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防效果的影响,为利用抗逆性强、耐存储的芽孢杆菌研发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750 kg/ha)和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750 kg/ha)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越冬前和孕穗期的小麦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调查小麦根部孢囊线虫侵染情况、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在孕穗期极显著(P<0.01,下同)增加冬小麦的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次生根数、分蘖数、孕穗数、穗粒数、公顷穗数和千粒重(P<0.05,下同),但对株高和穗长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孢囊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土壤有效孢囊数量较CK极显著减少39.02%.与CK相比,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冬小麦平均显著增产44.6%,但与常规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底施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但有改善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和增产的作用,而且对冬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以中药渣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了中药渣有机肥、常规化肥、畜禽粪便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在播种前施用中药渣有机肥(粉末)6 750 kg/hm~2与耕层土壤混匀能增加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常规施肥对照平均增产434.65 kg/hm~2,增产率为7.24%;较空白对照增产1 213.45 kg/hm~2,增产率为23.21%。经方差分析可知,播种前施用中药渣有机肥(粉末)6 750 kg/hm~2处理与常规施肥及空白对照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在水稻田的施用剂量和促生效果,进行了相关的大田试验。本试验在常规施肥和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上设置了M1(CK),M2 (30 kg/hm2),M3 (75 kg/hm2)和M4 (120 kg/hm2)4个梯度的促腐菌剂施用剂量,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对水稻成产因素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不仅可以促进秸秆降解,且对每公顷水稻的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组M1相比,M3 (75 kg/hm2)组促产效果最好,其中每公顷穗数为466.35万穗,比对照提高了16.09%;穗粒数为86.03比对照提高了12.12%。在实际产量方面M3组为7510.35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2.94%。土壤理化性质表明,促腐菌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93.33%、18.13%和46.93%。该试验评价了施用不同剂量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对小麦秸秆在水稻田降解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一体化氮肥运筹对矮抗5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04-1307
为研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条件下周年氮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对冬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以矮抗58为材料,周年氮肥用量设300,450,600 kg/hm~2共3个水平,小麦、玉米间的氮肥分配设4∶6,5∶5,6∶4共3个比例。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范围内,冬小麦群体数量与氮肥水平呈正相关,全年总产量与当前麦季氮肥施用水平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当小麦季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拔节期之后群体数减少、干物质量降低、小麦及全年产量下降。全年施氮肥450 kg/hm~2以及小麦、玉米间的氮肥为5∶5的分配比例有利于矮抗58及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5.
商品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验证和评价商品有机肥的应用效果,在小麦上进行了商品有机肥不同施用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增施不同数量商品有机肥,小麦出苗整齐,有效分蘖增加,穗数、穗粒数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小麦的成产因素。为了兼顾产量和效益,建议在当地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商品有机肥1 500~2 250 kg/hm~2。  相似文献   

6.
张玲  王霞  曹环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6,(34):130-131
[目的]探讨灌云县东部地区小麦磷肥效应。[方法]在固定施氮315 kg/hm~2、施钾45 kg/hm~2的条件下,逐渐增加磷肥施用量(0、45、90、135、180 kg/hm~2),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施磷90 kg/hm~2的处理下,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达最高,理论产量最高,达8 828.10 kg/hm~2。与无肥区相比,施磷90 kg/hm~2的处理下,小麦增产率为72.5%,增收4 890元/hm~2,均达到最大值,且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结论]灌云县东部地区小麦最适宜施磷量为90 kg/hm~2为。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的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有所增加;但小麦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试验表明在中等肥力(尿素212.5 kg/hm~2,磷酸二铵305.0 kg/hm~2,硫酸钾48.5 kg/hm~2)的情况下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适宜盐碱砂土地小麦种植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选用淮麦33为供试品种,通过调整不同生育期肥料施用类型及用量,制定不同的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的最佳施肥模式。[结果]基肥为复合肥37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225.0 kg/hm~2的施肥模式(1)相较于基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87.5 kg/hm~2的施肥模式(2),在植株形态、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理论产量和投入产出比较高。[结论]处理(1)是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小麦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不同剂量恩本牌(ZT-08益生菌)生物肥料在小麦种植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小麦基施恩本牌(ZT-08益生菌)生物肥料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益生菌能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增加单株分蘖,确保基本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ZT-08益生菌75 kg/hm~2增幅只有2.73%,施用ZT-08益生菌150 kg/hm~2增幅达12.61%,且表现出ZT-08益生菌施用量越大其产量越高,因此此类土壤推荐益生菌施用量以150~2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研究涡阳县小麦的最佳施肥量、基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土壤有效锌丰缺指标,提出本区域小麦推荐施锌数量和施肥方法,为肥料配方、科学施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依据,2015年在涡阳县城东镇进行了小麦施用锌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的纯N(225 kg/hm~2)、P_2O_5(105 kg/hm~2)、K_2O(60 kg/hm~2)的基础上,增施锌肥(元素锌)30.0 kg/hm~2,可增产小麦300 kg/hm~2,增产率为4.18%,增加纯收益390元/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适宜肥料用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了氮、磷、钾肥料的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穗数与产量增加,千粒质量下降,小麦产量在氮肥用量超过150 kg/hm~2后稳定在8 442~8 474 kg/hm~2;随磷肥用量增加,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617 kg/hm~2,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化不大,过量施用磷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减产幅度达5.1%;钾肥用量对小麦穗数、产量影响不显著,但随施钾量的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下降。[结论]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季节肥料适宜用量为氮肥225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小麦合理高效的施肥配方,2018—2019年在五河县开展了小麦减量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在小麦生理性指标上增产效果显著,施用有机肥区产量可达9 000 kg/hm~2以上;而在无有机肥区,产量仅略高于7 500 kg/hm~2,二者相差近1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一喷三防”施用不同叶面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摸清小麦"一喷三防"叶面肥在豫西丘陵地区增强冬小麦抵御干旱、低温、冷冻等不良天气的能力及改善小麦的成产因素、提高单产等方面的作用,渑池县农业畜牧局于2017年3—6月,在渑池县原种场试验田进行了小麦"一喷三防"施用不同叶面肥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喷洒喷施宝叶面肥600 m L/hm~2+水1 800 kg/hm~2、天达植物营养液600 m L/hm~2+水450 kg/hm~2、易普朗叶面肥600 m L/hm~2+水450 kg/hm~2,在小麦灌浆初期喷洒喷施宝叶面肥600 m L/hm~2+水1 800 kg/hm~2+1.8%阿维菌素杀虫剂750 g/hm~2+4%多菌灵杀菌剂1.5 kg/hm~2,天达植物营养液600 m L/hm~2+水450 kg/hm~2+1.8%阿维菌素750 g/hm~2+4%多菌灵1.5 kg/hm~2、易普朗叶面肥600 m L/hm~2+水450 kg/hm~2+1.8%阿维菌素750 g/hm~2+4%多菌灵1.5 kg/hm~2,可增加小麦的茎粗、株高和穗长,能增强冬小麦抵御干旱、低温、冷冻等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小麦增产率分别为18.32%、12.69%和10.88%。因此,该3种叶面肥施肥方式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砂泥田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方案设计,对砂泥田小麦施肥模型与推荐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施N 204kg/hm~2、P_2O_5 91.5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施N178.5kg/hm~2、P_2O_5 84k/hm~2。推荐施肥量为施N178.5~204kg/hm~2,P_2 O_5 84~91.5 kg/hm~2。产量为7 216.5 kg/hm~2的小麦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指标为成穗684.75万穗/hm~2,每穗结实28.6粒,千粒重41.86g。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微生物菌剂对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作用,利用筛选分离出的化感物质降解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拮抗菌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菌剂处理对连作花生生长、生理特性等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T0(不施用菌剂)、T1(细菌处理)、T2(真菌处理)、T3(复合菌剂处理)。结果表明:施用菌剂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花生的光合能力,以复合菌剂处理最为显著;复合菌剂的加入能显著提高花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开花下针期是生物量快速积累时期,地上部生物量符合Logistic方程,与T0相比,施菌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花生生物量;复合菌剂处理荚果产量两年分别达3 608.7 kg/hm~2和3 486.4 kg/hm~2,较T0处理分别提高336.3 kg/hm~2和368.1 kg/hm~2。复合菌剂的施用能有效促进花生生长,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亲土一号"生物能复合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其不同用量对土壤养分和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施"亲土一号"生物能复合肥可提升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的含量,提高土壤pH,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基施"亲土一号"生物能复合肥可提高小麦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升小麦产量,其中以基施"亲土一号"生物能复合肥600 kg/hm~2的小麦经济效益最高,比空白对照增收1 525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小麦后期施用粒肥对其产量的影响,在上农二队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式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后期施用穗粒肥可以通过增加粒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不施穗粒肥对照相比,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实收产量增加309 kg/hm~2左右。增产效果主要体现在千粒重上,千粒重增加2.6 g;但对提高穗数、每穗实粒数没有明显效果。施用穗粒肥处理小麦增加效益为673.62元/hm~2,穗粒肥尿素肥料成本为255元/hm~2,机械作业费用为45元/hm~2,施用穗粒肥处理净效益较不施穗粒肥对照高373.62元/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小麦种植筛选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方法]设置3种种植密度与5个肥料配比施用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小麦宁春52号的影响。[结果]分蘖期与拔节期,相对较高的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最高,而在挑旗期,相对较低的播种密度A1(450万株/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在各生育期相对较高的施肥水平(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135 kg/hm~2)叶面积系数整体较高;分蘖成穗率在A2(495万株/hm~2)下整体最高,在B3施肥水平(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钾肥135 kg/hm~2)处理下相对最高;较高播种密度A3(540万株/hm~2)、较低的施肥水平B1(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55 kg/hm~2,钾肥0 kg/hm~2)既适合该品种的高产要求,也符合高肥力土壤的低施肥需要。[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的播种与施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深松(深度30 cm)分层(0~15 cm为上层,15~30 cm为下层)施肥播种对小麦花后主要农艺性状、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2017~2018年小麦季以冀麦585为试验材料,在底肥N、P2O5、K2O施用量均为120 kg/hm2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种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处理,以常规耕作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生长后期旗叶特征、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深松分层施肥处理虽然在中后期延缓叶片衰老方面不及CK,但对改善小麦农艺性状、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效果较好,能够显著促进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多,明显提高产量。其中,上层施用磷(P2O5)钾(K2O)肥均45 kg/hm2+下层施用磷钾肥均75 kg/hm2的基础上,仅上层施氮(N)肥120 kg/hm2或者上层施氮45 kg/hm2+下层施氮75 kg/hm2效果均较好,二者产量可以达到8 777.8~8 808.6 kg/hm2且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深松分层施肥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20.
尿素施用量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最敏感的因素,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尿素施用量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阿克苏地区春小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效小穗数、穗长都不断增长,产量也明显提高,施氮量320kg/hm~2最有利于春小麦的产量积累,合理施氮肥有利于春小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