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发酵剂及其组合对发酵鸡胸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植物乳杆菌CD101(A组)和模拟葡萄球菌NJ201为单一(B组)和不同比例组合发酵剂(C组=1:1,D组=2:1,E组=1:2)制作发酵鸡胸肉,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理化指标[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质构、色泽、硫代巴比妥酸(T...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3种秸秆发酵剂,探究不同微贮处理对西藏主要农作物小麦秸秆的饲用品质影响。共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添加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种组、添加秸秆发酵剂组、添加益加益秸秆发酵剂组。小麦秸秆添加3种菌剂发酵后感官评分均提高;小麦秸秆添加秸秆发酵剂和益加益秸秆发酵剂发酵后,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了NDF和ADF含量(p<0.05),EE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秸秆发酵剂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EM菌种组(p<0.05),小麦秸秆添加菌剂发酵后,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秸秆发酵剂和益加益秸秆发酵剂与对照组比,降低了小麦秸秆pH值、NDF和ADF,提高了乳酸、乙酸、丙酸和EE含量,小麦秸秆的发酵品质和饲用价值均得到显著改善。添加EM菌种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偏高,发酵后小麦秸秆的营养成分未得到显著改善,但发酵后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鸭的工艺条件,以产品的pH值、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验确定的最佳腌制条件为食盐添加量5.0%,蔗糖添加量3.0%,复合香辛料添加量4.0%,腌制时间16h;最佳发酵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变异微球菌与汉逊德巴利氏酵母菌之间的菌种比例1∶2∶1∶2,接种量3.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23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发酵鸭产品pH值为5.12,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72%,感官特性良好,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原料肉配比对风干肠发酵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4组不同质量比的鲶鱼肉与猪瘦肉(100%∶0、85%∶15%、70%∶30%、55%∶45%,记作F100、F85、F70、F55)为原料加工发酵风干肠。在风干0、3、6、9、12 d测定品质和安全性指标,并对风干12 d样品进行感官品质评价与生物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风干过程中,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和亮度值(L*)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红度值(a*)在0~6d逐渐降低,在6~12d逐渐升高,p 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硬度值逐渐升高,在风干终点12 d时,四组风干肠成品均呈现出明亮的红色,风干肠F70组水分含量31.49%,p H 5.18,硬度13 841.85 g,硬度适宜,嫩度、咀嚼性较好,酸味适中,总体可接受程度高;4组风干肠的亚硝酸盐残留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sctivesubstances,TBARs)值和生物胺含量都符合限量标准,保障了风干肠的安全性。综合分析:F70组,即鲶鱼肉与猪瘦肉配比70%∶30%为加工发酵鲶鱼肉风干肠的最佳原料肉配比。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发酵香肠,检测菌落总数和感观品质;以水分活度、水分含量、pH值、含盐量、氨基酸总量、非蛋白氮、总氮、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肌浆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等为指标,研究辐照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 kGy以上辐照处理在第90 d时菌落总数在1.2×103CFU/g以下,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感观品质可接受;不同剂量辐照后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氯化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kGy辐照后发酵香肠的pH值显著高于4~6 kGy辐照处理;辐照使发酵香肠中风味物质含量及种类、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均高于未辐照的发酵香肠。  相似文献   

6.
用发酵剂改良风干香肠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改良风干肠的品质,试验把发酵剂人工接种入风干肠中,并且以自然发酵肠和直接烘烤的干肠作对照,通过对发酵和烘烤过程中理化指标的研究,以及对产品的感官评定来鉴定其品质。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发酵剂的风干肠有浓郁的发酵香味,酸度适中,口感颇佳;半成品水分含量在31%~32%,水分活度在0.79~0.81之间,属于中等水分肉制品;pH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下降,烘烤后开始上升,半成品pH值在5.2~5.4之间;TBA值在发酵和烘烤过程中虽然一直上升,但是成品没有脂肪氧化味;在发酵和烘烤过程中色素转化率先逐渐上升而后又下降,半成品值为38%~53%,颜色较好。结果还表明,试验所采用的工艺参数可行,但最佳的工艺参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苹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根霉、白地霉、啤酒酵母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研究了发酵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影响条件,初步确定了果渣固态发酵的适宜条件,即发酵温度为32℃,物料质量比(果渣∶麸皮)为85∶15(水分含量在660g/kg),发酵料投放量为150g,采用自然pH值,发酵周期为72h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制作泡菜的优良发酵剂。[方法]将肠膜明串珠菌、戊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不同组合接种发酵萝卜以筛选出优良发酵剂,并将筛选出的优良发酵剂发酵和自然发酵对比,研究了不同发酵过程中泡菜汁乳酸菌数及发酵萝卜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脆度和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有肠膜明串珠菌的组合发酵初期产酸快,有戊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菌种组合发酵中后期产酸快且产酸量大。发酵风味以肠膜明串珠菌单独接种发酵或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酵时最好。筛选出②号(肠膜明串珠菌)和瑏瑥号(肠膜明串珠菌∶戊糖如杆菌∶植物乳杆菌=2∶1∶1)为最佳发酵剂,发酵萝卜时风味好,产品质量稳定,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50 mg/kg,VC含量可达0.060 0 mg/g,脆性好,抗氧化性好。[结论]最佳发酵剂发酵萝卜和自然发酵对比,发酵速度明显加快,亚硝酸盐含量更低,VC含量保存率高,脆度更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鸭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鸭胚腌制的最佳条件为食盐用量5.0%、蔗糖用量3.0%、复合香辛料用量4.0%、腌制时间16 h;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变异微球菌与汉逊德巴利氏酵母菌之间的比例为1∶2∶1∶2(菌群数量比)、接种量3.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23 h.采用低盐控温发酵新工艺,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发酵鸭产品pH值为5.12,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72%,感官特性良好,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成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研究用传统发酵乳生产菌和耐酸性乳酸菌结合,发酵含动植物双蛋白的风味发酵乳。结果表明:使用浓度11%的豆浆,以1∶1与牛奶混合,用最适菌种即新型乳酸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4混合作为发酵剂,在最佳温度42℃恒温培养7 h,发酵出的新型双蛋白乳酸菌制品的口味最佳。  相似文献   

11.
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发酵黄浆水制备豆腐凝固剂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乳酸菌发酵黄浆水制作豆腐凝固剂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黄浆水与牛乳体积比为1∶4时,其对乳酸菌的驯化效果较好,适宜作为发酵剂;制作豆腐凝固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17.5%、发酵时间16 h、乳糖添加量9%。利用此工艺制作的凝固剂所制成的豆腐,质地细腻,硬度、弹性最佳,有香味。  相似文献   

12.
以植物乳杆菌、啤酒片球菌、肉糖葡萄球菌、变异微球菌为菌种,通过组合筛选生产猪肉半干发酵肠的复合发酵剂,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猪肉半干发酵肠的复合发酵剂的最佳组合为:植物乳杆菌:肉糖葡萄球菌:变异微球菌=1:1:1。  相似文献   

1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乳酸菌发酵黄浆水制作豆腐凝固剂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黄浆水与牛乳体积比为1∶4时,其对乳酸菌的驯化效果较好,适宜作为发酵剂;制作豆腐凝固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17.5%、发酵时间16 h、乳糖添加量9%。利用此工艺制作的凝固剂所制成的豆腐,质地细腻,硬度、弹性最佳,有香味。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菌种、接种量选择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了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得出一套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2、X3、X4均接种0.6%,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revisiae)Y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Z均接种1%;最佳发酵基本条件为:豆粕粒度40目、发酵起始温度40℃、料水比1∶1、初始pH值为7、糖蜜添加1%、物料厚3.5cm、发酵时间48h。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市面的羊肉作为原料肉,以乳酸菌作为发酵剂探索了生产羊肉发酵香肠的工艺条件,对该种发酵香肠的产品特性、接种量和pH值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加工过程,选择加工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7cfu/g,菌种配比1∶1,发酵温度为30℃;相对湿度85%~90%,在这条件下生产香肠的各种指标符合发酵香肠的技术指标,具有较好的实用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茯苓酸奶的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茯苓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确定茯苓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茯苓多糖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26℃,15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5.6,接种6%的菌龄为2 d的茯苓菌,摇瓶振荡培养7 d,发酵液中茯苓多糖含量为6.91 mg/ml。各因素对茯苓酸奶发酵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液(奶粉、发酵液、水)的构成质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糖浓度。[结论]茯苓乳酸制作的最佳工艺为:奶粉∶发酵液∶水=1∶1∶7,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菌=1∶1)接种量6%,糖浓度6%,发酵温度40℃,发酵6 h后后熟12~24 h,制取的酸奶品质最好,兼具茯苓发酵液的香味与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筛选出理想的乳酸菌生产种培养基B;利用选定的3种乳酸菌菌株组成不同配比的发酵剂发酵地瓜,依据pH值评定,筛选出理想发酵剂为D1∶D2=1∶1。  相似文献   

18.
发酵香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 ,组合菌种发酵香肠的工艺条件 :La∶Lp =1∶1,温度 30℃ ,10 7cfu/g ,Rw≥ 85 % ,18~ 2 4h。香肠终止发酵采用低温和烘烤 ,低温 (15℃ )需 2 4h方能终止发酵 ;烘烤 (5 0℃ ) 6h ,pH值即不再下降。低温水分含量下降平稳 ,烘烤水分含量下降剧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菌种发酵全价料产生乳酸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混合菌种联合厌氧发酵的方法,利用塑料薄膜袋对无抗全价饲料进行发酵处理。以乳酸产量为考察指标,以不加抗生素的断奶仔猪日粮为原料,研究发酵时间、温度、料水比、pH对全价饲料中产乳酸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混菌接种组合为: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3%∶2%∶1%。使用最佳的菌种组合发酵全价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5℃,料水比1∶0.8,pH 6.5。[结论]该研究为断奶仔猪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计5个菌种配伍的牛粪有机肥发酵剂(B1、B2、B3、B4、B5)和市售有机肥发酵剂(SS)分别对牛粪进行了发酵试验,对发酵温度、含水量、pH值的变化进行了监控,对所配制的发酵剂进行了活菌数、含水量及pH值的测定和部分发酵产物的质量(有机质、氮、磷、钾)测定及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生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配方B5最好,发酵起温快,第2天达50益以上,发酵的第20天含水量降到50%以下,pH值在发酵的第15天降到6.5,发酵后的有机肥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及生长量均最好,发芽率为100%,平均芽长7.79 mm,平均根长29.95 mm。此发酵剂的活菌总数为2.61×1010cfu/g,pH值和含水量分别为7.0、13.25%,均符合国家标准GB 20287-2006(活菌数≥2.00×109cfu/g,pH值5.5~8.5,含水量≤20%);发酵所形成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2.17%,氮、磷、钾含量7.10%,pH值为6.5,均符合行业标准NY525-2012(有机质≥45%,氮、磷、钾≥5%,pH值5.5~8.5)。对新鲜牛粪的发酵在20 d之内完成,符合大多数有机肥生产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