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刻认识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对优化桉树营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桉树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和夏季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C∶N∶P化学计量比和细菌数量,探讨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理化属性和细菌丰度特征。结果表明,非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非根区0~2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全磷(TP)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夏季根区、非根区土壤含水量、DON、SOC和非根区DOC含量显著大于冬季;夏季桉树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土壤TN、TP、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冬季。参照全国土壤分级标准,冬季根区土壤SOC和夏季根区土壤TN含量为四级较缺乏水平。与全球森林土壤C∶N∶P平均值相比,桉树幼龄林根区土壤C∶N夏季高、冬季低,且根区土壤N∶P和C∶P均低于平均水平,推断桉树人工幼龄林冬季根区土壤存在C限制,夏季根区土壤存在N限制。桉树非根区0~20 cm土壤细菌丰度显著大于根区0~20 cm和非根区20~40 cm土壤。夏季土壤细菌丰度较冬季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杨瑞  陈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3-6834,6913
[目的]为果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云南蒙自石榴园距树干基部水平方向0~200cm、垂直方向0~8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果树根区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区石榴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71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48.83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94.92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97.22mg/kg。在垂直方向上,石榴园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0~20和20~40cm土层,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基部0~50cm范围内,随着距树干基部距离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除碱解氮外,研究区石榴园养分含量普遍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野山参根区土壤的主要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对野山参根区和对照土壤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野山参根区土壤不同层次容重表层最低0.68.0.77g/cm3,根层次之0.73~0.83g/cm3,底层较大,其值最小为0.99g,cm3;根层土壤含水量最高是39.17%,其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恰好相反;根层土壤pH在4.74~6.36,,有机质在92.544—528.58g/kg,全氮含量在5.23~16.84g/kg,碱解氮含量42.20.141.19mg/kg,全磷含量0.15~0.21g,kg,速效磷含量20.96—55.44mg/kg,土壤全钾3.22—10.30g/kg,有效钾272.62。970.26mg/kg。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全氮、碱解氮、速效磷与有机质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钾和pH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与全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钾与全磷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野山参根区土壤丰富的养分组成和合理的配比,为山参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贵州省何首乌适宜种植地,对采集于都匀、湄潭、罗甸3个何首乌种植基地的代表性土壤样品的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含量等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3个种植基地何首乌根区与非根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种植基地根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大于非根区土壤,都匀基地何首乌根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缓效钾含量分别比湄潭基地高6.38 g/kg、0.15 g/kg、0.06 g/kg、0.32 mg/kg、0.17 mg/kg,比罗甸基地高1.04 g/kg、0.01 g/kg、0.03 g/kg、0.93 mg/kg、17.59 mg/kg。都匀何首乌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更适合何首乌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不同石油污染胁迫水平下,适合陕西延安气候与土壤条件的4种耐性植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模拟法,在含0,5,10,15和20g/kg石油的土壤中栽植油松、沙棘、刺槐、紫穗槐4种植株,待苗木生长6个月后采集其根区周围土壤,采用微生物平板培养法、酸碱滴定法及Biolog微平板法,从微生物区系、呼吸强度及功能多样性角度,对不同石油污染胁迫水平下植株根区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栽植4种植株均能促进根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增加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高水平石油污染胁迫下,4种植株对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刺槐植株表现最为明显;5~1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能刺激植株根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植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15~2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对部分土壤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对根区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有抑制作用,其中2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的毒害及抑制作用最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将1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与0,2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明显区分开来,第2主成分将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与其他石油污染胁迫水平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区分开来,其中影响第1主成分的碳源主要为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影响第2主成分的碳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类。【结论】4种植株均能有效提高石油污染胁迫下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5~1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15~20g/kg石油污染胁迫水平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微生物生长具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棚龄的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露地土壤,0~20 cm土层分别提高16.5 g/kg、1.02 g/kg、55.52mg/kg,20~40 cm土层分别高13.9 g/kg、0.75 g/kg、39.54 mg/kg;且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增加量具有相同的趋势。在一定年限内随棚龄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增加,呈明显的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根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9团、甘家湖梭梭自然保护区和克拉玛依农业综合技术开发区外围荒漠区自然分布的梭梭为例,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定量研究了梭梭根区土壤的p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结果】不同地区,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总体表现为主根附近冠幅中间冠幅边缘,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表现为0~20 cm 20~40 cm 40~60 cm,且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增加(P0.05);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表现为主根附近冠幅中间冠幅边缘,且差异显著(P0.05);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电导率总体表现为冠幅中间主根附近冠幅边缘,随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结论】不同地区梭梭根区土壤均存在"肥岛"效应,最大聚集范围在根区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室根箱试验,研究了小麦—水稻体系条件下紫色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不同形态锌含量变化动态特征,以期为麦稻轮作制中合理施用锌肥及作物锌营养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麦稻体系条件下,小麦和水稻生长后期,根区交换态锌含量比对照(不种作物处理)分别增加了0.83和0.59 mg/kg,与对照相比两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淹水促进了水溶性锌向根区的扩散,非根区交换态锌和有效态锌明显降低.由小麦季过渡到水稻季,促进了土壤中的矿物态锌向有效态锌转化,使土壤中交换态、松结有机态锌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且随着距离根区越近这种作用越明显.小麦锌吸收主要来自于根区,而对于水稻则可以利用更大范围的土壤有效锌.  相似文献   

9.
采用描述统计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对罗平县12个植烟乡镇基本烟田,共计210个不同类型土壤p H与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罗平县植烟土壤p H值4.61~8.06,平均为6.58;从p H值空间分布来看,大体上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的趋势。2)罗平县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p H值均在适宜范围,随着海拔的升高,p H呈降低趋势。3)罗平县不同类型土壤以紫色土p H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类型。4)罗平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4.20~164.13g/kg,平均为43.10g/kg,罗平各乡镇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均在30g/kg以上,从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来看,大体上呈现西北高于东南的趋势。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各海拔植烟土壤有机质均十分丰富,均在30g/kg以上。6)各类型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30g/kg以上,有机质最高的新积土含量为53.04g/kg,较低的是水稻土(34.97g/kg)和黄壤(39.36g/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小麦、苜蓿单播与小麦/苜蓿间套种植3种处理方式下土壤有机质、pH值和氮、磷、钾养分的2 m深度的分层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均呈"S"形,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XD(20 g/kg)略高于其他2个处理,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XDXMTMD,而深层XMT有机质含量却超过了XD(60~100 cm)和MD(150~200 cm),而这可能是小麦与苜蓿间套后进一步促进了深根作物苜蓿深层根系向下分布的有力说明。土壤p H值随深度而增加,通体呈碱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层0~20 cm各处理全氮含量间没有显著差异,20~60 cm土层深度内MD和XMT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XD;底层XD速效氮含量占比达全剖面的1/4。小麦套种苜蓿不仅有利于提高20~150 cm深度土壤氮素肥力,同时还可在底层使常规麦田深层土壤氮素流失问题得以减免。经过1个麦季的消耗,XMT和XD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接近10 mg/kg,MD只有6.421 0 mg/kg,无论是对小麦来说还是对苜蓿来说都表现为缺磷状态,说明在这3种处理模式生产实践中磷肥的使用都具有必要性和增产的巨大可能性。小麦/苜蓿间套体系中会使全剖面土壤钾素的消耗比例得以优化,故可以少施甚至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深松结合覆膜滴灌对绿洲棉田根区土环境与根腐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设置深松30、40和50 cm(S30、S40和S50)3种深松模式,以传统翻耕为对照(CK),研究深松对根腐病发病指数、土壤含水率、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产量构成等影响。【结果】 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可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增加土壤扩库增容效果,病情指数的降低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和根系活力增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深松降低生育期根腐病发病指数7.0%~26.0%,以S40处理效果最佳,发病指数较传统耕作相比降低26.0%。随着深松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依次下降,与对照相比降低2.4%~10%。深松深度与根系主要形态指标与活力具有线性相关性,与传统耕作相比根系长度增加4%~34.6%,根系表面积增加13.1%~44.8%,根系体积增加9.2%~40.6%,根系活力增加7%~42.9%。根区环境的改善促进产量增加,S40处理皮棉产量分别较CK、S30、S50增加了22.2%、15.7%和2.5%。【结论】 在新疆南疆棉区采用深松结合覆膜滴灌措施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和防病增产效果,对棉花生长有利,深松40 cm处理可作为较为理想的根腐病农艺防治措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根区温度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日光温室开花坐果期番茄根区不同温度处理(自然地温,15℃,20℃,25℃),研究了低温季节根区温度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区温度的增加,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13.
根区温度对作物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系不仅是植物吸收、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还进行着许多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根系还可以感受、识别根区的逆境信号,并向地上部转导,从而遥控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温度是影响根系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而且植物对根区温度比地上部温度更敏感。根区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影响很大,综述了不同根区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光合作用、产量及水分、矿质离子和激素代谢等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区温度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开花坐果期进行了不同根区温度处理(自然地温,15℃,20℃和25℃)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根区温度的增加,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根区温度的增加显著地减少了植株沤根、黄叶和花打顶的发生,从而显著提高了植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人参床土根际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研究了六年生床土根际与主根上,下土壤营养状况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趋势是根上>根下>根际;全量养分变化不大;根区有效氮磷钾根上层>根下层;床土PH值有根际>根上>极下的变化规律;盐基离子组成与PH的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6.
范伟国  杨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9):3907-3913
【目的】根系构型是根系的重要形态特征,也是影响植株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栽培容器可以通过特异的根域形状影响根系形态、结构和养分吸收特性;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是优良的苹果砧木,对根域环境反应敏感,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形状的根域对平邑甜茶新梢生长、根系构型参数及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分析和塑造理想根系构型及改善苹果砧木养分吸收和植株生长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盆口直径小于盆高、盆口直径大于盆高和盆口直径等于盆高3种陶土盆,创造深窄形根域、浅宽形根域和等高等径根域3种根系构型环境,早春将等体积、同类型的营养土装入盆中,并选择植株长势和根系形态相近的平邑甜茶幼苗移栽至上述陶盆中,8个月后取样调查根系形态构型参数、新梢生长量、根系活力和根系养分吸收速率。【结果】在根域形状不同的3种栽培环境中生长8个月后,平邑甜茶幼苗新梢生长、根系构型和养分吸收特性差异明显,其中,生长在深窄形根域中的幼苗一级侧根数量最多,一级和二级侧根长度最短,植株根/冠比最大,其根系活力和对钾的吸收速率最低,对磷、钙和锌的吸收速率较低,对铁的吸收速率较强。生长在浅宽形根域中的幼苗新梢粗长、叶片多,新梢生长量最大,一级侧根和二级侧根最粗和最长,二级侧根数量和毛细根数量最多,根/冠比较小,根系对钾的吸收速率最高,对磷和锌的吸收速率较高,对钙的吸收速率较低,对铁的吸收速率最低。生长在等高等径根域中幼苗新梢细短、叶片少,新梢生长量最小,主根最细,一级侧根数量和毛细根最少,根/冠比较小,其根系活力最高,对钙和锌的吸收速率较高,对磷、钾和铁的吸收速率较低。【结论】根域形状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形态构型、养分吸收性能、根/冠比和新梢生长影响显著;深窄形根域使幼苗侧根长度和直径变小、一级侧根数量增多,植株根/冠比增大及对铁的吸收能力提高;浅宽形根域使平邑甜茶幼苗侧根粗且长、毛细根更丰富,植株对磷、钾的吸收能力和新梢生长增大;等高等径根域使幼苗主根直径变小、一级侧根和毛细根数量减少,使根系活力和植株对钙的吸收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局部根区供水对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过程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了阐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主根系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调控机制。【方法】以温室盆栽棉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全部根区均匀灌溉(BRI)、根系分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3种灌水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诱发棉花叶片的水分保护机制,在不明显降低光合速率的条件下降低植株叶片的奢侈蒸腾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增强棉花的渗透调节能力,使叶片保持较高的膨压。【结论】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能够调整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有效控制作物生长冗余,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比例和分配,棉花应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可优化根冠比,刺激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9.
酿酒葡萄根区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一栽培条件下,以定植不同品种酿酒葡萄的土壤样品为分析材料,在开花期对葡萄根区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记数,并对根区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葡萄根区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的数量规律为品丽珠(CF)>黑比诺(PN)>赤霞珠(CS);无机磷细菌的数量规律为CF>PN>CS,且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均明显大于有机磷细菌的数量.3个品种葡萄根区微生物在种群多样性方面也有差异,表现为PN、CS根区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指数在数值上很接近,其中,CF根区细菌的种群多样性指数高于PN、CS的.  相似文献   

20.
果树分根区灌溉技术原理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分根区(Partial root drying,PRD)灌溉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南非、美国及中国等都有学者进行该技术的相关研究。一、果树PRD灌溉技术的原理现代果树生产目标之一是在保证产量与品质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