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述了木本观赏植物远缘杂交障碍的机理,概述了远缘杂交在育种上的应用,远缘杂交障碍克服途径以及杂交后代的鉴定等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木本观赏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应着重于生殖隔离分子机制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多种途径克服受精前与受精后障碍,创制新资源的观点。此外,充分挖掘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仍是培育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培育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新品种是果树产业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果实品质的改良和提高。传统的果树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较低,需要新的技术进行提升。现代果树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为研究开发分子标记育种手段和技术奠定了基础,应用高密度分子标记分析自然遗传种质资源以及杂交群体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型组合,进而用于育种亲本选择和后代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大白菜与不同属间以及属内种间植物的远缘杂交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大白菜远缘杂交育种中存在的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变异复杂等主要问题以及克服方法,并对大白菜远缘杂交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4个牡丹品种、8个芍药品种为亲本,进行了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彩绘×冠群芳"和芍药"粉玉奴×红玛瑙"组内杂交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以芍药"粉玉奴"为母本,分别以牡丹"彩绘"、"粉中冠"为父本杂交获得了远缘杂交种子,并用ISSR分子标记对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2个子代确定为芍药和牡丹的远缘杂交后代,均属偏母型。扩增结果中出现了父母本都不具有的谱带,说明子代不仅遗传了亲本的特征而且突变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5.
不同倍性百合杂交后代的核型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琼  穆鼎  义鸣放  明军  刘春 《园艺学报》2007,34(6):1477-1484
以百合两个杂交组合,'Brunello'×'Yellow Jiant'和'Prato'×Lilium.pumilum的亲本和杂交后代为试材,从染色体和DNA两个方面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比较杂交后代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和相似性。观察显示,两个杂交后代均为三倍体,由不同倍性的亲本杂交而来,且染色体随体丰富。用4对多态性高的SRAP引物对试材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除了含有父母本的特征带,还具有父母本没有的谱带,且它们与母本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与父本间的遗传距离。核型分析和分子标记的结果一致,均证实了两个杂交后代的真实性,且两个杂交后代在遗传上均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6.
孙文泰  董铁  王萍  马明 《果树学报》2023,(12):2505-2512
【目的】对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的优良品种甘金和优系甘红进行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并用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种的真实性,为后期真杂种在抗逆育种研究领域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对甘金和甘红树体的生长势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将苹果金冠和西洋梨巴梨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分别筛选苹果和梨中特有的序列,通过设计属间特异性引物对甘金、甘红和亲本的DNA进行扩增。【结果】甘金和甘红树势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和果实品质优。特异性引物M1、M2和M3在母本苹果品种中扩增出条带;P1、P2、P3这3对引物只能在父本梨品种中扩增出条带;2对通用引物U1和U2在苹果和梨杂交种中均能扩增出条带。此外,苹果M1、M2、M3和梨P1、P2、P3对杂交后代甘红、甘金进行扩增时,均出现条带,说明杂交后代既有苹果的基因,又有梨的基因。【结论】采用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的梨和苹果属间的特异性引物,鉴定远缘杂种的真实性,为苹果和梨以及其他果树的属间远缘杂交种的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江西省甘蔗研究所50年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成就,指出杂交后代各性状选择的不同时间,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的F2、F3作亲本可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和抗逆性,Cp、Roc和崖城系列种质是高糖育种的重要亲本源,建议今后应加强基础育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搞好区域合作,扩大育种规模。  相似文献   

8.
果树抗寒性的鉴定——细胞原生质透性测定——电导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国广大的北方寒冷地区,果树冻害严重,是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寒地的果树育种工作中,抗寒是首要任务.我们常用优质大果与抗寒小果进行杂交,但产生的杂种后代变化差异是极大的,从中能获得抗寒优质两者兼备的优选频率却很低,为此,鉴定亲本抗寒性以及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鉴定工作,对于加速选育成效和研究亲本与其后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果树等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工作需要出发,讨论了这类植物的遗传特点和研究方法问题。阐明了果树等无性繁殖植物的实生后代一系列经济性状显著退化的遗传原因。提出了果树性状育种值及遗传传递力的科学概念和估算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品种类型间性状的育种值和传递力强弱可以用具体数值来衡量和比较,从而给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选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和家畜改良中育种值估算方法和应用的对比讨论了果树等无性繁殖植物估算育种值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枇杷果肉颜色的遗传倾向。【方法】以黄肉品种‘梅花霞’和‘早钟6号’及白肉品种‘白玉’为亲本,创建了9个杂交和自交后代群体,利用SRA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真杂种。利用枇杷果实特异DNA分子标记PSY基因对9个杂交和自交组合后代的果肉颜色进行早期鉴定,并对其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9个杂交和自交后代群体中,共鉴定出1 166株真杂种‘。梅花霞’与‘白玉’和‘梅花霞’与‘早钟6号’的正反交组合后代未出现果肉颜色性状的分离倾向,果肉颜色均鉴定为黄色;而‘早钟6号’与‘白玉’的正反交组合后代果肉黄、白色的分离比分别为1∶0.89和1∶0.87。自交组合‘梅花霞’和‘白玉’的后代无果肉颜色性状的分离,后代果肉颜色分别鉴定为黄色和白色;而‘早钟6号’自交后代黄肉与白肉分离比例为2.94∶1。【结论】枇杷果肉颜色黄色和白色可能受到一对呈显隐关系的基因控制,其中黄肉性状为显性,存在纯合和杂合的情况,其分子标记类型不同,DNA分子标记分别表现为1 031 bp(纯合)或1 031 bp和319 bp(杂合);白肉性状为隐性,DNA分子标记为319 bp。  相似文献   

11.
果树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性不育已在植物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果树上也有许多雄性不育类型。迄今,已对一些果树的不育类型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并获得了与雄性不育性状连锁的DNA标记及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的基因或DNA片段。但对于果树雄性不育分子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重点总结了桃、柑橘等几种果树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这将有助于我国果树的雄性不育研究,使雄性不育材料能更好地应用于果树育种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的选育及利用概况;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和相关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洋葱雄性不育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定甜菜育种材料的配合力,筛选优良授粉系,2004-2012年,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利用37个甜菜雄性不育系,对13个自育常规二倍体品系、7个二倍体人工杂交后代材料、6个二倍体远缘杂交材料、9个引进二倍体材料及22个四倍体材料进行了一般配合力(GCA)的初步测定,并进行了授粉系的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甜菜育种材料,其杂交组合的产质量和一般配合力表现也不尽相同.二倍体引进材料,杂交组合丰产性好,含糖偏低,根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为突出,是丰产型品种选育的优良授粉系;二倍体远缘杂交后代材料,杂交组合丰产性好,含糖较高,含糖率的一般配合力较为突出,是丰产偏高糖型品种选育的优良授粉系;二倍体人工杂交后代材料,杂交组合丰产性好,舍糖高,既具有较好的根产量配合力,又具有较好的含糖率配合力,是标准型品种选育的优良授粉系;自育常规二倍体材料,杂交组合丰产性较好,含糖较高,根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也是标准型品种选育的优良授粉系;四倍体材料,杂交组合丰产性差,含糖偏低,根产量和含糖率配合力均较差.二倍体材料的根产量配合力和含糖率配合力都优于四倍体材料.根据配合力的测定结果,筛选出T34、T33、T29、J02×101/5-1、J01×94211-1、S05×T35-1、97135 I、S02 I、J02×101/5-6十三个优良授粉系,它们根产量配合力突出,含糖率配合力好,在甜菜雄不育杂交育种过程中,可以作为骨干授粉系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枣树杂交育种中,因其花朵很小去雄难、坐果率低、胚败育严重,常规人工授粉杂种得率通常只有万分之一左右,致使杂交育种长期徘徊不前,至今未有人工杂交枣新品种问世。作者历时10余年,以解决去雄难和胚败育严重两大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在系统研究枣树不同种质结实特性和花粉育性并攻克幼胚挽救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枣树免去雄杂交育种的高效技术体系,并在育种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人工控制杂交,成功获得了2 个组合的211 个杂种后代。从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免去雄控制杂交、授粉方法、胚培养及杂种的分子标记鉴定等方面提出了枣树杂交育种的设计方案与实现途径。并对今后枣树杂交育种的攻关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早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F1代实生苗的有性杂种,可以减少土地使用面积,提高育种效率。SSR是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快速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研究对青砧二号(A1)和宁8(N8)组合F1代杂种实生苗的22个单株进行了倍性分析及SSR鉴定,并对亲本和F1各单株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倍性分析表明,有3株表现为四倍体;SSR分析表明,13株表现为母本带型,为母本的无融合生殖后代;9株表现为杂合带型或父本带型,为母本与父本的有性杂种。SSR鉴定结果和杂交实生苗的田间表现高度吻合。SSR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地对无融合生殖亲本的有性杂种后代进行早期鉴别。  相似文献   

16.
紫牡丹远缘杂交后代幼苗的形态标记和ISSR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蕊  张秀新  薛璟祺  穆鼎  石颜通 《园艺学报》2011,38(12):2325-2332
 以栽培牡丹‘秋发1号’(Paeonia suffruticosa‘Qiufa 1’)为母本,以野生紫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并利用形态标记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2年生幼苗进行早期鉴定。结果显示,形态标记方法可将16株F1代幼苗分为偏父型3株、偏母型5株和中间型8株;ISSR标记鉴定在L = 0.65时将F1代幼苗分为偏父型6株、偏母型5株和中间型5株。16株杂交幼苗中有12株表现为ISSR标记与形态标记分组结果一致,另有4株分组结果不一致。认为形态标记结合分子标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牡丹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7.
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 C. B. Clarke)是茄子近缘野生种,具有珍贵的抵抗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的基因。以 10 份栽培茄材料作母本与喀西茄进行杂交,并采用一次授粉、重复授粉、花柱短截、混合授粉及嫁接后授粉等授粉方式, 研究获得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嫁接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结果率,并且得到了L81 与喀西 茄的F1;对F1 苗期植株进行SSR 分子鉴定,证实了F1 种子为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柱头授粉和切割不同长度花柱4种授粉方式对亚百系内杂交的花粉管生长和结实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系内各组合亲和性存在差异,亲和性较好的组合为"金色号角×多安娜"、"普瑞头×索莱尔",次之为"多安娜×普瑞头","金色号角×普瑞头","普瑞头×多安娜"为不亲和组合;同一系内组合中,采用常规柱头授粉比切割花柱授粉得到胚的比例高,所有组合花粉管均能进入子房,而且随着切割花柱长度的增加,花粉管在花柱中及进入子房的量是依次递减的,种子数目与花粉管的生长情况呈正相关;果实膨大系数不能反映果实是否结籽;所有组合中都存在胚囊不亲和现象,形成了无胚仅有胚乳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紫薇属与散沫花属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紫薇属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品种‘Bicolor’、‘XTSC3’和尾叶紫薇(L. caudata)分别与散沫花属的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亲本的花粉和柱头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紫薇属与散沫花属杂交存在受精前障碍。散沫花的花粉可以在紫薇品种‘Bicolor’、‘XTSC3’和尾叶紫薇柱头上萌发,但花粉萌发滞后,花粉管的伸长受到阻碍,难以在72 ~ 96 h内伸入子房完成受精。而散沫花作母本时,不亲和性表现为花粉与柱头间在形态上不匹配,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柱头胼胝质的生成阻碍了花粉萌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果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综合有关文献对主要果树多倍体的现状、果树多倍体育种的途径及其取得的成就、果树多倍体的鉴定、果树多倍体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果树多倍体育种的途径主要有利用对自然变异的选择获得多倍体、利用人工诱变获得多倍体、利用有性杂交培育多倍体、利用胚乳培养获得多倍体和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多倍体;对多倍体的鉴定可以从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染色体数目观察等方面来考虑;在今后的果树多倍体育种中应注意确定合适的倍性作为育种目标、重视多倍体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重视对多倍体嵌合类型的分离纯化、注意利用现代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要加强对多倍体育种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