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舟山市以及舟山市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朱家尖景区、普陀山景区以及舟山市整体旅游需求为分析对象,对它们2014到2018年的旅游者人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公式计算三者2014年到2018年之间的数据,通过对比及分析,得出朱家尖景区的季节性强度指数数值最大,季节性表现最显著,舟山市总体次之,普陀山景区的季节性强度指数数值最小,但季节性差异依然显著的结论,以促进舟山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为目的,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天目山景区客流季节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性是经营森林型旅游景区面临的挑战之一。为准确把握景区客流季节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指导景区有效监控客流动态、保障游客体验质量,制定缩减淡旺季差异措施,基于浙江省天目山景区1997-2013年年度及2005-2013年月度游客接待数据,利用基尼指数、季节指数、TRAMO/SEATS方法、HP滤波法等方法,探讨天目山景区客流季节性波动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天目山景区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事件的影响,客流年度的演变基本上呈现2个阶段,其中2004年之前属于起步发展阶段,2005年进入企业特许经营之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中1998年、2003年受突发事件影响,呈现2个低谷。2年内客流变化呈现"三峰三谷"形态,季节性不均匀,淡旺季差异明显,呈现"冬冷夏热"特征;3气候条件、公共假期制度、游客出行习惯等因素是天目山景区季节性波动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注意到,旅游地发展阶段和门票价格会影响景区客流的年际变化。最后,针对气候因素是影响森林型旅游地客流波动的主导因素及由季节性引起的淡旺季差异将继续存在的趋势,建议天目山景区对外通过联合其他景区形成大区域的旅游产业集聚,降低季节性风险;对内不断强化自然资源特色,培育景区发展的多维动力,形成多元驱动的旅游地成长机制,促进森林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气候资源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气候资源有着丰富而特殊的景象,随时影响着人们的外出旅游活动。在景区内,舒适程度及时间长短一直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季节性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该文利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2014年自动气象仪器观测数据资料,分析了与旅游气候资源相关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人体舒适度指数水平较高,夏季是最为舒适的时间段,并分别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游玩的过程体验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印象。本文就从旅游景区的形象出发,研究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满意与忠诚的影响,并从增强对景区代表物的宣传、做好旅游景区的安全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服务、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满意与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旅游景区纷纷关闭,而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旅游景区陷入关门停业甚至颗粒无收的困境,同时,景区的运营维护和人工成本等费用依然在发生,因而疫情之下景区如何自救成为现阶段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主要从疫情对旅游景区影响的主要表现、疫情下的旅游景区安全开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三个方面来研究,为疫情下旅游景区安全开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印象是由多种因素在游客心中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认识。良好的旅游景区景区能够留给游客以美好的景区印象,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讲解员的讲解,本文就从导游服务出发,探析讲解员的讲解对于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讲解员讲解的建议,以期讲解员能够通过讲解为游客带来完美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7.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景区开发的成败往往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尤其在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过程中,依托旅游景区不断推出新旅游产品,往往会成为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一、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泰山景区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该文对泰山森林公园6个重要景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旅游干扰对各景区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旅游对植被的影响以红门最大,依次为红门〉天外村〉南天门〉中天门〉天烛峰〉扇子崖。LSD检验显示扇子崖和天烛峰景区与其它景区间存在显著差异。(2)旅游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中天门最大,依次为中天门〉南天门〉红门〉天外村〉扇子崖〉天烛峰。t检验显示,中天门与南天门和天外村差异显著,但与红门差异不显著,扇子崖和天烛峰与其他景区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环境的水平影响距离依次是中天门(4m)、南天门(3m)、红门(3m)、天外村(2m)、扇子崖(1m)、天烛峰(1m)。(3)6个景区旅游影响程度指数显示,泰山景区尚未出现极强度影响区,但红门景区、天外村景区属于强度影响区;中天门景区、南天门景区属于中度影响区;扇子崖景区和天烛峰景区为轻度影响景区。(4)针对山岳型风景区旅游的特点,开展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培养从导游到游客的生态意识是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印象是由多种因素在游客心中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认识。良好的旅游景区能够留给游客以美好的景区印象,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讲解员的讲解,本文就从导游服务出发,探析讲解员的讲解对于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讲解员讲解的建议,以期讲解员能够通过讲解为游客带来完美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枣吊类型枣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年生壶瓶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枣吊类型枣果实生长发育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枣吊类型枣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基本相同。其中,幼果期K、Ca、Mn、Fe、P、B元素的含量较高;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K、Ca、Mn、Fe、P元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果实膨大期之后,P元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Fe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K、Ca、Mn、B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B元素含量在果实膨大期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木质化枣吊果实P、K元素的含量比非木质化枣吊果实的含量高,Mn、B元素含量则是非木质化枣吊果实含量高于木质化枣吊果实,不同枣吊类型枣果实Ca、Fe元素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6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蒜、石榴、苍耳等6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常见蔬菜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植物丙酮抽提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开展大蒜粉、苍耳提取物防治番茄早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大蒜、石榴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苍耳次之;辣椒提取物主要抑制黄瓜炭疽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蒲公英提取物主要对黄瓜炭疽病有抑制作用;侧柏叶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率较高。1.5%大蒜粉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较好,防效均在95%以上;其中,以2 000倍效果最佳,对成株期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99.40%。[结论]6种植物提取物中,大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1.5%大蒜素粉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了信阳8目9科12种乔木类园林花木上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结果表明:樟科樟树上有病害2种,害虫4种;木兰科广玉兰上有病害5种,害虫1种;无患子科栾树上有病害1种,害虫2种;银杏科银杏上有病害2种,害虫2种;木犀科桂花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5种和6种,女贞上病害为1种;豆目含羞草科合欢上害虫为3种,蝶形花科刺槐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4种和4种;杨柳科垂柳上有病害4种,害虫16种;蔷薇科碧桃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4种和5种,樱花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1种和4种,海棠上病害和害虫分别为1种和3种;并详细报道了上述12种乔木类园林花木病虫害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马春晖  韩建国  张泉  别洁峰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35-1336,1341
研究了青岛胶州不同生境下野生结缕草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阳坡的生殖枝和营养枝的单株重量和整体重量均比平地和崖边上的高;阳坡光照强度大,结缕草生殖枝数最多,明显多于平地和阴坡,且与两者在0.01水平上有差异;阳坡、东西缓坡、平地上结缕草抽穗数、抽穗率较高,未火烧、林间的较低.平地上的结缕草草层高度、生殖枝高度、叶片长宽、花序长度与人行道(人在草地上踏出的小路)上的在0.01水平上有差异;人行道上的结缕草种子数/花序、成实率较高,花序长度最短,千粒重最小,且后两者均分别与其他生境的在0.01水平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包囊的形成规律,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鲤Cyprinus carpio和二次寄生黄颡鱼P.fulvidraco 3种鱼鳃丝为寄主,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试验,分析了不同宿主对钩介幼虫发育的影响,并对钩介幼虫在3种宿主鱼鳃丝上形成包囊的时间、寄生数量、包囊形成位置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温(24±1)℃时,寄生于黄颡鱼鳃丝上的钩介幼虫第7天首次开始脱落稚蚌,第8天为脱落高峰期,直至第12天才从鱼体脱落完全;寄生于鲤鳃丝上的钩介幼虫在第4天就脱落完全且没有发现稚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丝基端3 h形成包囊,6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鲤鳃丝不能完全形成包囊;在二次寄生黄颡鱼鳃丝基端5 h形成包囊,8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且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寄生数量多于二次寄生黄颡鱼和鲤鳃上的寄生数量;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丝,很少寄生在鳃耙和鳃弓。  相似文献   

16.
葡萄叶片齿尖上表皮气孔形态及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显微镜对葡萄叶片齿尖上表皮气孔的形态、发育、结构进行了观察。叶片齿尖无表皮毛覆盖,上、下表皮都具有高密度的气孔分布。上表皮气孔位置下陷,无周缘角质条纹,外观呈‘面包围’形,典型的气孔与其旁边体形较小的气孔之间无特定的排列规律,它们的分化及成熟早于叶片中部下表皮气孔;齿尖下表皮气孔的形态特征与齿尖上表皮气孔相似;叶片中部下表皮存在典型的由气孔及其周围体形较小的气孔形成的气孔群。两类气孔分两批发育。典型的气孔突出表皮,具明显的周缘角质条纹,发育早于较小的气孔。这类气孔与表皮平面平齐或稍凹陷,周绿角质条纹不明显。叶片中部下表皮气孔的气孔下腔较大,齿尖上、下表皮气孔与叶片中部下表皮气孔无明显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高抗虫、中等抗虫和低抗虫转双抗基因三倍体毛白杨(7号、10号和26号)的叶片饲养4龄的杨扇舟蛾幼虫,4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后分别测定其中肠内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用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中肠的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受到明显的抑制,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这些酶抑制不太明显。中肠的淀粉酶也是如此。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比较复杂,24h时出现峰值,随后下降。其中7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最明显,10号叶片饲养的幼虫次之,但26号叶片饲养的幼虫的蛋白酶变化不明显。转基因杨叶片对幼虫中肠的解毒酶和消化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杀虫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坡形和坡位对同一种源3年生福建山樱花树高和米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形比坡位的影响更大;坡形中,凹坡的树高和米径生长最好,分别为3.22m和2.62cm;坡位中,上坡的树高生长最好,为3.18m,下坡的米径生长最好,为2.44cm;上坡位的凹坡最有利于福建山樱花的树高生长,达3.43m;下坡位的凹坡最有利于福建山樱花的米径生长,为2.74cm,福建山樱花在下坡位的保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0-2011年连续2 a木毒蛾取食选择性试验和不同木麻黄无性系饲养幼虫的发育和排粪量的调查,选育抗木毒蛾的木麻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为抗木毒蛾的木麻黄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4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小于0.03,其饲养的木毒蛾幼虫平均化蛹率在55%以内,最低的仅有20%,平均蛹重在0.6 g以下,排粪量少;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属于感虫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3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超过0.08,其饲养的木毒蛾平均化蛹率在70%以上,平均蛹重大于0.66 g。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对乙烯菌核利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6种表面活性剂对乙烯菌核利在液相和固相表面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汞灯下,表面活性剂对乙烯菌核利液相光解的光猝灭效应随其添加浓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玻片表面上,不同添加浓度对光猝灭效应的影响差异较小.太阳光下,SLS、SLBS、CTAB和S-20对乙烯菌核利的液相光解表现为光敏化效应;但在玻片上,只有SDS表现为光敏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