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宁夏18个气象站1960—2012年气象数据,基于SPEI在划分区域的基础上,研究了宁夏不同时空尺度的干湿状况的演变特征,干旱强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干旱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3a来宁夏地区存在明显的干湿变化,1998年之前是相对干旱的时期,干旱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1998年之后,宁夏大部分地区进入相对湿润时期,干旱发生的频率减少,强度也在下降,干旱影响的范围明显减小。2近53a宁夏存在湿润化趋势,北部的湿润化趋势要快于中部和南部。北部引黄灌区冬春季的湿润化趋势要快于夏秋季;而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则是秋冬季湿润化趋势要显著快于春夏季。3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的干旱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趋势,南部山区则有轻微的增强趋势,但不显著。北部引黄灌区各个季节发生干旱的总频次基本相当,但春旱的强度较大。中部干旱带的冬旱无论发生的总频次还是强度都高于其他季节;南部山区冬旱的发生频次最高,春旱的强度最大,达到了-2.22,属于极端干旱。4宁夏干旱发生的范围总体趋势是在减小,同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前期、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前期到中期的中度以上干旱发生的范围较大,2000年以后干旱发生的范围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
近58年来宁夏可利用降水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宁夏1951—2008年月降水及气温资料,计算了可利用降水序列。运用地统计方法、小波分析法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宁夏近58年来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多年平均可利用降水量68.5mm,自北向南依次增大;7—9月占全年的69.14%~77.48%;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占年值57.81%~67.44%,秋季次之(19.87%~27.27%),冬季最小;存在3年、6年与10年振荡周期;未来,宁夏大部分地区陆面蒸发呈增加趋势,增幅0.516~6.796mm/10a,且自北向南依次增大;各地年、夏季及秋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中部干旱带减幅最大(9.839~15.779mm/10a),北部引黄灌区以5.784~8.477mm/10a幅度减少,南部山区则以6.741~8.229mm/10a的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作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种植技术,对提高农业综合抗旱减灾能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扭转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年抗旱年年旱"的被动局面、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宁夏推广覆膜保墒集水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面积已达162万亩,覆膜种植技术为宁夏粮食连年增产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由于覆膜种植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增大,残留地膜给农田及环境带来的白色污染也日趋严重。本文就如何做好残膜回收作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区域特征宁夏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带属于西北干旱区单季覆膜玉米种植区,玉米主要分布在彭阳到西吉的南部干旱区,覆膜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宁夏南部干旱区自然条件恶劣,覆膜玉米种植时间较长, 2006年之前,宁夏覆膜玉米种植方式以半覆膜栽培占主导,全覆膜栽培为辅助;2006年之后,宁夏玉米全覆膜栽培种植面积大于半覆膜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5.
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宁夏中部,面积占全区的近1/2,人口占全区的1/4,是自治区三大分区之一.区域最大的优势是土地、煤炭资源丰富,是自治区未来的工业化布局的重点地区.区域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是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关键地区.主要有:①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②农村人畜饮水缺水严重.③中部干旱带粮食缺水和水生态环境修复缺水.④近年来随着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干旱带扬黄灌区的用水效率和效益.是破解中部干旱带的一道难题,结合干旱带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推行的硒砂瓜种植,大力发展节水补灌农业,是解决中部干旱带节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为中部干旱带构建起了节水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了中部干旱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改变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种植方式和习惯,本文根据宁夏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在同等生产条件下,生产成本低和种植效益高等诸多优势,并提出该区域耕作制度改革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改变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种植方式和习惯,本文根据宁夏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在同等生产条件下,生产成本低和种植效益高等诸多优势,并提出该区域耕作制度改革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2001—2020年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MODIS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以及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数据,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 TVDI)模型,探究黄土高原地区2001—2020年TVDI指数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TVDI空间分异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间黄土高原TVDI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总体上呈现从西向东旱情逐渐增加的趋势,黄土高原多年平均TVDI为0.522,整体上处于轻旱状态。从TVDI多年变化趋势上分析,超过64%的区域有干旱加剧的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内蒙古、宁夏北部以及山西部分地区旱情大多呈加剧趋势,而旱情缓解区域较为集中,多分布于陕西中部、宁夏南部和甘肃北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TVDI年际变化均呈现不同程度上升的趋势且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均TVDI差异明显,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利用地(0.571)...  相似文献   

9.
王利  杨极乾 《农业工程》2014,4(5):123-125
项目以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挖掘为重点,配套机械化整地、机械化中耕、机械化植保等综合利用技术于一体,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减少关键环节作业损失。通过机械化适时挖掘,降低马铃薯漏挖、破碎损失,整体提升宁夏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水平,为宁夏农业5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马铃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带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补贴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现金的优惠政策扶持下,宁夏南部山区(含中部干旱带)苜蓿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宁夏南部山区苜蓿留床面积500余万亩,初步实现了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退耕还草的战略目标.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适时收割、加工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保证,本文就苜蓿机械化适时收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机制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宁夏南部山区雨水蓄积利用的必要性和利用水窖发展集雨的历程,利用窖水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方法。在宁夏南部缺水地区,必须要对降水分配实行人工调节,将有限的水资源蓄积起来,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采取非充分灌溉、滴灌与微喷灌、地面覆膜下补充灌等形式进行补充灌溉,更大限度地挖掘降水资源的生产潜力,实现干旱地区的增产增收。探索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雨水蓄积降水资源补充农业灌溉的新模式,变被动防旱为主动抗旱,增强干旱地区抗御干旱的能力。分析了水窖集水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利用水窖水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广辟财源,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  相似文献   

12.
<正>在宁夏全区特别是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推广地膜覆盖种植,对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从2012年开始,宁夏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就开始组织实施农田残膜回收机械选型试验。一、试验条件试验地选择在覆膜种植面积大,有代表性的彭阳县、隆  相似文献   

13.
利用CMIP5全球气候模式预估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降水距平百分率构建水稻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贵州省水稻移栽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和全发育期的干旱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贵州省水稻各发育期干旱风险呈现拔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移栽分蘖期。2081-2100年各情景下贵州省水稻全发育期干旱风险高于2016-2035年。2016-2035年贵州省水稻各发育期和全发育期干旱风险空间差异较大。2046-2065年和2081-2100年贵州省水稻各发育期和全发育期干旱风险空间基本呈现北部和东部较高,南部和西部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宁夏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0%。其中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南部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70%。南部丘陵山区耕地零散、碎片分布等导致小型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低、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难已经成为南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重大短板和制约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南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因此,宁夏南部丘陵山区耕地"宜机化"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助力硒砂瓜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卫香山地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多年来就有种植压砂西瓜的传统.2004年,中卫成立地级市以后,为解决当地经济发展问题,确定了3年之内在中部干旱带香山地区发展硒砂瓜产业66 666.67hm2(100万亩)的目标.截止2008年春,已完成硒砂瓜种植面积66 666.67 hm2的发展目标,并成功创立了"香山硒砂瓜"绿色无公害品牌,成为干旱带上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重点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亟需开展。从城市、区域和流域的尺度,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从针对于局部领域逐渐发展到对人地关系系统的综合分析;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适用性,从常规趋势法,到多承载因子综合评价的模糊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再到引进生态生产性土地进行间接评价的生态足迹法和进行整体最优化分析的多目标决策法,最后到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动态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还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概念、理论和评价方法等基础研究还会持续进行,生态环境问题将会被更多地纳入研究范畴,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技术结合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内蒙古地区1982—2020年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方法】基于1982—2020年内蒙古植被健康指数(VHI),从时间、空间及时空耦合角度分析该区域干旱时空特征,采用交叉小波方法分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太阳黑子对干旱的驱动作用。【结果】(1)内蒙古地区干旱总体呈增加趋势,夏季干旱化趋势最明显。内蒙古干旱呈现出一定的交替性特征,第一主周期、第二主周期分别为8、12 a。(2)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的旱情较为明显。(3)干旱明显加重地区主要位于内蒙古中部及东北部少许地区,南部呈干旱减轻趋势。(4)1982—2020年,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分别发生了23、20、17场干旱事件。最严重的干旱事件发生于1988年12月—1990年3月。(5)大气环流因子及太阳黑子与内蒙古干旱间均存在相关关系,ENSO对干旱的影响最大,太阳黑子对干旱的影响最小。【结论】1982—2020年,内蒙古干旱表现出加重趋势,具有周期性特征,且ENSO对干旱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探究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框架模型构建了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评价2004-2019年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化过程及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9年间,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呈缓慢提升态势,由水资源短缺状态转变为水资源合理状态;水资源承载力省际空间上差异性明显,青海和陕西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较高,但省际间差距呈现逐年缩小的良好趋势;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力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力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系统;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间处于耦合度高、良好协调阶段,五省区发展水平省际空间上表现为比较均衡局面;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有效灌溉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表是阻碍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西北五省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和系统内部协调性目前处于较高水平,整体向着健康、协调均衡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科学有效对宁夏农业进行干旱风险评价。【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宁夏5市气象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从农业干旱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4方面选取32个评价指标构建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指标简化为10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采用熵权法确定主成分权重,并基于正交投影法改进TOPSIS模型,得出各主成分"垂面"距离Pi,依据Pi值越小风险越大的原则,对宁夏5个市的农业干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的主成分到正理想解的"垂面"距离Pi分别为0.045、0.035、0.037、0.026、0.033,农业干旱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固原中卫石嘴山吴忠银川,与雷达图法分析的近1949—2013年的实际旱情程度及空间分布较为一致,表明改进TOPSIS模型适用于宁夏农业干旱风险评价。【结论】为有效降低未来潜在的农业干旱风险,宁夏全区需树立"以水定结构、以水定面积、以水定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理念,适当调整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建设库坝窖池井工程联调体系,按照"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开源"的治水思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同时加快旱情监测网络建设及抗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作为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内容,在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对此,从人口、经济、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等5个子系统,建立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计现状延续型、节约水量型、环境保护型、综合协调型4种情景,模拟2016-2025年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现状延续型在水量和水质两要素均最差,为最劣方案;节水水量型和环境保护型分别在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上有所建树,为非劣方案;综合协调型在水量和水质两要素均表现优异,为最优方案;2025年4种方案的水资源承载力排序为综合协调型>环境保护型>节约水量型>现状延续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