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新疆某小尾寒羊场副结核病进行病理学观察。病羊消瘦、拉软屎、贫血;小肠后段至结肠粘膜增生形成皱褶,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肠腺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和上皮样细胞等增生。病变肠粘膜和肠淋巴结抹片,抗酸染色可见细胞内外有副结核菌。  相似文献   

2.
新疆小尾寒羊副结核病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某小尾寒羊场副结核病进行病理学观察。病羊消瘦、拉软屎、贫血;小肠后段至结肠粘膜增生形成皱褶,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肠腺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和上皮样细胞等增生。病变肠粘膜和肠淋巴结抹片,抗酸染色可见细胞内外有副结核菌。  相似文献   

3.
泰山螭霖鱼肠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 ,对泰山螭霖鱼 (Varicorhinusmacrolepis)的肠道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泰山螭霖鱼无胃 ,食管之后是肠道 ,起始端膨大呈球状。肠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 ,肠管直径由前肠到后肠逐渐变小。各段肠壁均分为粘膜、肌层和浆膜 3层。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肌层分内环行和外纵行 2层。粘膜向肠腔内突出形成许多粘膜褶 ,有的呈指状、杵状 ,有的有分支。由前肠到后肠 ,粘膜褶由高变低 ,数量逐渐减少 ;杯状细胞数目由多变少 ;肌层逐渐变薄。扫描电镜下 ,肠道的粘膜褶大体上呈纵向锯齿状 ,并且粘膜褶上还有次级皱褶。柱状上皮细胞表面多呈圆形 ,前肠、中肠柱状上皮细胞轮廓和界限清楚 ,常呈隆起状 ,而后肠上皮细胞表面较平坦。前肠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长而密 ,后肠的短而稀疏。前肠的杯状细胞常常有较大的分泌孔 ,周围有分泌物 ,粘膜表面有粗大的分泌颗粒 ;后肠杯状细胞的分泌孔较小 ,粘膜表面有较多细小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4.
何伟  周小秋  刘扬  冯琳 《饲料工业》2008,29(5):11-14
一些特殊营养物质如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核苷酸、VA和锌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胃肠道发育,有利于粘膜损伤后的恢复,被称为胃肠道功能性食品。研究表明,肠粘膜损伤后补充精氨酸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抑制细胞的凋亡,有利于肠粘膜形态结构的恢复。文中对精氨酸与肠粘膜完整性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前言 马小肠的腺体有两种:一种是位于固有层中的肠腺;另一是位于粘膜下层中的粘膜下腺,一般称为十二指肠腺。关于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区域,许多文献记述不一。例如: 1.肠腺的形态,多数认为是单管状腺,少数认为是末端有分支的单管状腺。 2.肠腺的结构,主要是构成肠腺底部潘氏细胞的数目,有的指出是三五成群  相似文献   

6.
《山东饲料》2014,(22):39
<正>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及病原特点:回肠炎的病原为胞内劳森菌,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病猪肠粘膜细胞中。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随粪便排放出大量细菌,病菌一旦被排放在外界环境,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胞内劳森菌对  相似文献   

7.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peptide2,GLP-2)由小肠和大肠的内分泌细胞产生并分泌,GLP-2在循环中二酰肽肽酶IV的作用下氨基末段迅速裂解失去活性,并通过肾脏代谢掉。GLP-2具有促进肠黏膜生长发育、肠上皮隐窝细胞增殖,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的凋亡,引起小肠绒毛增高、肠重量增加的作用;GLP-2还具有调节肠道刷状缘酶活性,保持小肠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促进小肠损伤后的修复等作用,因此,GLP-2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对9例便秘死亡马的小肠,大结肠和小结肠粘膜作了细菌培养计数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结果从各段肠粘膜内均培养出细菌的有8例,其中以结粪阻塞部肠粘膜内细菌最多,约为其它肠段的30倍,而9例对照马中,仅有1例于大肠粘膜内培养出细菌;从9例便秘马结粪阻塞部肠粘膜内均分离出大肠杆菌,其对小白鼠有一定的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_(119):B_(14)(6/9)。用分离出的大肠杆菌O_(119):B_(14)和未定型的#2411大肠杆菌的精制内毒素,给6匹健康幼驹分别以不同剂量静注,均立即出现与重症便秘马危象基本一致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和质谱仪定性,观察到其血浆脂肪酸有一定的变化。对2例死亡的内毒素试验马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形态学观察。用家兔小肠结扎试验证明,分离出的大肠杆菌不产生“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样的肠毒素。  相似文献   

9.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某些菌引起的,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三种,一是肠毒源性大肠杆菌,它能产生耐热或不耐热肠毒素,刺激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肠液分泌量大增,出现霍乱样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0.
用粪肠球菌人工感染羔羊,复制粪肠球菌病病理模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病羊大、小脑有微血栓形成;大脑有噬神经和卫星化现象;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出血;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出现有许多上皮样细胞组成的上皮样细胞结节。结果表明,粪肠球菌引起羔羊出现的神经症状是非化脓性脑炎引起的,同时还伴随败血症变化。  相似文献   

11.
1999年至 2 0 0 0年 9月 ,我校共诊治鸡坏死性肠炎 1 0 0余例 ,治愈病鸡近万只。现举 1养鸡户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2 0 0 0年 7月锦州义县七里河一养鸡户共养海兰蛋鸡 3 0 0 0只 ,1 2 0日龄 ,发病 4天 ,出现症状的 2 0 0多只 ,死亡 3 6只 ,夜间死亡多。曾用过环丙沙星、抗球虫药 ,未见效果。2 临床症状及病变 病鸡鸡冠苍白 ,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 ,腹泻排黑红色煤焦油样便 ,有时混有肠粘膜。病变发生在小肠后段 ,浆膜充血 ,小肠膨胀 ,肠腔内充满泡沫样污褐色液体 ,有两只鸡肠粘膜脱落。3 实验室诊断3 .1 采肠内容物及肠粘膜…  相似文献   

12.
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具有产生耐热性肠毒素(ST),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菌体表面抗原如K_(88)等。肠毒素直接侵犯肠粘膜细胞,形成水泻,K_(88)抗原则使病菌粘着于小肠前段粘膜绒  相似文献   

13.
前言猪的肠腺瘤综合征,是以回肠、盲肠粘膜部腺瘤样增生为主征的肠道疾病。肠腺瘤综合征包括增生性出血性肠炎,肠腺瘤病,限局性肠炎,坏死性肠炎等,其病原菌据认为是痰弯曲杆菌粘膜亚种(Campylobacter Sputorum Subsp.mucosalis)。分离出本菌的仅有中泽氏等从茨城县屠宰场的PHE病猪  相似文献   

14.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某些菌引起的,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三种,一是肠毒源性大肠杆菌,它能产生耐热或不耐热肠毒素,刺激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肠液分泌量大增,出现霍乱样的腹泻症状。二是肠道致病型大肠杆菌,致病因子不详,  相似文献   

15.
马冈鹅肠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2只5~110d马冈鹅(各半)按不同日龄随机分为9组,先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应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和Tiger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各部肠管管壁分粘膜、肌层和浆膜三层,无粘膜下层;绒毛既有分支,也有融合现象;肠腺主要是单管状腺,但也有分支管状腺;粘膜上皮中柱状细胞从前向后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则相应逐渐增多;肠腺中的柱状细胞则由前向后逐渐增多,杯状细胞相应减少;肌层分内纵、中环、外纵三层,内、外两肌层厚度近似,中环肌最厚,内有明显的结缔组织间隔带分布,小肠段呈有规律的"竹节"状;粘膜皱襞不发达,少数皱襞由粘膜、内纵和中环肌层共同构成;肠壁内淋巴组织丰富,在肌层之间及肌层内均可见淋巴小结,肌层内也有神经丛和神经纤维束的断面;绒毛高度发育的绝对生长高峰期在26d以前,但绒毛直径的发育无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6.
对4头常规饲养猪的结肠标本用扫描电镜进行了研究,其中2头因接种猪痢疾密螺旋体纯培养物而发生了猪痢疾。在猪痢疾的肠粘膜上散布有伪膜的区域内,发现肠腺的开口扩张,周围被有沟和嵴的起伏不平的粘膜围绕。在粘膜表面有许多密螺旋体,但似乎只是钻入已有损害的上皮细胞。在这两头猪的冰冻一裂解切片中,发现肠腺扩张,该处微绒毛变短,排列不规律,而且数目大大减少,这可能是细胞动力学改变的结果。本研究似可表明在猪痢疾的发病机理中,密螺旋体附着和钻入上皮细胞并没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增生性肠病常被称为猪回肠炎,是猪的肠道传染病,特征是细胞内罗森氏菌导致肠细胞增生造成小肠粘膜增厚。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病或称禽巴氏杆菌病.在湿热潮湿季节和地区多暴发,发病迅速,死亡急骤,是鸡鸭鹅共患传染病.解剖肝脏,质地坚硬,比正常大1/4,淡黄褐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和红色小点;肝包膜表面有一层绿色胶冻样渗出物;肠粘膜有出血点,特别是十二指肠出血严重,肠内容物混有血液.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在,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国中,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怀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  相似文献   

20.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粘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