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区域性森林调查中,我们发现,统一采用实验形数法[V=f_з G(H+3)]计算林分蓄积量会产生系统偏差。而求算出适合于各地区的实验形数(f_з)和加常数(K),无疑能提高地区性调查精度。为此,根据材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省216株木麻黄解析木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胸高形数、实验形数与相对高nh处的正形数(n=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等11种形数。采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3种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形数的变异程度。根据相对高处直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建立了3/10h直径预测模型,并对f_(3/10)、f′ _(3/10) 、f_(1.3)与f_∈的材积估算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析方法均显示3/10h处的形数变异性最小,即3/10h处的形数(f_(3/10))最稳定,其均值为0.713。3/10h直径预测模型:d_(3/10)=0.7679d_(1.3)+0.696 4,R~2=0.991 1,MAE=0.389 5,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利用f_(3/10)、f′ _(3/10)、f_(1.3)与f_∈分别估算木麻黄单株材积,其中f_(3/10)模型确定系数(R~2)0.993 1,平均绝对误差(MAE)0.011 53;f′ _(3/10) 模型确定系数(R~2)0.993 3,平均绝对误差(MAE)0.011 52;f_(1.3)模型确定系数(R~2)0.980 1,平均绝对误差(MAE)0.018 17;f_∈模型确定系数(R~2)0.991 4,平均绝对误差(MAE)0.012 67,f_(3/10)、f′ _(3/10) 预估效果要优于f_(1.3)与f_∈,且f′ _(3/10) 预估效果最优,其均值为0.710 5。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利用形数法求算木麻黄单株材积或林分蓄积。  相似文献   

3.
在森林调查中,计算立木材积(或林分蓄积)的最简便公式是V=g_(1·3)·H·f_(1·3)(或M=∑g_(1·3)H·f_(1·3))。由于该式计算立木材积(或林分蓄积)误差较大,多数情况下满足不了实践上的要求。为提高计算精度,林昌庚同志提出了实验形数材积式(?)。在此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多个干形指标对细叶云南松398株样木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1)以1/4树高正形数变动系数最小而最稳定,其形数原始及调整的平均值分别为0.6983和0.7059。(2)正形率q_(0.7),q_(0.3),q_(0.1)与q_(0.5)呈一元线性相关。(3)正形数f_(0.1),f_(0.5)和正形率q_(0.5)呈幂相关。(4)实验形数的初始值和调整值(0.4468,0.4529)均比目前区内使用的数值(0.434)大。  相似文献   

5.
陕西的油松林分或单株木用正形数f_(0.15h)与胸高形数、实验形数相比,其带、去皮值相对差异最小。应用关系式f_(0.15h)(带皮)≈f_(0.15h)(去皮),得到新的树皮率计算公式,并可根据带皮材积导算出去皮材积和树皮材积。当树高小于10m时,直接测定0.15h处带、去皮直径;当树高大于10m时,根据带、去皮胸径导算0.15h处带、去皮直径。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省的油松林分中,正形数f_(h/4)。与胸高形数和实验形数相比,是变异最小、最稳定的一个形数。其值为0.674,且基本不受林龄、地位级及其它测树因子的影响。在用角规法估测某油松林分蓄积时,可直接按h/4记数株数,经坡度修正后,用M=(?)_(h/4)G_(h/4)·(?)式计算。  相似文献   

7.
带,去皮正形数系列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纪山 《浙江林业科技》1990,10(2):20-23,35
用陕西省主要林区收集的油松标准地、标准木分析了带、去皮正形数系列f_(0.nh)(0.n=0.0,0.02,0.04,0.06,0.08,0.1,0.15,0.2,0.25,0.3,0.4,0.5)之间的变化规律n对林分得到:当0.n=0.15时,f_(0.nh)(带皮)≈f_(0.n)(去皮);当0.n<0.15时,f_(0.nh)(带皮)f_(0.nh)(去皮)。单株木也是如此。应用关系式f_(0.15h)(带皮)≈f_(0.15h)(去皮),可根据0.15h处的带、去皮直径,得到树皮率系数,为准确估计单株木树干树皮率、去皮材积、树皮材积提供了一个新途径。经刺槐、红桦、白桦、山杨验证,也获得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林分密度对湿地松林木干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湿地松7,8,13年生初植密度和19年生间伐强度试验林胸高形数、高径比和正形率系列为干形指标,研究了林分密度对湿地松林木干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植密度间林木胸高形数的差异不显著,高径比则存在显著差异;间伐强度对胸高形数和胸高形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以中度间伐(伐去株数35.7%)林木干形相对较为饱满。  相似文献   

9.
根据胸高形数的四个基本性质,建立了胸高形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f_(1.3)=a(1+β/(D_(1.3))~r(H/(H-1.3))~δ,用425株刺槐解析木对其进行了拟合回归。结果表明,新模型相关系数高(r=0.9449),剩余平方和小(Sr=0.2114),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探讨和应用。由此导出的二元材积式在生物规律和通用性方面都优于其它材积式。  相似文献   

10.
本法适用于树木大枝具有轮生特性的针叶树种,可提高工效五倍以上。进行树干解析时仅取胸高和根颈两处横断面,用以确定逐年胸径和根径以及树木年龄。逐年树高是通过轮枝(包括可见枝痕)确定的,在长白林区一般针叶树种均可观察到100年以上。逐年树干村积是根据树木的现实树干形数(f_x=V/((π/4)D_x~2H))用式V=π/4D_x~2Hf_x求出的。式中X=H/(20)时,为正形数(fn);x=o时,为绝对形数(fo);x=1.3,且树高加3时为实验形数(f_(?))。由于这三种形数均不受树高影响,实践中可任选其一求算逐年材积。胸高与根颈间的距离较短,一般仅1米左右,其间的干形曲线可视为线性的,则求算J_X所需之D_(Xa)可用式D_(Xa)=D_(1.3a)+(1.3-X)(D_(ma)-1_(1.3a))/(1.3-m)表示。然后将其代入相应的求积公式,可得逐年的树干材积。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树木形数(本文均指树木胸高形数)是表示树木形状的基本指标;是测算立木材积的重要因子。林分是由单株树木组成的森林群体,在林分中,每一株树木都存在着一个确定的形数值,林分平均形数应该要反映这些单株木形数值的平均水平。在林分调查时,如何根据每木检尺结果计算林分平均形数,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集锦     
<正> 测树(选自林业文摘1985年1期) 1.松树幼林中树干去皮形数与树木某些因子的关系及其变动性——根据在50个松树林分所获得实验资料的研究表明,在10米以下的幼龄林分中,树干去皮形数(F_3)与胸高直径、2倍树皮厚和树高的关系,要比老龄林分中紧密得多。在老龄林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应用同一相对于形阳正形数,能够推算不同林分的树干材积的范围。笔者打算就具体的推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此首先必须要搞清林分内相对干形和正形数在各立木之间的变化规律。过去曾报道过一些有关林分的立木材积和利用材积的推算方法,它们都是以同一林分中树木的相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实验形数(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用平均干形值计算蓄积量问题由于干形本身不规则,为了有可能近似求出材积和蓄积,总要以某种方式取用一定的近似干形平均值。就f_(1.3)而言,最简单办法是德国在资源清查中取用两个(?)_(1.3)值,针叶树取0.45,阔叶树取0.50。但一般多分别h、d_(1.3)取不同■_(1.3)值。  相似文献   

15.
用树干曲线指数r确定胸高形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 f_(1·3)=q_2~2计算材积,只适应于树干形状近似抛物线形,即 r=1的树木,对形状各异的树木进行计算,往往精度低,偏差大,从而给科学研究和林业调查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提高立木材积的计算精度,1985—1990年,笔者开展了此项研究。通过对13个树种,121株解析木、伐倒木资料的计算分析,找出了用树高、中径、胸径确定树干曲线指数 r,进而用 f_(1·3)(r)=(1/(r+1))(H/(H-1.3))~r 公式计算胸高形数的方法。并验证得出:用 f_(1·3)(r)计算立木材积,精度高,偏差小,能适用于各种用材树种。同时,编制出了胸高形数表,用此表查找胸高形数,简而易行,可加快树木材积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马占相思人工林立木干形变化的规律性,实测431株样木并采用多个干形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形数变动系数最小,其变动系数为8.55%;实验形数的调查平均值0.386 8,比目前区内使用的阔叶树数值(0.400 0)呈一定的偏小;正形数系列中,以1/4树高以下变动系数较小,2/10、1/10树高处形数及胸高形数的变动系数分别是8.69%、10.63%、和9.68%;胸高形数、胸高形率以及树高间呈双曲线关系,相关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集锦     
<正> 通过正形数利用角规测定林分材积其原理是利用正形数较为稳定的这一原理,角规可以直接测定林分材积。日本梶原干弘经过对柳杉、扁柏、赤  相似文献   

18.
形高和每平方呎断面积的材积是同样的量,但浏览16年(1950—1966年)来的林业文献,每一篇都认为两者有不同的涵义,没有共同点。两项来源于单株木材积或林分材积,公式v=fgh (1)V=FGH (2)式中:v(V)=单株木(林分)材积,f(F):单株木(林分)形数,g(G)=单株木(林分)断面积,h(H)=单株木(林分)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干形控制方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算森林蓄积量的关键之一是控制干形,蓄积量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干形值的精度。本文拟就干形控制方法提几点意见。一、关于回归分析方法本方法是将实测的d_(1.3)、h与f_(1.3),用最小二乘法配合回归方程,据之估算立木材积或胸高形数。常用的方程类型有:f_(1.3)=a·d_(1.3)~b·h~c(1)和f_(1.3)=a_0 a_1/d_(1.3) a_2/h a_3/d_(1.3)~2h(2)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数据的信息较充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测树学中,往往要求算林木(1/4)H、(1/1)H、(3/4)H处直径、形数、形率和近似材积,而目前的测算手段只有伐倒木或用仪器测得,这样既不方便又费事,那么能否不伐倒林木或不用仪器求得不同高处直径、形数、形率和近似材积呢?由于植物生长有对称性和相似性,因此,这种假设是能够实现的。本文根据解析几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