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维西县漆树资源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对漆树资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维西县漆树面积708.7 hm~2,株数为34.348万株,活立木蓄积为8610 m~3。维西县漆树分布范围广,分布的漆树属优良品种,野生漆树资源和漆树后备资源较多,但资源总量有限,规模经营困难。在资源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脱贫致富需求,提出编制漆树发展专项规划、积极培育漆树资源、加强野生漆树资源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漆树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是我国的特产.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生漆是一种天然涂料,以"涂料之王"著称于世.生漆及漆器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畅销各国.生漆收入已是山区部分林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我省大别山区分布着较多的野生和人工栽培的漆树资源.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认为科学割漆,不仅当生漆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有利于漆树生长及漆树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3.
中国漆树资源与品种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树是指漆树科(Anacardiaceae)漆树属(Toxicodendron)的一类植物,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经济树种.在世界的漆产业中,中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漆树品种数量繁多,20世纪80年代筛选出农家品种97个、优良品种46个、特优品种14个,具有产量高、漆质优良的特点,其中大红袍、灯台小木漆是值得开发的品种,具有较好的研究及产业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漆树资源不到2亿株,国内年产生漆达2500t.文中从漆树特性、经济价值、资源状况、科研现状、产业发展和前景展望等5个方面概述了国内漆树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漆树产业发展前景,以期为漆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漆树原产我国中部,在亚洲温暖湿润地区,包括中国大部分省(区)、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地区、朝鲜和日本都有普遍分布。欧美各国的漆树,则是1974年以后由我国引入栽培的。我国为世界上漆树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世界漆树总资源的80%以上。目前,我国除新疆、内蒙、青海、黑龙江、吉林外,其它各省均有漆树自然分布,地理范围约相当于北纬21°~42°,东经90°~127°之间,包括我国22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其中以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甘肃6个省分布最多,主要集中在秦岭、大巴山、巫陵山、大娄山、乌蒙山和邛崃山一带,即环绕四川盆地四周的中低山区。这里漆树资  相似文献   

5.
漆树作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1]。文章在对吕梁山南段漆树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漆树的分布特点,并对其今后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我省生漆和漆蜡油的生产,1969年至1973年,我们对我省漆树资源作了调查。现将调查材料总结于后,供大家参考。一、漆树的分布及主要品种漆树(Rhus verniciflua Stokes )在我省南起镇坪,北到志丹,海拔2,200米以下都有生长。  相似文献   

7.
漆树是我国著名的特产,也是一种多用途的特种经济林木,在我省分布甚广。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生漆的用途愈益广阔,需要量日益增加。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新的漆树资源,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生漆。一、宝鸡地区漆树资源消长失调,发展漆树是当务之急宝鸡地区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秦岭、关山、千山横贯其中,南北遥望,林业资源极其丰富。野生漆树分布普遍,多集中于太白、凤县、陇县、眉县和宝鸡县的山区,年产生漆曾达4,500多担,占全省1/5,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漆树是漆树科漆树属中的一种植物,是重要的经济树种。针对中国漆树资源与品种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漆树产业发展前景予以展望,以期为漆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漆树科漆树属(Rhus)中,能够分泌漆液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40种,我国有18种之多。诸如:野漆树(R.sylvestris)、小漆树(R.delavayi)、木蜡树(R.succedanea)等,漆树(R.verniciflua stoke)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泌的漆液最丰富,用途最广泛,成为一种特用的经济树木。漆树原产我国中部,在亚洲温暖湿润地区有普遍分布。包括中国大陆温暖湿润地区  相似文献   

10.
1.漆树的分布 漆树[Toxicodron verniciflum (stokes) F.A.Bavkl.]属于漆树科,漆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以南至两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湾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各省,西藏也有分布,海拔600~1 500 m.漆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国内漆树分布较多和栽培较多的是四川东部和湖北一带山区.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北地区的红花岗区、务川、正安、习水、桐梓、绥阳、赤水、道真、湄潭、凤冈、余庆、遵义、仁怀等县,黔南地区多为野生漆树,栽培较少.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的漆树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陕西省秦巴山漆树资源进行了调查,秦巴山漆树资源到2002年比1981减少4537.12万株,仅为1981资源量的63.11%;其中天然漆林减少209.62万株,下降5.13%;人工漆林减少4317.5万株,下降52.62%。当前采割的生漆产量来自于人工漆林与天然漆林的比例为51:49。漆树资源分布、资源培育、生漆采割、经营和加工利用都是一个古老、特殊而落后的行业。秦巴山漆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区漆树及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是我国重要的特产经济树种,是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重要资源,也是太行山绿化的主要造林树种。系统叙述了漆树的分布、生长特性、用途及其在经济、药用、环境方面的价值。同时,对漆树的采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漆树采集良种及种子育苗、树根育苗、苗根育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湖南漆树栽培与适地适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湖南漆树栽培利用的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湖南漆树栽培利用的历史悠久,据有关报道,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至战国初期(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220年),湖南西部就是漆树的中心分布区之一,湘东和湘南也有漆树分布。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文物中,有数百件漆器、漆具保存完好,至今色彩绚丽,云纹及鸟兽图案如新,充分说明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湖南髹漆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由于多种历史原因,至解放初期,除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以外,湖南其他地区的漆树资源已保  相似文献   

14.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为了促进漆树资源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外贸事业对生漆愈来愈大的需求,我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调查了我省重点产区漆树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现将初步调查材料整理于下,供各漆树产地和有关部门在培育、发展优良漆树品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县漆树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广大漆农按漆树的起源,习惯地把漆树分为两大类:人工栽培的称家漆树,又称小木漆树;天然生长的称野漆树,又称大木漆树。对小木漆树的品种,有关科技、生产部门过去已作过较详尽的调查和分类,对大木漆树的品种,以往未曾作过系统的调查。为了摸清大木漆树的品种资源,给今后发展优良品种提供  相似文献   

16.
“大木漆树品种初步调查”一文刊于《陕西林业科技》一九七八年第三期。该文写到:“我县漆树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人工栽培的称家漆树,又称小木漆树;天然生长的称野漆树,又称大木漆树。”并且该文作者把岚皋县的大木漆树区分为五个主要品种:1.麻皮大木;2.红皮大木;3.蜕皮大木;4.青竹膘大木;5.铁壳大木。既然岚皋县的大  相似文献   

17.
一、山西省漆树的分布山西处于我国中纬度地带。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本省内长城以北属于温暖半干旱地带,内长城至昔阳—介休—汾西—河津一线之间,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带,此线以南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带。漆树的地理分布范围,恰与该线以南相吻合。根据本省漆树分布地理区域和多度状况,划分三个分布区。Ⅰ、中条山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漆树分布区气候、土壤、植被及漆树资源进行调查,对5种漆树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测试,证明在山东大面积发展漆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25—27日,省商业厅、省林业厅、贵州农学院在花溪联合召开会议,我省“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漆树丰产技术研究”中的“漆树品种资源调查及良种选育研究”、“漆树解剖研究”、“漆树病虫害研究”、“生漆采割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我省漆树资源丰富,是全国主要产生漆的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我场在海拔1600~1800米之间的石榴山上滩开展了大木漆割漆生产。4月27日开始,9月20日结束,历时150天,实际割漆时间75天。初割漆树2422株,割口7266个,生产净漆452.6斤。人均单产150.8斤,平均口产0.0623斤,株产0.187斤,单株最高产0.68斤。一、割漆前的准备工作1.勘察资源:为了掌握野生漆树资源分布、树径大小等情况,便于确定和安排采割朝路,1983年11月上旬,进行资源勘察。经查有生产力的漆树2500株左右,拟定3名漆农采割,分24朝路,割7轮刀,每人割8路。2.签订合同:4月份,雇请漆农,经商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