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为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对利用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得出夏秋鲜叶制红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为4~16 h,最佳萎凋方式是日光萎凋,并辅以中度做青,有利于夏秋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采果后的果桑桑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桑叶含水率、处理温度以及厌氧/好氧交替次数对桑红茶GABA富集处理的效果;研究了加工过程中加入摇青处理后对桑红茶GABA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考察了桑叶中GABA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最适宜的采收时间。结果表明,以7—9月份采收的桑叶为原料,萎凋至含水率约65%,然后在30℃条件下厌氧/好氧交替处理2次,且每次厌氧前加1次轻摇青处理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3.
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是决定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萎凋相比,冷冻萎凋虽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促进了同步发酵,但并不引起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增加,这可能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是决定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萎凋相比,冷冻萎凋虽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促进了同步发酵,但并不引起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增加.这可能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的品质,初步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而冷冻萎凋所制的红茶在滋味、汤色、叶底方面均好于上述两个处理,但香气较差。  相似文献   

6.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大,茶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茶黄素含量红茶的创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Theaflavins,TFs)因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和其保健功效特点,成为了红茶加工和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中的热点。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普遍偏低,与国际市场追求的红茶浓、强、鲜的品质特点相差较远,导致中国红茶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新工艺开发加工出高茶黄素含量的优质红茶。综述了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及其形成机理、萎凋(冷冻萎凋和加压萎凋)和发酵(外源酶、化学添加剂和变温发酵)过程中的高茶黄素含量红茶加工创新工艺,并展望了后续可开展的高茶黄素红茶加工工艺,旨在为开发高茶黄素含量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执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花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长,花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9.
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丘陵地区普遍栽培的茶树品种福云6号和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分别以日光萎凋和空调间萎凋2种方式制作红茶,通过感官评审,分析江苏丘陵地区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采用空调间萎凋,以福云6号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产品总品质得分与春秋鲜叶红茶相近,且明显高于日光萎凋、以龙井夏暑鲜叶为原料制作的红茶.说明采用空调间萎凋方法及福云6号夏暑鲜叶加工红茶具有较好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丹霞2号春季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风格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不断延长,红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4%~5%之间变化;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萎凋38 h时含量达到最大,之后下降;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维持在较低水平;茶多酚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则不断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红茶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h之后下降趋势减慢;茶褐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茶红素刚好相反;茶黄素含量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不同萎凋和发酵程度成品红茶感官审评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认为丹霞2号茶树品种加工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萎凋33~36 h、发酵12~16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云抗10号红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抗10号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新工艺1和新工艺2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新工艺2鲜叶原料经萎凋、3次浪青、第二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加工的红茶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含量为44.50%,氨基酸含量为3.40%,咖啡碱含量为3.09%,茶多酚含量为16.80%,可溶性糖为2.70%,儿茶素总量为2.40%,茶黄素为0.40%,茶红素为5.4%,茶褐色为7.20%。【结论】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苦丁红茶加工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苦丁茶嫩梢进行手工及配套机械加工工艺研究。对设计的5种苦丁红茶的工艺流程得出的苦丁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内含成分检测评定,结果表明: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萎凋-漂杀-冷却脱水-揉捻-渥堆-烘干的茶叶品质较好,其理化检测TR/TF值分别为30.3和25.8,与红茶品质接近;感官审评总体评价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桃源大叶茶’1 芽2 叶为材料,研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加工叶水分含量对3 种酶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高香高茶黄素红茶的加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延长,3 种酶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萎凋14 h 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9 倍,过氧化物酶酶活性达到鲜叶的3.5 倍,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鲜叶的2.1 倍,在揉捻、发酵、干燥工艺中,3 种酶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根据研究结果可推断,β-葡萄糖苷酶对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萎凋过程及发酵早期,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对红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发酵工艺,可依据萎凋叶中3 种酶的活性变化程度及失水情况,确定萎凋适度的标准,依据发酵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比值变化情况,确定发酵适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不同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1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1160.19%;有2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353.19%;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193%。处理2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751.61%;有2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660.86%,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909.25%。【结论】通过调温调湿萎凋、做青/摇青萎凋等处理过程,云抗10号红茶中主体香气组成没有改变,但对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实现白茶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以15个茶树品种春季鲜叶为原料,在控湿条件下考察不同萎凋温度(30、25、20℃)对鲜叶萎凋失水速率、白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并通过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和主成分分析对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进行模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鲜叶失水速率随萎凋过程均呈逐步减小趋势;温度越高,萎凋失水速率越快,萎凋失水拟合方程均符合双曲线函数。与室内自然萎凋相比,在25℃环境下平均萎凋时长缩短了13.6 h。感官审评表明,在萎凋温度为25℃时,白茶品质最优,与自然萎凋的白茶品质相当,且各生化成分的含量与自然萎凋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萎凋温度为25℃时可以大幅缩短白茶的萎凋时间,且制成的白茶品质优异。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白茶生产效率和改进白茶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桂香18号制工夫红茶的品质和综合效益。【方法】以桂香18号为原材料,分别采用了室内自然萎调、紫外线照射、做青三种萎调方式,并对成品茶进行了感官审评。【结果】试验表明,紫外线照射萎调最佳参数为1.5h,照射距离20cm时,做青处理最佳参数为晒青15min不摇青,而自然萎调在以上三种萎调方式中效果最佳。【结论】不同的萎调处理方式对桂香18号工夫红茶感官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自然萎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工夫红茶的品质,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风味品质的选择,增加工夫红茶产品的附加值,将乌龙茶生产中的摇青工艺应用于传统工夫红茶的生产过程中。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红茶相比,摇青工艺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甜爽浓厚、香高持久,带兰花香、叶底红匀明亮,具有独特的品质风味,且内含成分中氨基酸与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较高,其中又以中度摇青处理的品质最佳。这表明对萎凋叶进行中度摇青处理,能显著提升工夫红茶的品质,可在工夫红茶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减少夏秋红茶苦涩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在改善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添加砂梨多酚氧化酶来减少茶叶的苦涩味,从而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35℃、空气相对湿度90%、光照度20 000 1x条件下,鲜叶经日光萎凋15~20 min后再经过18h的室内萎凋,采用2次揉捻共1h,在30℃、相对空气湿度95%的恒温恒温条件下发酵(3~6 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叶的感官品质明显提高;砂梨多酚氧化酶可以促进红茶发酵,粗酶液添加量与揉捻叶重量比例在0~10%范围内,随着比例的升高,茶叶感官的内质得分明显上升(r=-0.937 5),红茶中苦涩味物质显著减少,同时甜醇类物质显著增加,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下降了6.8%,茶多酚含量增加了4.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4.0%.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的白桑叶为供试材料,采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桑叶发酵茶,在单因素试验中分析发酵温度、萎凋时间、发酵时间对总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叶发酵茶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萎凋时间223 min,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06 h,在此条件下生产桑叶发酵茶的综合评分的实测结果为0.94,与预测值(0.95)接近。优化后的加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桑叶发酵茶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蓝光、红光和无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趋势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鲜叶氨基酸含量除茶氨酸和天冬氨酸下降、谷氨酸先增加后下降外,氨基酸总量及其余组分均增加;红光处理天冬氨酸和茶氨酸降低程度最大,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增加明显,而丝氨酸、缬氨酸、苯基丙氨酸无光处理组增加明显,其余氨基酸在蓝光处理下增加明显。鲜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酯型儿茶素及总儿茶素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儿茶素(C)、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表儿茶素(EC)含量却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红光处理的GC、EGC、EGCG、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降低程度最大;与无光处理相比,红光和蓝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ECG的含量。同时,红光和蓝光萎凋处理的成品茶感官审评得分高于无光处理,且红光组香气因子得分高,蓝光组滋味因子得分高。由此可见,不同光质能影响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并影响成品茶品质,红光萎凋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