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积区半干旱区白菜型冬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水市麦积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748-2559m,大部分地区海拔11001800m,年降水量506.3~754.4mm,年均气温7~12℃,1月份平均气温-2~-1℃,87%以上的耕地为半干旱地,白菜型冬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2600hm。左右。由于冬油菜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m以下的半干旱地区,春季现蕾抽薹期常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加之管理粗放,冬油菜各生育阶段的病虫害发生较重,因此,油菜籽产量一直低而不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近几年栽培试验及生产示范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天水市麦积区的白菜型冬油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菜已成为甘肃省天水市的优势经济作物之一,并主要以冬油菜为主.其油菜种植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产冬油菜品种,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为基础,采取高产栽培模式技术,加强综合田间管理措施,进一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876-2-2-4是天水市农科所用甘蓝型弱冬性油菜品种汉中早丰3号作母本、白菜型冬油菜品系76-6-1-2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单株、混合集团选择育成。该品系在1997-1999年天水市冬油菜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164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2%;抗旱、耐寒、综合性状优良,越冬率90%左右,生育期280d左右,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天水市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白菜型冬油菜最佳种植密度,在其北部山区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穴播冬油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密度为55.5万株/hm~2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 000.1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使得油菜花期整齐,有效角果数、实粒数均最多,油菜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其生育期短,产量高,可实现油菜的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5.
冬油菜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是冬油菜生产的关键性增产因素,结合天水市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有目的在秦州区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示范推广的冬油菜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由甘肃省科技厅和天水市科技局立项,天水市农科所承担完成的《冬油菜新品种选育》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选育出了"三系杂交种02C杂9"白菜型冬油菜。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该品系在丰产性和抗逆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品种,填补了我国白菜型冬油菜杂优利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在天水市进行了甘蓝型冬油菜不同起垄覆盖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甘蓝型冬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垄侧、平膜覆盖及其它覆盖栽培方式,折合产量为4 912.0 kg/hm^2,较对照增产52.8%。  相似文献   

8.
冬油菜是天水市麦积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冬小麦和玉米。近年来,麦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结出在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留膜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复种冬油菜的种植模式。大量试验示范表明,该模式不但能使冬油菜的单产提高30%左右,每亩还能节约成本132元。  相似文献   

9.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油丰产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05-329A为母本,以恢复系05-334为父本配制的白菜型冬油菜三系杂交种。在2010—2012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391.00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产量2 168.25 kg/hm~2)增产10.27%。该品种田间表现生长优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含量为46.3%,硫苷含量为179.63μmol/g,含油率为45.34%。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类似生态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天津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冬油菜在天津地区的种植,2010年开始进行品种适应性研究,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从抗寒性、适应性及生产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栽培的抗寒、早熟和丰产的优良品种,增加该地区越冬作物种类,提高复种指数,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植物油料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也在扩大。泾川县每年油菜种植面积达2 000 hm2以上,形成了荔堡问城、飞云阎崖头两个超千亩的种植村。天油10号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易栽培管理等特点,已发展成泾川县冬油菜区主栽品种。本文通过多年的引种推广生产,摸索出了白菜型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供农民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白菜型冬油菜天油4号为对照品种,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对7个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系15-270折合产量最高,为3 093.63 kg/hm~2,较对照增产12.23%,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冬油菜是天水市秦州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探索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提高冬油菜的产量,特结合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的实施,在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绿洲生态区冬油菜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油菜在新疆绿洲生态区的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于大面积种植的优良抗寒冬油菜品种,挖掘新疆冬油菜发展潜力。【方法】采用多点试验,对冬油菜在新疆不同地区的越冬率、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明显高于甘蓝型冬油菜,不同试点越冬率差异显著。经过主成分分析,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在参试试点的综合得分排名均为第1;甘蓝型冬油菜DWKL-4排名均为第2。【结论】参试品种中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甘蓝型冬油菜DWKL-4生态适应性较强。新疆绿洲区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的试点,冬油菜越冬率较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生态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冀中南地区,随着限水压采区域的扩大,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冬小麦的越冬作物。而冀中南地区冬油菜种植面积扩大,成为替代冬小麦的首选作物。选择鹿泉、南宫、肥乡为试点,分别利用甘蓝型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各3个,在露地条件下进行试验。首先,利用越冬率和产量,对不同类型冬油菜在冀中南地区种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优于甘蓝型,种植冬油菜时首选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然后,利用灌水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比较冬油菜与冬小麦的种植效益对冬油菜替代冬小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冬油菜较冬小麦节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好,可以替代冬小麦。最后,利用生育期拟合度对冬油菜(白菜型)与10种夏播作物(7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大豆、谷子和超早熟棉)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冬油菜除不宜与超早熟棉轮作外,与其他试验作物均可进行轮作,其中与早熟玉米、糯玉米和谷子轮作较好。研究结果为冀中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筛选出适宜西藏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向西藏地区引入抗寒性极强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打破西藏地区一年一熟种植模式,以提高复种指数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741000,电话:0938—8363967)选育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6号”.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天油15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油2号为母本、秦油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过轮回选择而育成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在2014—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 990.05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6.07%。籽粒芥酸含量41.60%,硫苷含量136.71μmol/g(饼),含油量41.52%。抗寒耐旱,高产稳产,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系谱号986—2-1)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系“St40—1”为母本、引进的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网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3—2005年区试中,平均产量2668.70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3.81%,最高单产达2475.00kg/hm^2。该品系表现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含油量41.12%、芥酸29.78%、硫甙93.0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海拔20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郑油杂1号为母本、当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9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12.5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增产11.61%。该品种抗寒耐旱、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籽粒含油率41.17%,油酸17.22%、亚油酸16.04%、芥酸43.43%、硫甙46.49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部分西部地区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