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枝枯病是黑松主要病害,轻者枝条枯死,重者全株死亡。病害发生在2~10年生松树的枝干上,主要为害皮层,表现为顶芽枯死、枯  相似文献   

2.
西番莲蔓枯病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云南省潞西县西番莲枯枝上分离到两种分离物,鉴定为胡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dauci(Kuehn) Groveset.Skolko〕和多隔镰孢(Fusarium decemcelulare Brick).致病性测定证实两种病原菌都能引起西番莲枝蔓枯死,且两者复合接种,枝蔓枯死加重,据此初步认为该病为复合侵染病害,并将该病称为"西番莲蔓枯病".本文描述了西番莲蔓枯病的症状、病原菌形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雪松枝枯病     
近年来雪松枝枯病在河北省发生严重,致使雪松枝条,甚至主干枯死,严重影响景观.为控制雪松枝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对保定地区雪松枝枯病害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分离出雪松枝枯病病原,并对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鉴定其病原菌是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该菌能在多种碳源中生长,但在麦芽糖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氮源培养基中,蛋白胨培养基最适宜其生长.野外调查表明,此病害与人为活动有紧密关系:人为活动频繁,管理粗放,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4.
小麦纹枯病     
《农技服务》2009,26(2):55-56
<正>1症状近年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高效生物药剂,采用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并进行了测试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在室内测试试验剂量下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达80%以上,其中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抑制率都为100%;对稻曲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70%以上的生物药剂有井冈·枯芽菌、蛇床子素、井冈·嘧苷素和井冈·蜡芽菌;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是井冈·枯芽菌和蛇床子素,两者防效都在70%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在破口期前7 d左右和齐穗期前后施用6%井冈·240亿CFU·g-1枯芽菌可湿性粉剂或1%蛇床子素水乳剂,可提高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天目山林场发生1种新的山楂枝枯病。经鉴定,该病由Phomopsis crataegi Yu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山楂1~2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幼嫩枝和芽,造成大量枝条和芽枯死,严重影响山楂的生长和产量。病害流行与立地条件和山楂诱病危害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5月可对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喷冠防治,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梨树根朽病在各梨区均有发生,但以老树区为重,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苹果、桑树等。洋梨胴枯病又名西洋梨干枯病,在我国西洋梨栽培区普遍发生,致使枝条、果枝大量枯死,严重影响洋梨的生产。1病害症状1.1梨树根朽病。为慢性根部病害,幼树、结果树均能染病,但以老树为重。染病树春季发芽晚,枝条抽生力弱,叶子小,秋季叶早期变红脱落。病树花多坐果率低,果小以至畸形。染病根部在表面有稀疏的菌素,根部形成层处有一层膜状白色菌丝层,皮层易削  相似文献   

8.
1 症状表现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杨树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杨树大量枯死,新栽植的杨树发病尤重.烂皮病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2种症状类型.  相似文献   

9.
开展罗汉松叶部真菌性病害的调查与鉴定,为罗汉松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采集罗汉松病叶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通过结合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最终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将罗汉松的这3种病害分别鉴定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叶尖枯病(Pestalotiopsis virgatula)及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由A.alternata引起的叶枯病和P.virgatula引起的叶尖枯病为首次报道的罗汉松病害。  相似文献   

10.
正一、西瓜蔓枯病蔓枯病是西瓜主要病害之一,各地均有发生。病田发病株率一般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期,瓜田出现大量死藤,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1.发病症状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藤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子叶受害,病斑初呈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大为黄褐色或青灰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后扩展至整个子叶,导致子叶枯死。茎部  相似文献   

11.
<正> 草莓芽枯病,又叫立枯病、烂心病。该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是温室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 1 症状 主要症状是温室草莓扣棚初期,新生芽出现青桔,随后变成黑褐色而枯死。芽枯部位有霉状物产生,且多有蛛网状白色或淡黄色丝络形成。其它症状有新叶呈青枯状,叶柄带红色,从茎叶基部开始褐变,后萎蔫下垂,枯死。受害植株的叶片数、  相似文献   

12.
草莓芽枯病是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1.症状 草莓芽枯病主要在新芽、幼叶、托叶和叶柄的基部发生危害.发病初期植株外部的症状不明显,植株暗绿、无光泽、呈青枯状,进一步发展会突然倒伏.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后,产生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叶柄基部会全部烂掉.发病中后期有白色蛛丝状霉出现,这就是该病病原菌的菌丝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凯 《农技服务》2014,(10):20-20
<正>近年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冬小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  相似文献   

15.
一、小麦纹枯病引起白穗(一)症状小麦纹枯病是由喙角担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合理修剪,既能调节苗木的枝叶生长量,达到枝叶茂盛、花朵盛开的目的,还能均衡树势,培养出栽培者需要的造型,为苗木出圃定植确定树型打下基础。一、修剪方法1、剥芽早春,枝条萌芽初期,徒手剥去枝条上多余的无用芽,称为"剥芽"。剥芽要注意保护有用的芽(将来准备留为主枝),留芽方向要合理,分布应均匀。2、去蘖在新生枝未木质化时,除去主干上或根部萌发的无用嫩枝条,称"去蘖"。去蘖要防止撕裂树皮或遗留枯桩。  相似文献   

17.
杏果半成品保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天目山林场发生1种新的山楂枝枯病。经鉴定,该病由Phomopsiscrataegi Yu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山楂1-2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幼嫩和枝和芽,造成大量枝条和芽枯死,严重影响山楂的生长和产量。病害流行与立地条件和山楂锈病危害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5月可对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0%粉锈宁浮油1000倍液喷冠防治,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天目山林场发生1种新的山楂枝枯病。经鉴定,该病由PhomopsiscrataegiYu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山楂1~2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幼嫩枝和芽,造成大量枝条和芽枯死,严重影响山楂的生长和产量。病害流行与立地条件和山楂锈病危害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5月可对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喷冠防治,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及其毒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生长较好;经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其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2.55%和91.62%,且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800倍液、1 200倍液浓度下对红栀子芽枯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均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受害蓝莓枝条样品,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致病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KW1-4,将其回接至健康蓝莓枝条后,接种部位出现干枯病斑,再次分离获得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表明该菌株是引起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菌株KW1-4菌落圆形,白色至灰色,有2种类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梭形,具2个明显油球,(4.77~7.63)μm×(1.55~2.71)μm, β型分生孢子线形,无油球,(11.95~19.65)μm×(1.05~1.94)μm。采用ITS,TEF1-ɑ,β-tubulin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KW1-4与Diaporthe australiana聚在同一分支。对比形态学特征,确定菌株KW1-4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australiana。【结论】引起福建省三明市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是Diaporthe australiana,本研究首次报道Dia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