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品种、年龄 有些猪品种自身的繁殖能力低,造成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等,由于品种的原因,提高产仔数非常困难.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选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猪种的体形和瘦肉率,而忽视其繁殖能力.要尽量避免使用有产仔数少的品种血缘的母猪. 猪的年龄及胎次可影响产仔数的多少,同时影响产活仔数的多少.怀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怀3~5胎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较高;怀6胎以上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且由于体力的影响,产仔过程易疲劳,时间过长,造成死胎比例过大.在生产中,应充分发挥3~5胎母猪的繁殖性能,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母猪的助产,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2.
一、DⅢ系 DⅢ系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于“八五”期间育成的我国瘦肉型猪杂交配套母本新品系。 (一)DⅢ系的主要性能 1.繁殖性能:经7个世代选育DⅢ系的繁殖性能有显著提高。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从0世代的(9.28±2.90)头提高到(10.58±1.76),提高14.0%;产活仔数从(7.53±3.31)头提高到(9.72±1.35)头,提高29.08%;平均窝育成仔猪数(7.78±2.06)头,初生窝重(11.47±1.98)公斤,断奶窝重(139.78±37.30)公斤(5世代);经产母猪产仔数由13.05头提高到14.08头,产活仔数由11.78头提高到13.70头,分别增加了1.03头和1.92头。经大…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5)
以连续分娩6胎的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5 175头母猪的前6胎产仔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母猪前2胎生产性能与后续胎龄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前2胎繁殖成绩均相对较低,其中第2胎母猪窝产仔数为11.56头,窝产健仔数为10.22头,为前6胎中最差的;但随着母猪前2胎产仔性能的提高,后续4胎的繁殖成绩也能够极显著提高。然而,当前2胎窝产仔数均低于10头时,其后续4胎的平均窝产仔数仅在12头以下,相比同阶段其他母猪低了0.6头以上(P0.01)。综上,母猪前2胎产仔性能可以作为评价母猪繁殖力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药品 :LRH—A2 2 0 0 μg。1 2 试验设计 :选择临床健康的繁殖适龄母猪 (3胎 ) 2 2头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 1 1头 )。待母猪自然发情 ,在第一次配种的同时试验组母猪每头肌肉注射LRH—A2 1 0 0 μg ,对照组母猪不做任何处理 ,至分娩后统计结果。1 3 数据处理 :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进行t检验。2 结果经LRH—A2 处理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见下表 )。试验组对照组P值母猪头数 1111胎  次 3 3窝产仔数 9 72± 1 867 0 9± 2 57P <0 0 5产活仔数 9 54± 1 876 9…  相似文献   

5.
试验测定了长×杜互、长×长互、长×苏互三个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窝均活产仔数杜互母猪 (11 2 2± 1 3 9头 )最高 ,显著高于苏互母猪 (10 2 5± 1 13头 )和长互母猪 (9 95± 1 2 6头 ) ,(P <0 0 5 ) ;初生窝重杜互母猪(12 46± 1 48)最高 ,与苏互 (11 15± 1 5 7kg)和长互 (10 60± 0 88kg)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断奶窝重长互母猪 (68 2 4±16 5 7kg)与杜互母猪 (63 12± 15 75kg)和苏互母猪 (65 81± 13 87kg)间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窝均育成断奶头数 ,杜互为 9 3 8± 1 87头 ,苏互为 8 83± 2 16头 ,长互为 9 15± 1 93头 ,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综合评价 ,杜互母猪繁殖性能最好 ,长互母猪次之 ,苏互母猪较差。  相似文献   

6.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新泰市石莱优良猪繁育场进行。以大约克夏猪为母本与新长白公猪交配产生长大 1代母猪 ,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 ,生产“杜×长大”肉猪。本试验从 1 998年春开始至 1 999年春结束。长大 1代母猪繁殖性能长大 1代母猪 ,一般饲料营养有每 kg日粮含消化能 1 3.2 5MJ,粗蛋白质 1 5.32 %的水平 ,能表现出好的繁殖性能。 1 998年母猪初配产仔数 1 1 .86头 ,平均产活仔数 1 1 .0 5头 ,60日龄育成 1 0 .2 7头 ,窝重 2 0 8.1 6kg,第 2胎产仔数平均 1 4.2 2头 ,产活仔数平均 1 3.65头 ,60日龄育成 1 2 .38头 ,窝重2 31 .64kg。同期与亲…  相似文献   

7.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中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二元繁殖母猪(长白作为父本,大白作为母本)的产活仔数、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第1~4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7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第4胎达到最高峰;第1~4胎次的弱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呈下降趋势,第5~7胎次呈上升趋势,其中第4胎最低。因此,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4胎繁殖性能最佳,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对第3~5胎二元母猪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合理淘汰高胎次母猪。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的要求,本实验采集了989头巴马香猪历年产仔数,使用Excel、R语言和SPSS19.0分析巴马香猪1~11胎产仔数Person相关系数、各胎次之间的影响差异,并选取159头9胎以上母猪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巴马香猪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使用C#编写了Exceltools2.0软件对753头母猪平均产仔数进行以10%样本量为梯度的1~100次随机抽样,计算其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巴马香猪平均产仔数为9.36±2.09头,对胎次的回归方程为Y=8.637+0.167X;第1~9胎产仔数大多相互呈中低度相关,6胎以内相邻胎次之间Person相关系数比更远的胎次间更大;产仔数随胎次增加升高,到8、9胎最高,第1胎的产仔数极显著低于其他胎次;与杜洛克公猪交配能极显著提高巴马香猪的平均产仔数;159头9胎以上母猪与753头母猪各胎次分析结果一致,第2~11胎的平均产仔数与第1~11胎和第3~11胎差异均不显著;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10%,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70%。综上,巴马香猪母猪的可使用年限比其他猪种更长;可以使用第2~11胎平均产仔数作为总平均产仔数或者该品种的平均产仔数;随机抽取70%的母猪计算其平均产仔数准确度极高。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藏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将高原藏猪引入北京平原地区,在"放牧自由觅食+定点人工补饲"的饲养模式下,采取自然繁殖方式,研究北方低海拔地区藏猪繁殖适应性。结果表明,藏猪母猪初次繁殖体重范围≤22.3 kg,公猪≤18.6 kg;夏季藏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断奶成活数最高(6.04±2.07、5.40±1.89、5.12±2.33),春季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最低(4.75±1.66、4.00±2.17),冬季断奶成活数最低(3.18±2.46),但四个季度无显著差异(P0.05);藏猪1胎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断奶成活数(5.64±2.04、5.00±2.00、4.79±2.29)与2胎(5.52±1.75、5.00±2.22、3.73±2.36)无显著性差异(P0.05);北京地区藏猪1胎、2胎的平均窝产仔数(5.64±2.04、5.52±1.75)均高于西藏地区(4.47±0.08、5.40±0.23)和广州地区(4.21±1.91、5.33±1.12);其中,1胎的平均窝产仔数北京地区与西藏地区、广州地区差异显著。说明藏猪引入北京地区后能够适应北方低海拔地区的环境条件,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有效繁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胎次、断配间隔和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健康、体况相近的长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的二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次输精和传统深部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猪,记录每窝产仔总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和初生窝重繁殖信息,研究不同品种、胎次、断配间隔和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猪和二元杂交猪母猪的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及平均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优于大白猪母猪(P<0.05)。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差异较大,母猪在第1胎或第2胎时繁殖性能最佳,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分别为13.01头、12.96头、12.28头和19.85 kg;第3胎和第4胎时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第5胎后明显下降;第6~8胎繁殖性能最差,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分别为11.54头、11.45头、10.89头、17.46 kg,除窝均产健仔数与第5胎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0.05)。断配间隔为1 d或2 d的母猪繁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西安市第二奶牛场 1 986~ 1 990年所分娩的泌乳牛群进行了调查 ,1 0 0头 6胎以上的高胎牛平均胎次为 (6 .6 9± 0 .6 4) ,平均情期受胎率为 6 7.4% ,平均产犊间隔为(385 .3± 1 1 .6 ) d,而 30 0头 5胎以下的低胎牛分别为 (2 .6 9± 1 .3、43.5 ) %和 (41 3.6±1 4.9) d,两者相应的繁殖性能指标均差异显著 (P<0 .0 5 )。高胎牛和低胎牛的终生日平均产奶量分别为 (1 8.5 8± 2 .5 1 )和 (1 8.43±3.2 1 ) kg,差异不显著 (P>0 .0 5 ) ,但高胎牛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低胎牛。  相似文献   

12.
嘉兴黑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嘉兴黑猪是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 ,属江海型 ,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肉质优而著称。主产于浙江省嘉兴市 ,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 (市 )也有分布 ,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1 嘉兴黑猪的种质特性1.1 产仔数多 嘉兴黑猪初产母猪平均产仔 10 .93头 (n=2 38) ,经产母猪平均 15 .0 2头 (n=2 93)。据嘉兴市双桥农场有系统记录的 18头母猪统计 ,平均一生 (繁殖周期 )产仔10 .4 4胎 ,可获仔猪 14 6 .2 1头。1.2 性成熟早 根据 3批次 35头母猪测定 ,初情期日龄为 12 0 .5 7d,体重 2 5 .4 9kg,比外来猪种早熟 3~ 4个月。1.3 杂…  相似文献   

13.
台系大白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台系大白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台系大白平均产仔数在10头以上,第1胎产仔数最少,从第2胎开始产仔数逐渐上升,第3胎达到较稳定水平,至第5胎达到最高水平。第2、3、5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第2、3、5、6胎的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台系大白猪第2胎的繁殖性能可以反映后面其他胎次的繁殖性能,而第1胎与其他胎次的繁殖性能无显著相关性,因此第2胎的繁殖性能可以作为台系大白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组合二元杂交母猪主要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集约化猪场长梅 (长白♂×梅山♀ )、大二 (大约克♂×二花脸♀ )、大米 (大约克♂×米猪♀ ) 3组二元杂交母猪分别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后的每胎生产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二组合第 1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明显高于长梅组合 (P <0 0 5) ,3个组合各胎次的其他繁殖性能无明显差异 (P >0 0 5)。第 1胎与第 2胎、第 1胎与第 3及 3胎以上的总产仔数之间存在正相关 (P <0 0 5) ,第 2胎与第 3及 3胎以上无相关 (P >0 0 5)。  相似文献   

15.
波兰猪的繁殖据波兰两群垂耳白猪、三群波大白猪共计883头母猪五年内分娩仔猪13,081头的资料分析,平均受胎率达82.9%;仔猪性比:公的占51.71%;妊娠期为115.5±2.78天;每窝初生产仔数10.35±2.72头;窝重13.73±2.65公斤;仔猪死亡率7.32%。分析表明,仔猪性比随母猪年龄而异;0.9岁处女母猪产仔中,公的占49.6%;5—5.9岁母猪产仔中,公的占57.8%。各龄母猪的妊娠期及产仔数见表1。  相似文献   

16.
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EZ猪场2005-2011年7年2万多条配种分娩记录发现,胎次对大白和长白母猪的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影响不大;1-9胎次母猪的受胎率相对比较理想,基本上在90%以上,4-10胎次母猪的配种分娩率相对较高。胎次明显影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1-5胎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增加而逐渐增加,第4、5胎时总产仔数达到高峰(长白猪为11.49头,大白猪11.62头),长白母猪7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大白母猪9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为提高繁殖性能,EZ猪场的长白母猪以6胎后、大白母猪以8胎后淘汰为宜。  相似文献   

17.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影响母猪产仔性能的因素分析 1.1猪品种及繁殖障碍不同品种猪的产仔性能的差异较大。我国地方猪种产仔数的差异相当大,外来猪品种的产仔数也有一定差异,其中以大自猪繁殖性能为优,平均产仔数11.08头,产活仔数10.26头,长白猪次之,而杜洛克的繁殖性能相对较差,汉普夏的繁殖性能最差。品种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9.
FSHβ基因多态性对苏淮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设计FSHβ上下游引物和插入序列引物,检测FSHβ插入突变在80头苏淮母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苏淮猪群体中没有AA型分布,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806;经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AB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为(12.13±2.01)头,高于BB型母猪的(11.00±2.11)头,差异显著(P<0.05);AB型母猪的产活仔数为(10.94±2.39)头,显著高于BB型母猪的(9.78±2.37)头(P<0.05);对产死胎数、断奶头数以及仔猪早期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提示可将FSHβ基因作为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提高苏淮猪的产仔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生殖营养素和中草药复方制剂(商品名"喜满圈")对藏猪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以往繁殖正常的分娩1周的藏猪经产母猪40头,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两组试验母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管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于母猪产后2周开始每天饲喂"喜满圈"产品,每头每天1袋,均匀拌料投喂,至配种后21 d结束,对于断奶后2周仍不发情的母猪停止饲喂"喜满圈"。跟踪测定其发情配种及后续繁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经产母猪断奶后21 d内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提高20和14.74个百分点(P0.01);仔猪初生重较对照组提高0.03 kg(P0.05),放牧经产藏猪母猪窝产仔数提高1.2头(P0.01),2月龄仔猪断奶重较对照组提高0.31 kg(P0.01)。试验证明:补饲饲粮中添加"喜满圈"能提高放牧经产母猪发情配种受胎率,同时提高产仔数、仔猪初生重和仔猪断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