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腰带长体茧蜂雌蜂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腰带长体茧蜂Microcentrus cingulum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雌蜂触角上存在三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刚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对触角各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就三类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是重要的橘小实蝇寄生蜂.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并比较了长尾潜蝇茧蜂雌、雄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触角有7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B(o)hm鬃毛、锥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表皮孔.雌、雄蜂触角感器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草蛉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旨在为揭示其嗅觉与行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大草蛉触角为线形,共3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其中柄节和梗节均为单节,而鞭节由116个亚节组成。雌、雄触角总长度分别为(1.52±0.08)和(1.58±0.23)cm,鞭节长度分别为(1.44±0.04)和(1.47±0.13)cm。触角感器共有4种,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为触角上分布最广、长度最长的感器,共有4种类型,锥形感器有3种类型。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部位,且布满整个触角表面。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种类、结构、数量、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但个别感器长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感器形态学结构特点推测不同感器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豌豆潜蝇姬小蜂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共发现B(o)hm氏鬃毛、锥形感器、毛形感器、火山形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钟形感器、短锥感器及表皮刺9种感器.分别对这9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及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感器功能对相应的潜蝇姬小蜂生物学特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而为研制豌豆潜蝇姬小蜂的人工寄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特征及其上感器的种类、分布和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均为锤状,共有4种感器类型,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其中,刺形感器有3种亚型,锥形感器有2种亚型。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的鞭节7~9节(F7~F9)上有丰富的感器,是感知外界信息刺激最敏感的部位,雌、雄成虫触角间感器的类型及分布位置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各感器的数量存在性二型现象;锥形感器为嗅觉感器,可以辨别不同寄主的气味,毛形感器可以感受性信息素,在寻找配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李文凤 《昆虫天敌》1995,17(1):7-8,17
本文报道了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在云南蔗区的分布发生及其各个虫态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对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鞘翅目:象甲科)成虫的触角及感器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了雌、雄成虫触角形态、感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7个鞭亚节组成,触角上均着生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棒形感器、叉形感器、鳞形感器以及少量表皮孔.其中,鳞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叉形感器在已有的象甲科资料中尚未见报道.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和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雄虫触角上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8.
影响两种蚜茧蜂日产卵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两种松梢斑螟的重要天敌—长距茧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锦年  陈胜 《昆虫天敌》1990,12(4):164-166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和果梢斑螟D. pryeri是我国马尾松、油松、黄山松和华山松等松树的重要钻梢蛀果害虫,引起梢枯干折,树冠畸形,果空籽瘪,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成材,并造成种子园种子产量歉收。林间害虫种群观测和室内害虫饲育发现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sp.(膜翅目、茧蜂科Bracodidae)是这两种松梢斑螟的重要寄生昆虫,种群数量较多,繁殖较强。该蜂幼虫寄生两种松梢斑螟幼虫体内。林间,微红梢斑螟越冬代幼虫寄生率为9.2%;果梢斑螟第一代幼虫寄生率为7.8%。在两种松梢斑螟幼虫种群数量增长中,该蜂起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烟蚜茧蜂畸形细胞发生及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畸形细胞来源于卵的浆膜层。蜂产卵33~36 h后幼虫孵化,每胚胎平均释放150个细胞。畸形细胞的直径随寄生日龄而增加,由初始直径(22.1±6.5)μm增长到第5天达最大为(30.1±8.5)μm。但是,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寄主龄期和外界因素等不同而有差异,即使是条件相同其大小也有不同,最小的9.0μm,最大可达100.0μm,但其数目却随日龄增长而下降。扫描电镜显示:畸形细胞表面覆有微绒毛,4日龄比1日龄的更长、更密,表明吸收和分泌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革翅目昆虫是河南省中部地区鳞翅目害虫的一类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农业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中的蠼螋科,蠼螋属中的蠼螋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蠼螋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26和30个亚节组成.共有8种感器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Gravenhorst)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及分布,本试验对雌、雄蜂触角及感受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颈双缘姬蜂触角具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板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等5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分2种类型,锥形感受器分6种类型。毛形感器在雌蜂的触角上分布多于雄蜂,锥形感受器11只分布于雄蜂的触角上,而锥形感受器IⅡ、Ⅳ、V和Ⅵ及腔锥形感受器仅分布在雌蜂上,板形感器在雄蜂的触角上分布多于雌蜂。本文对5类感受器的形态进行了详尽描述,并与其它寄生蜂的感受器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各类型感受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齿唇姬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棉铃虫齿唇姬蜂雌雄蜂触角上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共发现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刺形感器6类感器,分别对这6类感器的类型与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各种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植物线虫的电镜扫描简易制样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植物线虫个体细小、体壁柔软薄、体液含水量大,电镜扫描前的脱水、干霉等处理比较困难。作者采用CLPG和MPA组织导电技术,方法简易,实用效果好。现将这两种简易制样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 cystidicolid nematode Ascarophis mexicana Moravec, Salgado-Maldonado et Vivas-Rodríguez, 1995 enabled the first detailed study of its cephalic structure. In contrast to most Ascarophis species, its pseudolabia are highly reduced and sublabia are unlobed and weakly developed. Similascarophis is considered a synonym of Ascarophis, to which two its species are transferred as A. maulensis (Mu?oz, González et George-Nascimento, 2004) comb. n. and A. chilensis (Mu?oz, González et George-Nascimento, 2004) comb. n.  相似文献   

16.
快步麻蜥(Eremiasvelos)隶属蜥蜴科麻蜥属,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宁夏、甘肃和 新疆,在国外多分布于前苏联、土耳其等地。本文以骨髓和精巢为材料,观察分析了快步麻晰的核型,结果表明,快步麻晰的染色体数2n=38,NF=38,核型公式为:2n=36I+2m,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中二阶体为19条,与体细胞有丝分裂情况相符,雌雄个体均无明显型性染色体,与同属的虫纹麻蜥比较快步麻蜥属于比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筛豆龟蝽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豆龟蝽 [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属龟蝽科,又名豆圆蝽、臭金龟,是余干县豆类主要害虫之一。余干县位于鄱阳湖南岸,常年大豆种植面积 2 900 hm2以上,多年来,筛豆龟蝽发生广,为害重,严重影响豆类产量和品质。自 1984年以来,笔者对筛豆龟蝽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并应用于测报与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益。1为害特点  筛豆龟蝽主要为害大豆,其次为害绿豆、豇豆等。成虫和若虫群集于豆类主茎、分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矮小,叶片污绿、枯黄,花荚脱落,荚果枯瘪不实。不防治情况下,可造成产量损…  相似文献   

18.
通过2a时间的系统观察,初步发现稻赤斑黑沫蝉每年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并观察到稻田改为旱作的蕹菜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也出现羽化高峰。据此推断稻赤斑黑沫蝉每年可发生2个世代,与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稻赤斑黑沫蝉1a发生1个世代的结论不同。并提出铲除杂草是控制该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