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以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TEM1型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采用SDS消除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质粒,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条带,药敏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前后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敏感,对大观霉素中敏,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检测出TEM1型耐药基因;试验菌株经7.5g/L的SDS处理至第3代时,质粒条带有明显的减少,TEM1型耐药基因消失,并且恢复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说明耐药质粒已经成功消除。  相似文献   

4.
鹅大肠杆菌病(Goose disease,GED)是由鹅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2012年2月底,重庆市万州区某郎德鹅场有4 300多只鹅发生了以精神沉郁、拉稀、呈急性发病死亡为特征的病例。对该病例进行了病原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在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及生化特性上与大肠埃希氏菌相符,故将该分离株鉴定为鹅大肠埃希氏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等2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甲氧苄啶、青霉素、利福平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从河北省围场县采集的健康肉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溶血性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4个毒力基因和12个耐药基因,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116份健康的肉牛鼻腔中分离鉴定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9.8%;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6株菌同时携带LEE(Ler、eaeA)毒力基因,携带率26.1%,18株同时携带高致病性毒力基因HPIirp2、fyuA,携带率78.3%,6株同时携带LEE和HPI毒力基因,携带率为26.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TEM、aadA1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最高,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结果表明,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普遍存在于健康肉牛鼻腔中,HPI毒力基因和β-内酰胺类和耐链霉素类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对河北省围场县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肉牛养殖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锦州某奶牛养殖场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情况。对该场进行患病乳样采集、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筛选。结果表明,该场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共得到乳房炎大肠埃希菌分离株36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噻呋和头孢唑啉敏感;对分离株进行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筛查结果表明,sul1、sul2、sul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76.0%、17.1%和0%,说明sul1基因为该场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药物主要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仔猪细菌性腹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流行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5个地(州)市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128份腹泻仔猪肠道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动物试验鉴定菌株的致病性,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通过药敏纸片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研究,采用PCR技术检测各致病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21株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以O138、O87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超过40%,分离鉴定的21株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达20%以上;本试验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2种耐药相关基因,沙门氏菌共检出10种耐药相关基因,两种细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达60%以上,且均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宁夏地区羔羊腹泻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采集腹泻羔羊肛拭子90份,开展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78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氟苯尼考、青霉素类、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78.21%~94.87%)。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腹泻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耐药现象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某兔养殖场病死兔的病原菌,从病死兔胃部及肠道中分离得到疑似病原菌,经16S分子鉴定,结果为魏氏梭菌和大肠埃希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敏感药物筛选试验,结果显示:魏氏梭菌对氧氟沙星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区致鸡肝炎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及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唐山地区无菌采集临床上疑似大肠埃希菌病鸡的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特性观察、形态学检查和生化试验及动物试验结果,鉴定出致鸡肝炎的大肠埃希菌18株。将分离的1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12种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氨基糖苷类高度敏感,其中对硫酸新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100%;对青霉素类耐药程度较高,甚至对先锋V具有较严重的抗药性,其高敏感率接近0%;对喹诺酮类抗生素、黄连素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联合用药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新霉素和头孢拉定联合用药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特别明显。临床试验证明硫酸新霉素和头孢拉定联合用药对大肠埃希菌预防保护率高达94%,治疗率在84%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并确定病原,无菌采集15份腹泻犊牛粪样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和致病性分析等方法鉴定分离菌株,利用大肠杆菌16SrRNA通用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其他菌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相似文献   

12.
何博 《四川畜牧兽医》2010,37(3):26-27,30
从患病死亡的旧院黑鸡病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最终鉴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选用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对该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敏感;对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卡那霉素、环丙沙星中敏;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3.
为进行一例鸡源致病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疑似大肠杆菌患病蛋鸡肝脏、脾脏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利用培养特性检查、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鉴定、生化特性考察、PCR鉴定、测序分析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一株致病型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丁胺卡那敏感。建议使用丁胺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诊断吉林养殖场一例病死貉的病原,本试验运用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血液涂片镜检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死貂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及血液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该分离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为两端钝圆的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其能分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产气,对于M-R试验、吲哚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结果为阳性;其16S rR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已知大肠杆菌序列同源性达99%;动物致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病貉抗凝血进行涂片镜检证明有血虫感染,且红细胞感染率达98%以上。综上所述,该病貉感染的病原菌株为大肠杆菌且该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同时病貉患有血虫病,并导致了其生长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导致新疆某规模化奶驴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生化鉴定管和16S rRNA的PCR扩增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耐药性,D600 nm值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最后分析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粉红色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长出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生化鉴定分离株的葡磷胨水、赖氨酸、鸟氨酸、棉子糖、山梨醇、侧金盏花醇、木胶糖试验均呈阳性,而苯丙氨酸和硫化氢试验均为阴性;PCR扩增后测序得到205 bp的1号菌株和203 bp的2号菌株,其特性符合大肠杆菌的特性;药敏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链霉素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生长曲线表明,分离株在2~16 h时为高度繁殖期,16~32 h处于稳定期,32 h以后开始进入衰退期;1号菌株与2号菌株同源性高达99%,1号菌株与大肠杆菌11J和RCB800的同源性最高(100%);2号菌株与大肠杆菌675SK2和DTU-1的同源性最高(100%);由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1号菌株与大肠杆菌11J和RCB800处于同一个小分支,2号菌株与大肠杆菌675SK2和DTU-1处于同一个小分支。因此,导致本次驴乳房炎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导致驴乳房炎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湛江养鹅场发生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鹅无菌采集病料,分离鉴定出8株大肠杆菌,其中,O86K61 4株,O44K74 3株,1株未定型,上述菌株均不产生内毒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先锋霉素、磺胺嘧啶、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呈交叉耐药;对万古霉素、新霉素、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不敏感。上述结果提示,同一发病鹅场存在着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并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查阅文献资料设计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绿脓杆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6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通用引物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的寡核苷酸探针及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的特异引物,并用这3种特异引物扩增片段的纯化产物作为这3种链球菌的检测探针。在引物对样品中细菌的相应基因片段扩增的同时进行靶基因的生物素标记,扩增的产物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探针进行杂交,酶联、显色后根据芯片扫描仪的判读结果来确定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感染的种类。结果表明,建立的以16S rDNA为对象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的检测出以上6种细菌,整个检测过程需要6h~7h,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快速的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鉴定发病鹌鹑的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方法:从发病鹌鹑的肝脏和心脏等组织,分离细菌,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复达欣、新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复达欣、新霉素、氟哌酸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药敏试验结果为规模化鹌鹑养殖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从天津地区分离到的71株鸡大肠杆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包括致病性、血清型、耐药特性和免疫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60株为致病性菌株,占分离菌株的84.5%;60个致病性菌株共定型出45个菌株,分属O1、O2、O5、O6、O20、O45、O53、O74、O75、O78、O88、O89、O92、O107、O111、O145等16个血清型,其中O78、O88、O2、O45、O53和O145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73.4%;试验菌株具有广泛的耐药性,60个致病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免疫原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O2、O78、O88血清型菌株均可对相同血清型菌株提供很好的保护,但3个血清型菌株之间缺乏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宁夏吴忠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采集56份罹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3.2%和14.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对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