的场域、乡村社会的半熟人关系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村干部自身所拥有的资本和乡村社会的惯习的影响,因此村干部在具体实施策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权益性。与此同时,这些策略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高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乡村“人、境、地”演变特征及原因,并对村庄是否迁并进行诊断分类,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遥感解译耕地变化等方法,在识别黄土丘陵区乡村人地系统演化特征、探究乡村衰落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迁并村庄的诊断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米脂县调研乡村人口流失率达54.75%,老龄化与低文化程度在村庄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8.44%、72.79%;调研村窑洞空置率达51.78%,基础设施缺失,本村就医率仅25.78%,人均农业水资源量仅有39.53 m3;农业载体的耕地因撂荒与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了61.67%;2)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黄土丘陵区农业产量低,农业生产效率水平低,人均经营耕地少,乡村生活质量差等内因;城乡就业收入差距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等外因;3)围绕人口、住房、城乡关系、水资源及耕地5个维度建立迁并村庄诊断指标体系,分类结果表明迁并村庄主要是生活与生产功能较差的偏远村庄。本研究建立的迁并村庄诊断指标体系可运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迁村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巴中市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由于地理条件处于四川省的边远山区,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是全省比较贫困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家一直都将发展贫困山区农村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以巴中市巴州区观音井镇观音庵村新村点规划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中的布局规划和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118-120
近年来河南省多地农村正自上而下开展迁村并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从社会政策视角出发,政策主体政府和政策承受者农民行动都会影响最终政策效果。通过实地调查,比对项目建设初衷及建设成果,可发现政策微效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与农民双方互动关系、农民双重主体身份、配套政策因素制约等方面综合结果,关注过程视角对评估社会政策、改进政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蕴含着完善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理解老子哲学,并把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联系起来。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实践,实现了老子哲学的现代应用,体现了对老子哲学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俞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81-6283
结合江苏省仪征市2007年村庄规划工作,对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并以仪征市村庄规划的实践为例,对村庄规划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了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此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郭剑霞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40-41,55
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武汉市“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并介绍了该地区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对策建设,这对于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新农村绿化景观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应城市东西村的景观规划建设,对村庄绿化的原则、具体的景观规划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下十里铺新村居住小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现状,通过空间布局及景观设计要素的设置,将"绿色、生态、人文气息、回归自然、回归家园"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内容中,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充满情趣的,亲和、生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13.
杨会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27-7028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以山东省某乡镇某村为例,探讨未理清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成"新村建设"而引发的问题,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农村自身客观条件不同而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该研究从规划编制的角度,以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刘各庄村规划为个案,探讨城郊型农村建设规划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并就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玮  栾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99-4100,4111
针对农村的防灾现状,从村庄的总体规划、住宅建设、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防震减灾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地震灾害在我国农村地区破坏性极大,防震减灾规划已成为新农村规划时必须考虑的一环。笔者从地震灾害的破坏概况入手,结合当前村庄防震减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防震减灾规划要点,对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编制新规划的原则与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以略阳县九中金民俗村规划设计为例,从设计原则和设计元素定位几个方面对氐羌民俗村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民俗村设计存在的几个难点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三农"问题的大背景入手,通过介绍韩国的"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旧村改造要强调农民主体的参与、要保留旧村的地域特色、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及树立示范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洪光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94-13596,13599
改变了新农村规划拘泥于城市住区规划的物质规划形态,覆盖经济、社会、空间等多方面,以区域为重点,点面结合,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