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磊 《农机化研究》2006,(12):55-56
由于不合理的种植手段,造成了蔬菜的硝酸盐污染,影响蔬菜的品质,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重视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注意施肥时期和施肥种类、在不同季节使用正确栽培设施、使用硝化抑制剂(氮肥增效剂)等技术手段,可以明显减少硝酸盐在蔬菜中的残留,对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缓控释氮肥调控对花生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缓控释氮肥不同比例施用,研究缓控释氮素调控对花生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等量施用条件下,加入缓控释氮素的施肥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纯速效氮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可知:45%缓控释氮+55%速效氮这一施用比例对花生产量、百公斤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极显著,平均增产40 kg/667 m~2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3.
肥料结构对红壤氮素淋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肥料结构是影响氮素淋失的重要因素。氮肥进入土壤后,其损失途径主要是氨挥发和反硝化的气态损失。但是,氮肥通过渗漏淋失对地下水(饮用水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为此,综述了近年来3种肥料结构(即单施无机氮肥、无机肥混施、无机肥与有机肥混施)对红壤区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且提出了如何防止氮素淋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当前国内外在农田土壤氮素运移转化机理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简要回顾了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产生的环境污染危害,分析了影响土壤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发展生态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缓控释肥料等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5.
氮素淋失是主要的氮肥损失方式之一,不仅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同时造成水体污染严重等负面影响.黄河水滴灌中利用水梦吸附剂进行水沙分离时会产生絮凝泥沙,为了有效利用絮凝泥沙资源、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探讨絮凝泥沙对中度盐渍土的水力特性、氮素淋失、pH及电导率的影响规律.试验共设5个处理,絮凝泥沙施用比例分...  相似文献   

6.
氮肥的合理施用是水稻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氮肥施用不当不仅会导致水稻分蘖期植株过分生长、成熟期倒伏、产量降低,还将会对农田土壤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土壤养分结构,因此提出一种变量施加氮肥的决策方案精准投放氮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氮素含量进行测量,分析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测量水稻叶片SPAD值映射冠层氮素含量,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运筹方法对东花8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按常规施用高效复合肥的基础上,科学配比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素肥料,可以明显改善花生植株的主要经济性状,提高花生荚果的产量和商品性。配比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素肥料,在生长发育期间作追肥比作基肥使用更有利于发挥增产作用,而氮肥追施的最佳时期为花生开花初期。  相似文献   

8.
氮素作为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它的施用最为关键,适量合理的施用氮肥,不仅能获得较理想的产量,而且还可以提升其品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氮肥拌施集成型化肥增效剂的效果陈恒喜何有龙张锁兵稻田氮素肥的大量损失,主要是通过氨挥发,反硝化脱氮作用淋溶损失等途径产生的。农作物一般只能利用总氮量的30%~40%。据土壤科学家们的研究,不同品种的氮肥利用率有差异,采用通过特殊处理肥料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氮肥增效又有新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增效又有新招氮素化肥利用率低,一直是围拢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下面介绍几种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新办法。尿素与草酸混施种植棉花时,每公顷棉田施用氮肥200千克、磷肥140千克、钾肥60千克、草酸5千克,可使氨化细菌数量下降63%,有机矿化本数下...  相似文献   

11.
氮肥施用量大,氮素利用效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自制包膜复合肥的氮释放速率及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包膜的复合肥能明显克服未包膜复合肥破裂释放模式的缺点,使养分释放更加平缓;聚合物包膜的膜厚度对肥料的养分释放期起决定性作用,养分初期溶出率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养分释放期相对延长;增加抑制剂可以明显降低复合肥的氮释放速率。对比盆栽试验表明:随着包膜厚度的增加,番茄叶片的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包膜中加入抑制剂也可以提高番茄叶片的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各处理之间呈显著水平,说明对复合肥进行包膜可以降低氮的释放速率,提高番茄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量大.氮素利用效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自制包膜复合肥的氮释放速率及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包膜的复合肥能明显克服未包膜复合肥“破裂释放”模式的缺点,使养分释放更加平缓;聚合物包膜的膜厚度对肥料的养分释放期起决定性作用,养分初期溶出率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养分释放期相对延长;增加抑制剂可以明显降低复合肥的氮释放速率。对比盆栽试验表明:随着包膜厚度的增加,番茄叶片的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叶绿索含量明显增加;包膜中加入抑制剂也可以提高番茄叶片的净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各处理之间呈显著水平,说明对复合肥进行包膜可以降低氮的释放速率,提高番茄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华北小白菜产量、氮素利用及品质对沼液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沼肥替代化肥对蔬菜产量、氮素利用和品质的影响,评估沼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以华北小白菜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施肥(CF)以及6个沼液(BF)处理。结果显示:沼液处理相比化肥提高了小白菜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产量增加了3.5%~52.0%,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7.8~33.1个百分点;相对于化肥,施用沼液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品质;综合来看BF4(氮素减量16.3%)的效果最好。结论表明,适量沼液可以完全替代化肥用于小白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蔬菜保护地氮肥过量使用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增加环境压力,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合理利用蔬菜保护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危害,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蔬菜保护地氮素输入和输出的各种途径,计算氮素变化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为肥料投入,同时,降水、灌溉等也会带入一部分氮素。而蔬菜保护地氮素主要输出项为作物吸收并被作物的收获物及其秸秆带走,同时一部分氮素会以氨挥发、地下水淋失和反硝化的形式损失掉。适当减少肥料投入,增加肥料利用率,是降低氮肥使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肥交互作用对稻田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蒸渗仪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稻田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和施肥方式的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稻谷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氮素累积量一半左右,间歇灌溉模式和传统淹灌模式氮素累积量的差异反应在茎和绿叶和实粒,而在黄叶和秕粒中差别不大;差值法测得氮肥利用率比同位素法偏高,但二者均表现为间歇灌溉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模式,且间歇灌溉模式下低氮水平氮肥利用率高于高氮处理;根据同位素示踪法计算氮素平衡,氮素在稻田系统中的分配为氨挥发和反硝化占37.4%~51.7%,土壤残留占20.4%~37.7%,作物吸收占9.2%~36.4%,淋失占0.3%~16.4%。  相似文献   

16.
水炭运筹对寒地黑土区稻田土壤肥料氮素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肥料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以传统淹水灌溉作为对比,研究水分管理模式和生物炭施用量二因素全面试验构成的不同水炭运筹模式下水稻收获后基肥、蘖肥、穗肥和肥料整体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各阶段施用的肥料氮素残留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施用的氮肥在稻田土壤中的总残留率为28.16%~34.42%,其中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的残留率分别为27.53%~41.35%、34.32%~43.50%和11.58%~25.67%。当生物炭施加量在0~12.5 t/hm^2时,水稻收获后两种灌溉模式下基肥和蘖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穗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显著高于传统淹水灌溉(P<0.05),且两种灌溉模式肥料氮素在相同土层深度中的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施用的氮肥在稻田0~20 cm土层中的残留量均高于传统淹水灌溉,而在40~60 cm土层的残留量均低于传统淹水灌溉;施加25 t/hm^2生物炭时,对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的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产生负效应。合理的水炭运筹模式能够增加耕层土壤(0~20 cm)肥料氮素残留量,减少肥料氮素损失,抑制肥料氮素向深层土壤运移,降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素对稻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覆膜和控/缓释肥互作对春玉米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渭北旱塬地区永寿和长武试验站分别布设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和控/缓释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设置了2种栽培方式(双垄沟覆膜、平作)和3种肥料类型(尿素、包膜控释肥和尿素配施双氰胺硝化抑制剂(DCD)缓释肥),共6个处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春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评价不同互作方式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提高玉米产量14. 0%~34. 2%,减少土壤氮素的淋失,并且增加了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高于平作处理9. 5%~23. 7%。覆膜条件下,尿素基施处理的叶面积衰减速率分别高于包膜控释肥处理和尿素加施DCD处理42. 0%~51. 6%和55. 4%~66. 3%,开花期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低于包膜控释肥处理和尿素加施DCD处理112. 7%~155. 2%和30. 3%~44. 7%。控/缓释肥延缓了覆膜条件下春玉米叶片的衰老速率和衰老时间,加快了玉米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均高于尿素基施处理4. 2%~78. 1%,并且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高于尿素基施处理6. 6%~24. 2%。因此,覆膜和控/缓释肥互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覆膜条件下春玉米生长的早衰现象,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以作为渭北旱塬春玉米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缓释氮肥减施对夏玉米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农田存在施氮量过多、氮肥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设置常规施氮N1(300kg/hm2)、100%缓释氮肥N2(300kg/hm2)、65%缓释氮肥N3(195kg/hm2)、30%缓释氮肥N4(90kg/hm2)、不施氮N0共5个施氮水平,磷肥和钾肥均按统一标准施用,以不施肥CK为对照,于2018年和2019年在陕西杨凌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缓释氮肥减施量对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氮素累积吸收量、土壤硝态氮分布及累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氮素吸收量和产,与当地常规施氮N1处理相比,N2处理和N3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素累积吸收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产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增加;两年试验,N2处理与N3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氮素累积吸收量、产量无显著差异,但N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2两年分别提量高54.61%和56.25%,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35.24%和61.48%,营养器官氮素转运率分别提高17.34%和18.10%;缓释氮肥减施可以显著降低0~200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并且可以提高0~40cm土层硝态氮占比,0~40cm土层硝态氮占比最大的为N3处理,较其他施氮处理提高6.82%~118.60%。在既能满足较高产量又能满足较高氮肥利用效率、较低氮素流失的情况下,缓释氮肥纯氮施用量195kg/hm2是该地区较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水炭运筹管理模式下水稻对不同阶段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分别标记施用的基肥、蘖肥和穗肥,以常规淹灌作为对比,研究两种灌溉模式不同水炭运筹下水稻对基肥、蘖肥、穗肥的吸收利用、积累和转运,以及水稻成熟期不同阶段施用的氮肥在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的氮素总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不同水炭运筹下肥料对氮素总积累量的贡献率为17.81%~20.60%,两种灌溉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对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15.55%~23.31%、31.68%~44.91%、48.82%~71.18%,施加适量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浅湿干灌溉模式下水稻植株除对基肥的吸收利用率较低外,对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均优于常规淹灌;水稻蘖肥和穗肥吸收利用率与肥料总氮素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与相应的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提高肥料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20.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2季夏玉米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尿素(纯氮0、80、160、240 kg/hm~2,基追比为2∶3;记为N0、N80、N160、N240)和控释氮肥(纯氮0、60、120、180、240 kg/hm~2,一次性基施;记为K0、K60、K120、K180、K_240)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施用控释氮肥的夏玉米整根各参数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处理N160和处理K120的根系各项指标较高,且根长比根表面积和产量的拟合效果更优,更能反映不同氮肥运筹间产量的差异。与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作物需肥规律吻合较好,收获后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幅较小,且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较浅。2种氮肥中,处理N160与处理K120的籽粒产量、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处理K120的节肥增效潜力显著,其2季夏玉米平均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较处理N160提高5.38%和4.96%,是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