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滇中地区4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人口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以因子分析法探索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采用OLS和GWR探究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随距离衰变明显。2)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局部相关性不明显,各县域人口城镇化进程呈孤立态势。3)因子分析法确定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OLS模型发现三种因素对人口城镇化均具有正向拉动力,经济发展作用力最大,产业结构其次,农业生产的作用力最小。4)GWR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影响强度从北到南增强,农业生产影响强度从西到东增大,产业结构影响强度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增大。滇中县域需要提升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以此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揭示中国西部城镇化格局发展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成渝区变化较大,青藏高原区变化最小;就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要素趋于主导地位,政策、自然要素处于领先地位,人口素质及空间要素影响相对较少。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问题,应在政府指导下走科学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并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合理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引导城镇化发展,从而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特色小镇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社会不断关注的热点。在对特色小镇当前发展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基础上,利用GSC模型,从环境资源、基础设施、政府政策、资本资源和特色产业5个角度,研究特色小镇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其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特色小镇未来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设特色小镇,对中国优化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色小镇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经济发达、设施完善和环境优美的成熟特色小镇。本文选取法国依云小镇和格拉斯小镇,分析了其建设和发展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影响空间布局的人文和自然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  以浙江73个森林特色小镇、121个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的地理数据以及各市相关自然社会状况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相关性分析与核密度分析,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  浙江省73个森林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在浙北、浙东和浙南的小镇为均匀型,分布在浙西的小镇为凝聚型;从均衡性来看,不同地级市内的森林特色小镇数量分布合理,另外根据核密度值由密到疏的散布情况,可以将小镇分为3个主要梯队,其中湖州西部与北部为第1梯队,衢州中北部为第2梯队,丽水、温州和台州的部分区域为第3梯队。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山区分布、交通条件以及临近城市等因素对3个梯队的划分产生了影响。  结论  森林特色小镇的成长以当地林业产业为重要支柱,并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森林特色小镇沿山麓与山谷地带布置的趋势十分明显,且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小镇的落地发展,但地级中心城市对森林特色小镇布局的影响十分有限;从森林特色小镇的选址与森林公园分布的空间高关联度可以看出,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森林特色小镇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浙江其他地区发展森林特色小镇的潜力仍然巨大。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农村电商集群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农村电商集群2014-2018年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运用热点分析法分析全国和省级2个层面的农村电商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借助莫兰指数和GWR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总体看,农村电商集群的分布特征呈显著区域不均衡,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在全国尺度上,各重要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人均GDP网民规模居民消费水平运输线网密度;各影响因素对各省的影响程度不同,总体表现为对东部省份的影响程度大于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战略经济带,探究其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数字经济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由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及水域共同构成的绿色空间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清福建省绿色空间的景观结构组成以及空间配置演变情况对构建生态屏障、打造全国生态示范省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绿色空间为对象,分析其景观格局在2000-2020年的演变,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构建回归模型,分析福建省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整体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较明显。福建省整体绿色空间破碎化程度上升,总体连通性降低和多样性降低。空间分布上,整体绿色格局破碎化、连通性和多样性变化随着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2)GWR模型在空间位置层面对不同时期的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影响因素的解释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GWR模型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破碎化、连通性、多样性的影响以负相关为主,且具有较显著的空间差异。自然因素中,地形、温度、降水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影响也具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福建省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空间层面上量化影响因素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影响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福建省绿色空间格局并构建福建省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共同富裕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推动本地区共同富裕进程,同时也会对临近地区的共同富裕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转移,加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发展特色小镇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建设风生水起,各类特色小镇层出不穷。以河南15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为样本,从小镇的环境资源禀赋、小镇特色、产业特点梳理归纳了其各自的发展经验,并展望了河南发展特色小镇的潜力。试图为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聚焦传统与新兴特色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与社区功能,对转换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在梳理特色小镇的概念、必要性和意义之后,探讨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国际经验借鉴,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处理好体制机制创新与现行行政体制、政府与市场、理论与具体实践、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特色小镇是一个集聚了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又具有浓厚人文底蕴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发展平台。特色小镇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也是酒泉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城市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文章结合酒泉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酒泉市特色小镇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一、特色小镇建设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领乡村’为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以点带面求发展,统筹联动促和谐"。在中国"十三五"时期建立一批特色小镇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举措,也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城乡发展的助推剂。卫龙宝、史新杰(2016)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目前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市民化"、"创新创业"等大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出现的特色小镇,已由浙江推广至全国。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有一定成熟的经验,对于特色小镇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的陕西省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结合陕西省创建特色小镇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在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数据,分析了当前安徽省特色小镇的政策机遇、数量及地区分布、主要类型,发现特色小镇存在数量少、类型比较单一、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产业层次不高、功能联动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深挖自然资源禀赋、完善相关政策、创新集聚转化、强化功能融合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安徽省特色小镇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45-146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发展"特色小镇",是探索科学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了合肥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合肥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特色小镇开发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调研湖北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并以3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为例,分析了湖北省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产业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完善、知名度低、资源匮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定位特色产业、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化特色小镇、整合各类资源等4个方面的创新路径以促进湖北省特色小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分析——以北京小汤山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既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创新,也是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昌平小汤山镇为例,分析了小汤山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状况,剖析了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围绕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提炼出北京农业特色小镇开发农业全产业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树立农业品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作为我国新兴的新型城镇化举措,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多维度评价模型分析广东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形成了环境资源维度、基础设施维度、特色产业维度和政府支持维度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要素所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广东三大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北滘、乐从和古镇为例分析其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工业发展型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表现高度契合性。采用熵值法和Moore值法分别测算全国30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全面FGLS估计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对新型城镇化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呈现区域差异性;(2)产业结构变迁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作用显著。加快产业结构变迁能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