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粉圆配方工艺条件,为软糯口感粉圆的加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0.6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粉圆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建立了感官评分(Y)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A)、黄原胶添加量(B)和瓜尔豆胶添加量(C)的二次回归方程: Y=89.9-0.18A-0.79B-0.22C+0.36AB+0.92AC+2.06BC-1.78A2-2.14B2-1.03C2。各因素对粉圆感官评价的影响排序为黄原胶添加量>瓜尔豆胶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粉圆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粉圆制作的最优配方为:预糊化淀粉添加量0.07%、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08%、黄原胶添加量0.05%、瓜尔豆胶添加量0.05%,在此条件下,粉圆感官评分91.4分,与模型预测值(89.9分)接近,且弹性(0.671)、咀嚼性(426.5 gf)、硬度(807.2 gf)、粘结性(1644 gf·mm)和内聚性(0.788)等质构数据相对较好。【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粉圆制作配方可有效提高粉圆感官品质,表现出粉圆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薄膜包衣粉是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滑石粉、二氧化钛为原料,经配料、研磨分散、混合等工序制成.该研究以包衣膜的抗拉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薄膜包衣粉最优成膜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优水平分别为固型物含量22%、干燥时间4.5h、干燥温度40℃.影响包衣膜成膜条件的主次顺序为:固型物含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交互项AB、AC、BC影响显著;薄膜包衣粉的最优成膜条件为:固型物含量21.2%、干燥时间4.5h、干燥温度38℃;优化验证结果抗拉强度为436.26MPa.  相似文献   

3.
[目的]可食用膜作为一种软包装材料,需要对其进行封口制袋。[方法]选取封合温度、封合压力和黏合剂浓度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运用响应面法对可食用膜封口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可食用膜封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封合温度131℃、封合压力0.4 MPa、黏合剂浓度25%、封合时间1.5 s时,薄膜的封合强度达到18.09 N/15 mm。[结论]普鲁兰、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可食用膜具有良好的封合特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成膜基材,制备出可食膜,研究成膜材料配比(SPI∶CS)、甘油添加量、pH和干燥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SPI∶CS的减小,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WVP先减小后增大,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最佳配比为3∶3;随着甘油添加量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先减小后增大,甘油最佳添加量为2.0%;随着pH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变化不显著,膜液最佳pH为3;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WVP逐渐增大,最佳干燥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的制备工艺,为可食性包装膜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成膜基础材料,采用流延法制备可食膜,以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可食膜进行性能表征.[结果]各因素对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物理性能的影响排序为壳聚糖浓度>甘油浓度>CMC浓度>褐藻多酚浓度,其中壳聚糖浓度和甘油浓度对可食膜的物理性能影响显著(P<0.05).优化后的可食膜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1.5%、甘油浓度1.0%、褐藻多酚浓度0.4%、CMC浓度2.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可食膜物理性能较好,其平均拉伸强度为24.78 MPa,断裂伸长率为36.94%,水蒸气透过率为0.445 g·mm/(m2·h·kPa),综合评分69.06分.复合膜各组分间相容性较好,膜表面平整致密.[结论]优化工艺制得的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微观结构,为研发新型可食性包装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乳清浓缩蛋白为基质、黄原胶作为增稠剂、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可食用膜,包裹在新鲜草莓表面,以期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同时,探讨了乳清浓缩蛋白浓度、黄原胶添加量和膜液pH值对蛋白膜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优化制备可食用膜的原料配比和工艺参数,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清浓缩蛋白12%、黄原胶添加量0.3%、pH=7。此时,可食用膜具有膜厚度低、透湿系数低及溶解率适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玉米淀粉添加量、乙醇浓度、pH、甘油添加量、预热处理温度等成膜因素对谷朊粉与玉米淀粉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制得复合膜的特性包括透光率、拉伸强度(TS)、断裂伸长率(E)、水蒸气透过率(WVP)对复合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玉米淀粉/谷朊粉复合比为13.5/1.5、乙醇浓度50%、pH 10、甘油的添加量2%、预热处理温度为70℃时,制得复合膜的TS为2.74 MPa、E为214%、WVP为2.23×10-11 g/m.s.Pa。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虾壳酶解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虾壳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3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水解度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酶解温度53℃、酶添加量0.85%、酶解时间3.5 h,此条件下虾壳的水解度达到最大值.该条件下虾...  相似文献   

9.
以脱乙酰魔芋葡甘聚糖(Da-KGM)和κ-卡拉胶为主要原料,甘油为主要辅料,制备复合可食性膜,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其主要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魔芋葡甘聚糖(KGM)的脱乙酰度、Da-KGM与κ-卡拉胶比例(质量比)、Da-KGM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复合可食性膜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系数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Da-KGM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制备参数为Da-KGM添加量1.01%、甘油添加量0.43%、加热温度68.72℃、加热时间28.78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可食性膜的断裂伸长率为25.48%,水蒸气透过系数为4.19 g·mm/(m~2·h·kPa)。该研究可以为后续的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高强度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包装膜,通过对各成分添加量的分析,寻找最佳工艺条件.就CMC、聚乙二醇(PEG-400)和无水乙醇添加量对CMC包装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因素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对CMC膜的最佳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CMC膜的物理机械性能随CMC、PEG-400和无水乙醇添加量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响应面分析得到制备200 mm×200 mm CMC膜的最佳工艺参数:40 m L水中CMC 2.0 g,ω(PEG-400)=30%,无水乙醇添加量10 m L,此时膜的拉伸强度为19.53 MPa,断裂伸长率为39.82%.  相似文献   

11.
柳橙皮基可降解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型可降解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以柳橙皮为成膜基材,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柳橙皮膜,并探究了柳橙皮浓度、增稠剂浓度、增塑剂浓度对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橙皮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0.1%,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0.2%,甘油浓度为0.2%,此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主要指标:抗拉强度为24.08 MPa,断裂伸长率为15.73%,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686×10~(-12)g·cm·cm~(-2)·s~(-1)·Pa~(-1)。研究表明,柳橙皮成膜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交联淀粉和稻草秸秆纤维作为主料,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复合增强剂,甘油作为增塑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开发新型复合包装膜,确定成膜工艺参数和分析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玉米交联淀粉的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甘油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稻草秸秆纤维添加量为膜溶液1.0%,膜的性能最好。膜的拉伸强度19.67 MPa,断裂伸长率25.66%。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为成膜原料制备可食性膜。以干燥温度、甘油含量、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体积配比为单因素,分别探究其对可食性膜厚度、机械性能(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溶解度以及色度的影响。在单因素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3个因素均可对复合膜综合性能产生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可食性膜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甘油质量分数1.6%、成膜材料(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体积配比4.3∶3.7,优化后的复合膜抗拉强度为6.21 MPa,断裂伸长率为68.67%,水蒸气透过性为1.43×10-11g/(m·s·Pa)。通过水接触角测定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与扫描电镜对可食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分子相容性良好并克服了单一组分机械强度差及亲水性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稻草厌氧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稻草厌氧发酵工艺。[方法]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总固体(TS)含量、发酵温度、尿素添加量对稻草厌氧发酵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极显著,相关系数R~2=0.968 4,说明预测值和试验值之间拟合度较好。通过模型预测得到稻草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最优工艺组合为总固体含量6.37%,发酵温度32.64℃,尿素添加量4.28%,预期可能最大单位TS产气率236.60 m L/g,试验值为241.00 m L/g,二者相对偏差为1.82%。[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稻草厌氧发酵工艺参数可行,可以较好地预测单位TS产气率。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泥鳅多糖的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样品先在100 W的超声波仪中超声20min,然后在酶法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泥鳅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酶解作用温度50℃、酶解作用时间6h、中性蛋白酶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5.37%。  相似文献   

16.
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豆乳、CaCl2及凝乳酶3个因素对凝乳物性中硬度的影响,得到较佳双蛋白凝乳切割点,从而保证产品得率.使用质构仪利用一次下压法测定凝乳的硬度,利用二次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绘制响应面,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较优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在豆乳添加比例5.98%、CaCl2浓度为0.044%和凝乳酶添加量为7.0×10-3g·mL-1条件下,得到的凝乳硬度为63.926g.通过方差分析和判定系数检验,证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生产操作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以滤纸酶活力(FPA)作为响应值。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芯粉3.42%,牛肉膏添加量1.70%,吐温-80添加量0.08%,初始pH 5.04,此条件下发酵液中的滤纸酶活力为12.10 U/m L,较未优化条件下得到的最高酶活力7.03 U/m L提高了72.1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可食膜的制备过程以及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可食膜,本文以玉米淀粉溶液和壳聚糖溶液为成膜基材,以甘油为增塑剂,并添加花青素作为功能物质,制备得到可食膜,以机械性能、透光率、透油性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其制备工艺为3%壳聚糖,4%淀粉,10%花青素溶液,3.38%甘油,在此条件下,膜性能最好,其透光率为24.40%,透油率2.6×10-3g·mm/(cm2·d),抗拉强度为17.06 N,断裂伸长率为84%。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泥螺糖胺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泥螺糖胺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液料比、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泥螺糖胺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二次回归方程,确定泥螺糖胺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3个因素对泥螺糖胺聚糖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液料比。所建立的二次回归模型中失拟项的P值0.05,复相关系数为0.996 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经拟合得到泥螺糖胺聚糖提取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26.36+0.22A+0.75B+1.23C-0.052AB+0.097AC-0.390BC-0.72A2-0.47B2-4.10C2。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泥螺糖胺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V/W),酶解时间7.5 h,酶添加量0.80%,在此条件下泥螺糖胺聚糖提取率为0.265%。[结论]该研究为泥螺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多功能糖胺聚糖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马铃薯渣制备方便面油料包可食性膜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含水量为86.2%的鲜马铃薯渣为原料,以抗拉强度为主要指标,辅以厚度、感官指标等,通过单因素试验、复配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用马铃薯渣制备方便面油料包可食性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膜抗拉强度的主次因素为甘油添加量>膨化温度>硬脂酸添加量>海藻酸钠与琼脂复配比例。用鲜马铃薯渣制可食性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鲜马铃薯渣20 g,海藻酸钠与琼脂的复配比例为0.5∶0.5,硬脂酸的添加量为0.3 g,甘油为1.5 ml,水浴温度为80℃。[结论]用该工艺制膜测得膜的抗拉强度为118.82 kg/cm2,用其包装方便面油料膜在45℃,相对湿度60%下放置30 d没有渗油,在沸水中煮3~4 min可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