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工厂处理水剩余污泥为菌种来源,经过分离、培养,筛选出一株最大耐Pb~(2+)浓度为800 mg/L的耐铅菌株,命名为J2,应用16S rDNA基因测序,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确定其类别,并对其Pb~(2+)去除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J2菌株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细菌;其去除铅的最佳pH值为9、最适接种量为5%、最适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根据J2菌株吸附铅前后扫描电镜结果,结合菌株生长曲线分析,认为J2菌株对铅的去除机理包括前期表面吸附和后期胞内累积或转化2种形式。该菌株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省枣强县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耐铅细菌,即ZQq1和DYq2,耐受铅离子最高浓度分别为2.0、2.5 mmol/L,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2株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ZQq1和DYq2在p H值4~10之间,盐度不超过10%时能够生长。菌株ZQq1最适pH值为8,最适生长温度42℃,最适渗透压为0%;菌株DYq2最适生长温度为42℃,最适pH值为8,最适渗透压为1%。  相似文献   

3.
耐寡营养高效解磷菌株XMT-5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加适应寡营养的自然环境条件的解磷菌株,以1/4蒙金娜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其生长条件及解磷机制。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共分离获得解磷菌9株,通过对解磷量的定量测定确定高效解磷菌株XMT-5,其最大解磷量为195.63 mg/L;从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三方面鉴定菌株XMT-5为根瘤菌(Rhizobium sp.);菌株XMT-5在寡营养条件下可以分泌柠檬酸、酒石酸和乙酸3种有机酸,从而可使培养液pH值下降;菌株XMT-5可在温度4~42℃、pH值4~10、Na Cl质量浓度0~80 g/L以及寡营养条件下生长,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EM1对Cd~(2+)的最适耐受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Cd~(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其对Cd~(2+)的吸附率最大,为92%。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在吸附Cd~(2+)的过程中菌体表面分泌大量的胞外多聚物且菌体形态发生变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d~(2+)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吸附Cd~(2+)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N-H、C-H、多糖中的C-O-C及酰胺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集海南昌江矿区的土壤样品,通过分离与纯化,筛选出4株对金属铜(CuSO_4)具有较高耐受力的菌株,其中,菌株Cu-6还对铅(C_4H_6O_4Pb)和镉(CdCl_2)具有较高的耐受力。Cu-6属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其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34℃,pH6.0,0.5%NaCl。菌株重金属耐受能力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u-6能在800 mg·L~(-1) Cu~(2+),1 700 mg·L~(-1) Pb~(2+)和150 mg·L~(-1) Cd~(2+)的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3种离子同时存在时,菌株Cu-6仍能较好生长,显示出该菌株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可能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具有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6.
耐镉细菌菌株的分离及其吸附镉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土壤中筛选到两株对镉具有较强耐性的细菌菌株LCd1和LCd2。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菌株LCd1和LCd2分别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这两株菌株分别在LB固体培养基上耐受400 mg·L-1和300 mg·L-1 的Cd2+,在LB液体培养基中耐受80 mg·L-1和50 mg·L-1的Cd2+。设计实验研究了两株菌株对7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结果显示两株菌都对铅和镉有较高的吸附率,对重金属Cr、Cu、Mn、Ni和Zn的吸附情况则不同,表明两株菌对不同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未处理的菌株相比,镉处理菌体表面粗糙,出现不规则凸起,有大量沉淀物聚集,说明胞外沉淀可能是菌株吸附重金属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两菌株积累镉及多种重金属离子前后细胞壁表面化学基团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株菌可能由于本身性质不同,其细胞壁上参与镉及多种重金属吸附的基团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分离筛选出1株能高效降解养殖水体中氟乐灵的微生物菌株FJ-01,经生理生化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Leucobacter菌。结合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该菌降解氟乐灵的最适p H值为6.0~8.5,最适温度为22~30℃,最佳光照条件为光暗比12 h∶12 h,最佳接种量为0.01%,氟乐灵的初始浓度0.05 mg/L。  相似文献   

8.
广西富硒区土壤耐硒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广西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多株耐硒菌株,为土壤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主要富硒区永福、巴马、玉林寒山、桂平、藤县等地采集田间土样,利用稀释平板法并通过加硒培养对耐硒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结果】筛选得到8株耐硒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硒的耐受浓度均在10 000μg/m L以上。8株耐硒菌株中,YLB1-33耐硒能力最强,其在含硒量为29000μg/m L的固体培养基中仍能微弱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YLB1-6为蜡质芽孢杆菌、BMB2-1和TXB1-8为短小芽孢杆菌、GPB2-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YLB1-26和YLB1-33为地衣芽孢杆菌、YLB1-2和YFB1-8为粘质沙雷氏菌。【结论】耐硒菌株的发现对广西土壤硒资源利用、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2019,(5):63-68
本试验从山东无棣县盐碱地健康小麦茎基部分离到1株内生细菌YN1,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分子鉴定,并分析其固氮能力、产铁载体能力和产IAA能力,测定了150 mmol/L NaCl胁迫下经菌株处理后小麦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具有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其在0、100 mmol/L NaCl条件下IAA产量分别为112.06、153.81μg/mL。与CKI相比,YN1处理的小麦幼苗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株高、根长等显著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77.23%、78.55%、47.90%, CAT、POD和SOD活性分别提高74.7%、27.1%和64.2%,而丙二醛含量下降35.3%,表明YN1处理可提高小麦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株耐铅土著微生物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耐铅性达2 000 mg/L的土著微生物GDYX03进行吸附特性与机制的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株GDYX03对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无营养物质提供的活细胞吸附效果比生长过程吸附效果好,且该菌株活细胞的最佳吸附条件是菌龄72 h,pH值5~6,接菌量5 g/L,温度30℃,时间30 min,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在此最佳条件下,菌株GDYX03吸附率为98.852%,吸附量为19.73 mg/g。将吸附过程进行模型拟合,菌株GDYX03的吸附行为能很好地符合Pseudo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分别达0.999和0.996。通过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菌株GDYX03对Pb~(2+)的吸附主要以表面吸附为主。研究证实了筛选出的肠杆菌GDYX03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为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土著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分离自新疆某辐射污染区的丝状真菌F161,研究其吸附锶特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碳源利用实验鉴定菌种;采用压力试验和吸附试验研究特性,对锶的吸附测定采用ICP-MS,对放射性90锶的吸附的测定采用液闪检测仪.[结果]菌株F161鉴定为青霉属真菌;菌株F161能够耐受10 KGy剂量的钴源...  相似文献   

12.
从某化工厂废水车间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HGP9,该菌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生长。动态研究表明,该菌10h内能完全降解300mg/L的苯酚,在无机盐加氮培养基中,最大苯酚降解浓度为500mg/L。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其降解苯酚最适温度为35℃、pH值为7.0。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鉴定,HGP9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HGP9还能高效降解对硝基苯酚、对苯二酚、1,2,4-苯三酚和萘等芳香族化合物,是一株高效广谱酚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从镉含量超标的土壤中分离驯化出具有耐镉能力的菌株14株。16S rDNA序列鉴定,可知铜绿假单胞菌占72%,属于优势菌群。对耐镉菌株分别进行镉和铅的吸附试验研究,选出吸附效果最好的两株菌Z11和Z13,同时观察温度和pH对两株菌生长量的影响,在最佳生长条件时绘制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菌Z11对污染土中镉和铅的吸附率分别达到40%和47%,菌Z13分别达到47%和33%。两株菌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0~25℃,都不能耐高温。Z11和Z13最适生长pH分别为7~9和5~7。  相似文献   

14.
一株极端耐盐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危险废物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极端耐盐菌,编号为NY-1。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考察不同盐度、培养基和营养液、pH对NY-1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同盐度条件下NY-1胞内阳离子变化进行耐盐分析。结果表明,NY-1在盐质量分数为10%~20%,pH为7.0、温度30 ℃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好;NY-1通过吸收K+和Na+来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平衡,同时需释放Ca2+和Mg2+来维持细胞内的电中性环境,当盐质量分数高于20%时,持续向外环境释放Na+来抵抗外界的高盐度对NY-1细胞的干扰。NY-1可为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和土壤修复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5.
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对底泥真菌进行计数,分析不同培养基的真菌数量与理化环境的差异性,并对典型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其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察氏琼脂(CA)培养基和沙保氏琼脂(SDA)培养基3种真菌培养基对底泥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了各培养基之间可培养真菌数量的差别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代表性真菌分离纯化,进行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在同一采样点之间,3种不同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别,而在环境因子的关联上,PD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沉积物有机质浓度、硝氮、总氮显著相关,C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硝氮显著相关,SD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总氮相关,PD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20株代表性真菌,系统进化树表明所有的菌株能得到鉴定,实验结果显示ITS序列能很好地应用于真菌的鉴定及生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草甘膦高抗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自新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草甘膦抗性菌株P23,该菌株能够耐受200 mmol/L的草甘膦,可在最高含350 mmol/L草甘膦的培养基中生长。在草甘膦浓度为100~200 mmol/L之间时,菌株生长迅速,最适pH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37℃,具有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抗性。用16S rDNA通用引物,经PCR扩增、测序得到P23的16S rDNA序列,该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FJ374126。在NCBI中经BLAST后发现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达到99%。结合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结果将菌株命名为人苍白杆菌P23(Ochrobactrum anthropi P23)。  相似文献   

17.
氯氰菊酯降解菌株 CDT3的分离鉴定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氯氰菊酯的放线菌 (命名为 CDT3),并对该菌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CDT3能以共代谢的方式降解氯氰菊酯,经 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红球菌属( Rhodococcus sp.).降解性能验证显示在摇瓶中对 100 mg· L-1氯氰菊酯 72 h降解效率达到 84.24%. CDT3在 LB培养基中经 15 h达到稳定期,在葡萄糖铵盐培养基中经 25 h达到稳定期.生长条件的初步研究显示 ,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有机氮源为酵母膏,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适温度 30℃,最适 pH 8.0.无机盐利用试验表明 ,当添加 1%的磷酸二氢钾, 0.2%的氯化钠, 0.2%的硫酸镁, 0.05%的碳酸钙时菌体生长良好;抗生素试验表明 ,CDT3对多种抗生素均敏感.小区试验中对茶叶上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 68.94%.  相似文献   

18.
耐镉菌株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高度抗镉和吸附镉的菌株S-1,经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液体细菌培养基中耐镉(Cd)浓度高达600 mg/L;菌株S-1对Cd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高达75.4%。  相似文献   

19.
紫陀螺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紫陀螺菌子实体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索进行组织分离,结果从子实体得到的菌丝生长缓慢,菌丝致密,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菌丝生长快,絮状不致密。以紫陀螺菌干子实体DNA为参照样品,对得到的相关分离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供试的26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对所有供试样品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且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菌丝体DNA指纹与干子实体的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子实体不同生长期得到的2个菌株相似系数0.979,它们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884,从菌根和菌索得到的分离物与干子实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389。结果表明,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2个菌株与对照物相似度最高,可以认定是紫陀螺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20.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从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铅抗性的细菌PZ-1,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Z-1在pH 6.0、Pb2+浓度为100 mg.L-1、投菌量为50 g.L-1时其吸附率可达95%;在pH 6.0、Pb2+浓度400 mg.L-1、投菌量为20 g.L-1、吸附时间25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对Pb2+的吸附容量为137.5 mg.L-1,吸附率为77.19%。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PZ-1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PZ-1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