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饲喂不同能量、粗蛋白水平的日粮,研究其对育肥后期三江白猪的生产性能及胴体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高蛋白日粮组日增重最高;低能高蛋白日粮组取得理想的饲料报酬和较高的胴体瘦肉率(P〈0.05);低能低蛋白日粮组与高能高蛋白日粮组屠宰率较高(P〈0.05);高能低蛋白日粮组的背膘较厚(P〈0.05);各组的pH1、pH24值间差异显著(P〈0.05),均没有劣质肉出现;高能低蛋白日粮组的肌肉嫩度较差(剪切力值较高)(P〈0.05);高能高蛋白日粮组有较小的低水损失(P〈0.05);肌肉大理石纹以低能高蛋白日粮组最丰富;、高能高蛋白日粮组的肉色L^*值、a^*值分别与其余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能低蛋白日粮组与标准营养日粮组的b^*值较其他三组偏低,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64-570
选取40日龄塞北乌骨鸡450只,分为5组,每组90只。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各试验组日粮蛋白分别为低蛋白Ⅰ组(15.5%)、低蛋白Ⅱ组(16.0%)、中蛋白Ⅲ组(16.5%)、高蛋白Ⅳ组(17.0%)和高蛋白Ⅴ组(20.7%)。结果显示:中蛋白组的腺胃、肌胃和十二指肠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空肠重显著高于低蛋白组和高蛋白组(P<0.05),回肠重显著低于低蛋白组(P<0.05)。中蛋白组的大肠杆菌(回肠)的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高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而乳酸杆菌的数量为中蛋白组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日粮蛋白水平对消化道pH值的影响为中蛋白组的效果最好;Ⅲ组的腺胃pH值最低,显著低于Ⅰ、Ⅱ、Ⅳ、Ⅴ组,分别为29.21%、23.60%、23.37%和26.52%(P<0.05)。日粮蛋白水平对塞北乌骨鸡的抗氧化功能具有显著的增强趋势,Ⅴ组的血清T-SOD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Ⅲ组比Ⅰ、Ⅱ组显著高35.33%和32.47%(P<0.05)。胸腺指数:中蛋白组最高,分别比低蛋白组和高蛋白Ⅴ组显著高1.65%、11.42%、27.2%(P<0.05),与高蛋白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法氏囊指数:Ⅲ组分别比其他各组显著高5.14%、3.02%、8.16%、9.67%(P<0.05),低蛋白组和高蛋白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指数:高蛋白Ⅳ组最高,与中蛋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比Ⅰ、Ⅱ、Ⅴ组高14.04%、10.17%、8.33%(P<0.05),低蛋白Ⅱ组和高蛋白V组差异不显著(P>0.05)。新城疫抗体滴度:中蛋白组最高,分别比低蛋白组和高蛋白组高10.52%、7.93%、2.90%、3.66%(P<0.05),高蛋白Ⅳ组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中蛋白日粮在塞北乌骨鸡的肠道内环境、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方面为较理想的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能量蛋白水平日粮对崂山奶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12只健康的经产崂山奶山羊,分为4组,即高能高蛋白组(简称HH组)、高能低蛋白组(简称HL组)、低能高蛋白组(简称LH组)和低能低蛋白组(简称LL组),每组3只,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HH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LH组和LL组(P<0.05),进食氮、尿氮、粪钙、进食磷显著高于LL组(P<0.05),HH组和LH组的尿氮、粪钙显著高于HL组和LL组(P<0.05);HL组尿氮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HH组和LH组的肌酐(CRE)显著低于HL组(P<0.05);HH组乳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表明,高能量水平(NE=5.3 MJ/kg)有利于提高崂山奶山羊的采食量和产奶量,低蛋白水平日粮(CP=12.5%DM)可提高氮的表观消化率4%~5%,有利于氮的消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2个品系母鸡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后代肌纤维发育及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MSTN)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通过对高、低脂系肉种鸡饲喂3个蛋白水平(分别是NRC肉种鸡饲养标准蛋白水平的80%、100%、120%)的日粮,子代饲喂正常蛋白水平日粮,研究母体效应对后代肌纤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母代高蛋白日粮可显著提高子代1日龄肉仔鸡初生体质量(P<0.05),但屠宰日龄肉仔鸡体质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母代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子代胸肌肌纤维直径逐渐减小,且低蛋白组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和高蛋白组(P<0.05),2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随着母代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胸肌肌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且低蛋白组显著高于正常蛋白组和高蛋白组(P<0.05),2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母代高蛋白日粮有降低MSTN mRNA表达量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低脂系肉仔鸡高蛋白组21日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和低蛋白组(P<0.05).结果表明,母代高蛋白日粮可提高后代初生体质量,且高蛋白日粮有降低胸肌中MSTN mRNA表达量的趋势;母代低蛋白日粮可显著降低后代肌纤维直径提高肌纤维密度,从而改善肌肉品质.品系对肌纤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冷季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接近(200±20)kg的牦牛108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2头牦牛。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能量×蛋白)。能量水平分别为:低能(LE:9.5 MJ/kg)、中能(ME:10.6 MJ/kg)、高能(HE:11.7 MJ/kg);蛋白水平分别为:低蛋白(LP:12%)、中蛋白(MP:14%)、高蛋白(HP:16%)。试验共设计9种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中能中蛋白组为对照组,其余8组为处理组。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牦牛平均日增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中能低蛋白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中能低蛋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31.23%。日粮能量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采食量作用显著(P<0.05),高能中蛋白组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低能高蛋白组牦牛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P<0.05);中能低蛋白组牦牛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能高蛋白组牦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P<0.05)。中能低蛋白组牦牛的养殖收益最高,高于对照组802%。研究表明,冷季育肥牦牛推荐日粮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0.6 MJ/kg、蛋白含量为1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水平对淮猪育肥后期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头体重相近的淮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即低蛋白组(11.96%)、中蛋白组(13.04%)和高蛋白组(14.16%),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为138 d。结果表明,1)各组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蛋白组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各组猪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2)各组的肌肉pH、肉色评分、失水率以及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和肌苷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蛋白会显著提高肌肉粗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P<0.05);3)高蛋白组猪肌肉中的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4)低蛋白组的血清中ALB含量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随着蛋白水平提高,血清中的BUN含量有升高的趋势(P=0.085)。根据本试验结果,饲粮粗蛋白水平为13.04%对淮猪育肥后期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取土鸡I组(对照组)437只、II组436只和III组433只,日粮分别为同代谢能低蛋白(代能量为2850Kcal/kg,CP=16%),同代谢能中蛋白(代能量为2850Kcal/kg,CP=17%)和同代谢能高蛋白(代能量为2850Kcal/kg,粗蛋白=18%)。三组试验结果表明,三黄鸡、土鸡中蛋白组的产蛋率与低蛋白组差异极度显著(P≤t0.01),三黄鸡中能高蛋白组体重与高能低蛋白组差异显著(0.05≥P〉0.01),土鸡中能高蛋白组与高能低蛋白组差异极度显著(P≤t0.01),土鸡高能低蛋白组产蛋率与低能中蛋白组差异显著(0.05≥P〉0.01),三黄鸡低能中蛋白组与高能低蛋白组差异显著(0.05≥P〉0.01)外,其他各组间种蛋合格率、蛋重、体重、体重均匀度、耗料量虽有不同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选取12头处于泌乳前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日粮A组(低能低蛋白)比较,B组(高能高蛋白)产奶量提高15.5%,乳脂率提高0.83个百分点,每头牛日增效益5.53元,均呈显著差异(P<0.05);C组(低能高蛋白)产奶量下降2.9%,乳脂率提高0.38个百分点,每头牛日降效益0.97元,差异均不显著(P>0.05);D组(高能低蛋白)产奶量提高12.1%,乳脂率提高0.78个百分点,每头牛日增效益4.53元,均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选用平均体重为(52.12±5.72)kg的3岁辽宁绒山羊种母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8%(低蛋白组)、10%(中蛋白组)和12%(高蛋白组)的试验日粮,试验期3个月.结果表明:在各月份,蛋白质的消化率均随日粮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中蛋白组能量消化率显著高于高、低蛋白组(P<0.05),高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中蛋白组整个情期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均高于高、低蛋白组: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的产羔率高于低蛋白组;不同蛋白水平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10、11月份中、高蛋白组的绒伸直长度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各月高蛋白组绒细度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中蛋白组与低蛋白组、高蛋白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长期杜×寒F1代肉羊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4种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分别为低能低蛋白组(1组)、高能低蛋白组(2组)、低能高蛋白组(3组)、高能高蛋白组(4组),测定杜×寒F1代育肥羊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对育肥羊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营养物质消化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4组的可消化粗蛋白、净蛋白利用率显著高于1,2,3组(P0.05);4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消化能代谢率最高,显著高于1组(P0.05);4组的增重收益及毛收益最高。说明日粮能量水平为11.92 MJ/kg、粗蛋白含量为11.52%的高能高蛋白(4组)日粮最适合饲喂本地杜×寒F1代肉羊。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种猪的胴体及肉质性状表现。选取健康、体重30 kg左右的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母猪各12头,按品种(品系)分成4个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期83天。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结果表明(1)长白组皮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组(P<0.05);大白组体长最长,胴体直长显著高于长白组和杜洛克组,胴体斜长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杜洛克组后腿比和皮率最高,后腿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皮率显著高于长白组和大白组(P<0.05),背膘厚最低,显著低于长白组(P<0.05);巴克夏组瘦肉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脂肪率最高,显著高于大白组和杜洛克组(P<0.05)。(2)肉色和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宰后1小时和24小时背最长肌pH值均以巴克夏组最高(P<0.05)。宰后1小时的L*值,大白组最低,其次是巴克夏组和长白组,杜洛克组最高,各组间的L*值、a*值和b*值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小时的L*值,长白组最高,并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各组间的a*值和b*值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新美系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胴体性状表现相近且优于巴克夏猪,而巴克夏猪的肉质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选择54头健康断奶的50日龄50%野猪血缘的特种野猪为试验用猪(平均体重为7.92±0.61 kg),日粮消化能分为12.76,13.17和13.6M J/kg 3个水平;蛋白含量分为14%,16%和18%3个水平,采用3×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9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在舍饲条件下,特种野猪生长期的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要量。结果表明:在日粮表观消化率方面,不同能量水平对于总能、粗蛋白、干物质,高能组和中能组比低能组分别提高3.66%和2.55%(P<0.05),3.26%和1.29%(P<0.05);3.01%和1.74%。不同蛋白水平对于总能、粗蛋白、干物质,高蛋白组和中蛋白组比低蛋白组分别提高1.95%和1.36%(P<0.05);2.01%(P<0.05)和0.7%;1.55%(P<0.05)和0.92%。生长性能方面,不同能量水平中,中能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高能组与低能组(P<0.05),高能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中能、低能组(P<0.05),对于料肉比,高能、中能组显著低于低能组(P<0.05)。不同粗蛋白水平中,对于平均日采食量,低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高蛋、中蛋白水平(P<0.05),对于料重比,低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高蛋白、中蛋白水平(P<0.05)。总之,日粮消化能在13.17 M J/kg和粗蛋白在16%水平有一个较好的生产性能,更能适应广西特种野猪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胴体性状及部分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60头日龄、胎次相近,体重在60 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肉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复合酶Ⅰ组、复合酶Ⅱ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期为58 d,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酶Ⅰ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复合酶,复合酶Ⅱ组饲喂基础日粮+2.0‰复合酶,阳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2‰酶制剂。试验表明:①生长性能方面,复合酶Ⅰ组试末均重(BW)、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BW、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9%、12.45%,F/G降低了11.2%;②胴体性状方面,各组间屠宰率、胴体重、胴体长、皮率及骨率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酶Ⅰ组的背膘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皮厚、板油重及肥肉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眼肌面积略高于对照组(P>0.05);③肉品质方面,各组间肉的pH值、L*值及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Ⅰ组有提高的趋势;复合酶Ⅰ组肉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可改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以1.0‰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猪选择与分组选用同期出生,常规断奶后转群(60日龄)的杜长约金四元杂交猪48头。按窝别、性别及体重均等搭配,随机分为高能高蛋白、高能中蛋白、高能低蛋白;低能高蛋白、低能中蛋白和低能低蛋白6组,每组8头。体重经F检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二) 饲粮配合为了研究能量和蛋白质对饲喂效果的影响,尽量保证除饲粮的能量、蛋白水平有差别外,其它成份都相一致。配方见表1。饲粮定期配合,以保证其新鲜,防止霉变。  相似文献   

15.
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褐壳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鹏  郭宏 《饲料工业》2001,22(10):22-24
试验选用23周龄伊莎褐648只,根据体重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7个重复。日粮分别为高能低蛋白(能量11.28MJ/kg,蛋白15.60%),高能高蛋白(能量11.28MJ/kg,蛋白16.50%)和低能高蛋白(能量10.60MJ/kg,蛋白17.50%)。试验从25周龄~55周龄,一共217d,分为2个阶段:25周~40周和41周~55周。高能低蛋白组,高能高蛋白组和低能高蛋白组在各试验期的试验结果分别为:试验前期:产蛋率81.11%、81.37%和77.58%。体增重138.3g、94.2g和61.9g;采食量126.4g、127.3g和124.1g;蛋重61.7g、62.2g和62.7g;料蛋比2.52、2.53和2.54;经统计分析,各组间产蛋率、体增重、采食量、蛋重和料蛋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产蛋率81.75%、83.59%和82.96%;体增重177.5g、147.3g和120.8g;采食量117.8g、121.2g和127.7g;蛋重65.7g、65.6g和65.7g;料蛋比2.18、2.20和2.34。经统计分析,除高能低蛋白组,高能高蛋白组的采食量与低能高蛋白组差异显著(P<0.05)外,各组间产蛋率、体增重、蛋重和料蛋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在整个试验期内的试验结果分别为:产蛋率81.43%、81.48%和80.27%;体增重315.8g、241.5g和182.7g;采食量122.1g、124.2g和125.9g;蛋重63.8g、64.0g和64.3g;料蛋比2.35、2.38和2.44。经统计分析,除高能低蛋白组的体增重?  相似文献   

16.
选择年龄、体质量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中蛋白日粮,低蛋白日粮和高蛋白日粮).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和半腱肌组织IGF-Ⅰ基因的表达,随着口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IGF-Ⅰ表达量增加.但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中,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均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在半腱肌组织中,高蛋白组极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1),而中蛋白组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4):721-727
试验采用单因子方差设计,选用450只40日龄塞北乌骨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各试验组日粮蛋白分别为低蛋白Ⅰ组(15.5%),低蛋白Ⅱ组(16.0%),中蛋白Ⅲ组(16.5%),高蛋白Ⅳ组(17.0%)和高蛋白Ⅴ组(20.7%)。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塞北乌骨鸡的产蛋率和料蛋比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产蛋率:中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料蛋比:中蛋白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蛋白、白蛋白和葡萄糖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血清中T_4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T_3,IGF-Ⅰ和GH有显著影响(P<0.05)。IgG:中蛋白组最高,与高蛋白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比低蛋白组两组和高蛋白Ⅴ组高22.63%,12.41%,10.95%(P<0.05)。IgA:中蛋白组最高,显著高于低蛋白Ⅰ组、高蛋白组,分别为16.32%,12.93%,17.01%(P<0.05);IgM:中蛋白组最高,分别比低蛋白Ⅰ组,高蛋白Ⅳ组,Ⅴ组显著高5.32%,2.37%,3.55%(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性能:中蛋白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质量、腿肌质量、胸肌率和腿肌率没有规律性变化。由此可知:中蛋白日粮对塞北乌骨鸡产蛋性能、血液常规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最佳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8.
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年龄、体质量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中蛋白日粮(150 g.d-1)、低蛋白日粮(112.5 g.d-1)和高蛋白日粮(187.5 g.d-1)。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F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和半腱肌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FAS表达量降低。FAS基因表达量在各组织间有差异,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中,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组显著低于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P0.05);在半腱肌组织中,中蛋白组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高蛋白组极显著低于低蛋白组(P0.0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中应用玉米替代象草,增加能量水平对肉牛生长、消化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肉牛育肥过程中合理使用能量饲料提供依据。选取30头21月龄左右的杂交公牛[(449.4±45.7)k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低能组、中能组和高能组,对应饲粮干物质中玉米和象草的含量分别为12.5%、22.5%、32.5%和60.0%、50.0%、40.0%,每组10头。试验期45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40 d。正试期内测定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并计算经济效益;最后5 d用全收粪法测定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后2 d分别于晨饲前及晨饲后2.5、6.0 h测定瘤胃液pH;最后1 d采集血液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平均日增重以高能组最高(1.31 kg/d),中能组次之(1.21 kg/d),低能组最低(0.96 kg/d),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为高能组中能组低能组,高能组与低能组差异显著(P0.05),而料重比则反之;2)晨饲前瘤胃液pH以高能组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能组、中能组晨饲后2.5和6.0 h瘤胃液pH显著低于低能组(P0.05);3)经济效益以低能组最低,低能组毛盈利分别比高能组和中能组低46.10%和40.28%;4)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得出,肉牛育肥期以象草为唯一粗饲料时,提高饲粮中玉米含量以增加能量水平提高了肉牛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平均日增重和经济效益,降低了料重比;当饲粮中玉米含量达32.5%时对瘤胃发酵和肉牛健康也无不利影响,具有最大的养殖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蜀宣花牛牛肉营养价值和风味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将15头体重为(352.6±28.0)kg、6月龄的健康蜀宣花牛公犊牛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高能低蛋白组(HELP组),B组为低能高蛋白组(LEHP组),C组为低能低蛋白组(LELP组),每组5个重复,试验期为360 d,屠宰后取12~13肋间背最长肌测定肌肉中的粗蛋白、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三组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苦味氨基酸含量较A组高12.67%(P0.05),较B组高8.51%(P0.05);三组的肌苷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降低苦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而起到改善肉质风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