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蚱蝉,俗称“金蝉”、“知了”、“几了”,其末龄若虫又被称为“爬蚱”、“爬树猴”,属亚钢,同翅目,蝉科。我国东南西北大部分省区均有广泛分布。它有食用价值,刚出土的若虫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58.58%,脂肪10.23%.全钾0.3%,全磷0.58%,钙16.8毫克/千克,锌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8个聚集性指标测算了卫矛矢尖蚧越冬代成虫及1龄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成虫及若虫在大叶黄杨上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1龄若虫活动期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空间分布型变化的分析表明,1龄若虫出现盛期聚集度相对较低,为其种群向更大空间扩展时期;在密度极低时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蟋蟀被认为起源于热带,并逐步向亚热带和温带扩大分布.在扩大分布的过程之中,于一定的发育期获得了克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光周期对分布于温带地区的蟋蟀季节发育、保证完整的生活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若虫的发育速率,诱导卵滞育的产生,而且对若虫龄数也起着调控作用.同时,蟋蟀的翅型分化也受光周期的影响.就日本列岛蟋蟀的光周性和滞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市某苗圃柳树中柳九星叶甲若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九星叶甲若虫种群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而且此虫的聚集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用自制无公害农药“灭蚧灵”防治贵阳市园林植物主要害虫桑白盾蚧,10倍液效果高达89%;“灭蚧灵”单用、与微量化学农药混用,效果差异不显著。掌握在蚧虫1龄若虫、2龄若虫初喷药,可大大提高“灭蚧灵”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6.
杉木扁长蝽若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杉木扁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地、不同虫口密度情况下,均呈聚集分布。若虫的聚集与栖息生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5个聚集度指标和2个回归分析模型得出了小齿短肛棒若虫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原因是由于此虫若虫自身的聚集行为所引起的。根据不同的回归分析模型提出了各自的序贯抽样方程。  相似文献   

8.
板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主要的刺吸性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板栗产区。此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集指数b值测定,扩散系数(C)测定,Iwao法测定以及David和Moore聚集指标1测定4种方法来研究杉木扁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最适抽样数,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地、不同虫口密度情况下,均呈聚集分布。若虫聚集是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0.
蝉属同翅目蝉科,分为蚱蝉,又名“知了”,北方也叫“老啸”;鸣蝉又名伏了;褐斑蝉又名麦了三种。蝉在我国除高塞地区外,分布广泛,对各种果树和林木的危害非常严重。蝉对林木果树危害的特征是,刚孵化的幼若虫钻进土中,盘踞在树木的根系周围,靠吸食根系养分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梨木虱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梨木虱喜在隐蔽处危害,造成梨树早期落叶。单叶最大允许虫口密度,叶柄基部为3头,叶片上10头。以不使全园出现早期落叶树为前提。梨木虱的防治虫口指标为全国平均每叶0.4头若虫。“严冬浇冻水、重点防治第一代若虫和以若虫虫口指标确定防治时期”是目前防治梨木虱经济、高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橄榄星室木虱若虫在田间的空间分布状态的调查和分析,指出橄榄星室木虱若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而其种群的聚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性共同作用所致.橄榄星室木虱若虫在橄榄树冠上、下层之间或同一复叶不同区段之间的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而在同一叶片正反面的差异极显著,叶片背面的虫口密度比正面的大许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扩散系数C法、扩散指标I_δ法,Cassie指标C_A法、Taylo指数b法和Iwao的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数x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梨圆蚧2龄固定若虫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型。在观察初孵若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种群聚集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也探讨了空间分布型在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枣淡缘厚盲蝽(Eurystylu costalis Stal)属半翅目盲蝽科害虫。皖南枣区均有分布。我国著名金丝小枣产区的河北沦州也曾证实有此害虫危害,估计实际分布更为普遍。枣淡缘厚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花和初座果,引起枣花、果蕾凋萎脱落;刺吸的伤口还能诱发花、果炭疽病、造成“花而不实”,对枣产量影响很大。此外,该  相似文献   

15.
大竹缘蝽生物学习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竹缘蝽 (N otobitus excellens Distant,缘蝽科 Coreidae)在云南新平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竹包衣内与绿竹缘蝽 (Cloresmue Pulchellus)、狭竹缘蝽 (N.elongates Hsiao)等混聚越冬。若虫严重危害龙竹 (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新笋。越冬期成虫及发笋期若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印楝素防治若虫效果较好 ;并可在聚集高峰期采用相应的人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路萍 《安徽林业》1998,(2):22-22
日本龟蜡蚧是园袜植物的主要刺吸性害虫,虫体有较厚的蜡层覆盖,蜡壳椭回形,灰白色,呈龟甲状。初孵若虫长卵圆形,橙黄色。泌蜡后形成星芒状蜡枝即为初龄若虫.待雌、雄若虫形态分化后,雄若虫白色蜡壳仍为长椭四形,雌若虫体较大,呈宽即圆形,其白色蜡壳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高温暴露试验,采用松突圆蚧死亡率和半致死高温累积LSHIT50等指标,比较分析害虫种群耐热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松突圆蚧的死亡率总体上逐渐增大。松突圆蚧的耐热性与其处在的发育阶段(虫态)有关,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雌成虫在43和45℃高温暴露下的死亡率在春、夏、秋、冬各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夏季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和种群总体相对于其他季节,具有明显较强的耐热性,种群表现出较强的季节适应特征。松突圆蚧致死高温为45℃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寄主松树对松突圆蚧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不同寄主松树上松突圆蚧的耐寒性.寄生黑松和马尾松松突圆蚧雌成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显著较高,2类过冷却点的平均值相差0.9~2.3℃,但寄生黑松和马尾松的雌成虫之间、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雌成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的显著较高(高2.08℃);而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则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的初孵若虫、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及种群总体,对低温暴露致死的起始敏感温度和-20℃低温暴露的死亡率,均比寄生湿地松的相应虫态和种群总体更低;寄生马尾松松突圆蚧种群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LSIT50)比寄生湿地松种群的低;2种寄主松树松突圆蚧各虫态及种群总体在低温暴露下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均符合改进后的双变量逻辑斯谛模型.研究结果说明:寄主松树能够影响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死亡率,寄生湿地松种群的耐寒性比寄生马尾松种群的弱.  相似文献   

19.
黄杨粕片盾蚧在北方严重为害小叶黄杨,1a发生2代,多以成虫、部分以2龄若虫越冬。第1代1龄若虫高峰日为5月12日-6日,第2代1龄若虫盛期为7天下旬,以第1代发生较为整齐。该蚧虫在小叶黄杨上主要分布于1a生枝叶,并以1龄若虫逐年向新生枝呈主动扩散,在较大范围内扩展较快,在3-4a内可造成严重为害。对其防治的关键时期是1龄若虫活动期和雄成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洗衣粉500倍液防治1龄  相似文献   

20.
怒江干热河谷区荔枝蝽象为害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荔枝蝽象的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揭示了云南怒江干热河谷高温少雨、立体气候的气候特点和寄主作物在不同海拔高度广为分布,能够在周年最宽阔的时空范围提供适于为害的物候状态,形成了荔枝蝽象产卵期、卵历期高度分散,成虫世代重叠,越冬期短,“避暑”越夏乃至周年成虫、若虫为害期长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