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小菜蛾末龄幼虫、预蛹及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组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是主要的种类.随着小菜蛾幼虫的生长,血淋巴中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发育到预蛹时,总量下降,表明虫体内氨基酸代谢途径因变态的即将发生而产生了变化.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小菜蛾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导致多数氨基酸种类含量增加,表明该蜂有效地调节了寄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使之朝着有利于自身发育的方向发展.但是,当蜂幼虫完成在寄主体内的发育时,小菜蛾血淋巴中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该蜂有效地获取了寄主中的氨基酸营养.对这些氨基酸种类的识别将可为今后该蜂大规模的的人工化培养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越冬代菜粉蝶Pierisrapae蛹被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寄生后,其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0.5~2d逐日上升,此后则逐日下降.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寄生后1~4d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5d则略低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相同,也是寄生后0.5~2d升高,寄生后3~5d降低.寄生后0.5~2d,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总糖和海藻糖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未寄生蛹,寄生后3~5d则恰好相反.寄生蛹血淋巴中还原糖含量在寄生后0.5~3d日渐升高,寄生后4d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寄生后5d则急剧下降.越冬代菜粉蝶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无活力,而雌雄寄生蛹血淋巴中海藻糖酶的活力在寄生后0.5d开始显现,此后逐日升高,至寄生后5d已达43.24~44.27μg葡萄糖·mg-1蛋白·min-1.  相似文献   

3.
短室缘茧蜂(Perilitus xyn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内寄生于林业害虫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成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茧蜂在哈尔滨1年发生2代,在寄主体内以初孵幼虫越冬;幼虫共3龄,幼虫在寄主体内发育期消化道的废物不排出体外;老熟幼虫离开寄主后在浅土层内结茧化蛹,在室内温度为(25.0±0.5)℃、相对湿度(65±5)%、光暗周期比16∶8情况下,蛹期为16.6 d;成虫在不交配并取食10%蜂蜜水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平均寿命为5.0d,饲养条件为(23±1)℃、相对湿度(45±5)%、光暗周期比16∶8;雌蜂将产卵器扎入寄主头胸间的颈膜,把卵产在寄主血淋巴中;雌雄成虫性比接近1。2017年,野外短室缘茧蜂的寄生率为38.8%,单个寄主平均寄生22.3头,寄主雌雄两性的被寄生率和单头寄主的寄生蜂数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由此表明,甜菜夜蛾2-4龄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表现更有利。在成对选择试验中,当5龄幼虫不在供选寄主组合中时,斑痣悬茧蜂喜好龄期较大的寄主幼虫,即最喜好4龄幼虫,最不喜好1龄幼虫;在4龄与5龄幼虫之间倾向于选择4龄幼虫,这与非选择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幼虫被其寄生蜂二化螟绒茧蜂(以下简称绒茧蜂)产卵寄生后,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血细胞、血淋巴糖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变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二化螟幼虫血淋巴中还产生一种巨形细胞(giantcell),最大时的体积比一般的原血细胞大400倍左右。对巨形细胞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纸谱法和比色法对天牛科的5个种 Apriona germari(Hope),Batocera horsfieldi(Hope),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Nadezh-diella Cantori(Hope),Linda atricornis(Pic)幼虫血淋巴中的13种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天牛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无论在组分还是在含量上都有所不同,很有可能作为种下分类的生理生化上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了烟夜蛾预蛹及化蛹初期的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体内和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化蛹初期(化蛹9 d内),滞育蛹血淋巴中氨基酸总量逐渐增加,而正常发育的非滞育蛹血淋巴氨基酸总量逐渐减少;精氡酸、脯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等在滞育诱导的预蛹及滞育蛹血淋巴中含量丰富,且均表现出随滞育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推测这些氨基酸可能与滞育蛹的抗寒性有关.经滞育诱导的蛹体内氨基酸总量在化蛹初期缓慢增加,正常发育的蛹在化蛹后氨基酸总量迅速下降,羽化前又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8.
影响布氏潜蝇茧蜂子代性比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氏潜蝇茧蜂可以寄生不同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子代雌蜂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升高,寄生4日龄寄主时,其子代雌蜂率为58.27%,而寄生1日龄寄主时,其子代雌蜂率仅为15.29%。在不同寄生蜂密度条件下,雌蜂比率随寄生蜂密度的增加不断下降,20只寄生蜂存在时,其子代雌蜂率只有24.32%,而供1只寄生蜂寄生时,其子代雌蜂率可达53.65%。寄生蜂在羽化后5 d产卵寄生时,其子代雌蜂率为31.97%,10 d时雌蜂率为44.39%,随着寄生蜂龄期的增加雌蜂率逐渐升高,10-30 d子代雌蜂率无显著差异。寄生蜂在35℃时产卵会影响其子代雌蜂比率,15℃条件下产卵与正常温度相比子代性比无显著差异。供给寄生蜂不同食物,不影响寄生蜂子代的雌性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蚕与其寄主植物体内脂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为研究桑叶中营养物质含量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家蚕品种NB4D2以及V-1、S-36、M-5 3种桑树品种的嫩叶、半成熟叶、成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气液色谱法对桑叶中以及家蚕体内总脂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桑树嫩叶中油脂含量高于半成熟叶和成熟叶;嫩叶中脂肪酸前体含量较高,半成熟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成熟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V-1桑树品种的叶面油脂含量高于S-36和M-5品种;V-1和S-36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M-5叶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蚕的血淋巴中没有发现月桂酸,但在其排泄物中含量较高;取食M-5叶片的蚕幼虫的血淋巴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而取食S-36和V-1叶片的蚕幼虫的血淋巴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但桑树叶片中油酸和亚油酸比例是相互交替的;M-5叶片中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分别为1.93%和16.8%,而取食该品种叶片的蚕幼虫血淋巴中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则分别为21.5%和6.95%;取食S-36和V-1叶片的蚕幼虫血淋巴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化也有类似的转变。[结论]家蚕血淋巴、排泄物中油脂及脂肪酸的含量与桑树的品种及桑叶的成熟度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对家蚕的育种与繁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不同寄生阶段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点,寄生组与对照组鱼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寄生后期(1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寄生前期(2 d)、中期(5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血浆、肌肉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对照组鱼在寄生中期和后期肝脏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肌肉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寄生组鱼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寄生中期和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鱼肝脏游离氨基酸在寄生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前期、中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钩介幼虫寄生会导致肝脏游离脂肪酸降低,血浆及肝脏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推测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可能是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的关键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1.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虫酰肼对斜纹夜蛾幼虫多巴脱羧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基因cDNA全长,研究虫酰肼对表皮形成过程中多巴脱羧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的DNA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采用饲料浸毒法测定虫酰肼对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用亚致死剂量虫酰肼处理的斜纹夜蛾幼虫DD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的cDNA全长,开放阅读框为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长105 bp,3′端非编码区长79 bp。克隆得到的cDNA全长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KF620492。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显示斜纹夜蛾DDC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鳞翅目昆虫的DDC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利用SWISS-MODEL在线工具进行同源建模,成功预测斜纹夜蛾DDC三维结构,其与果蝇属(Drosophila)的多巴脱羧酶空间结构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功能结构域具有良好的保守性。测定虫酰肼对斜纹夜蛾3、4、5和6龄幼虫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33.32、40.28、71.20和71.97 mg•L-1。DDC转录表达结果显示,用虫酰肼分别处理12-48 h,4个亚致死剂量(7.50、16.24、28.34和45.63 mg•L-1)诱导的DDC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激活作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6.24 mg•L-1亚致死剂量在24、36和48 h诱导表达水平最高,各处理36 h表达水平最高。处理60 h,4个亚致死剂量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这一结果说明虫酰肼进入虫体后先启动基因表达,而后抑制表达,影响昆虫正常蜕皮。【结论】克隆得到斜纹夜蛾多巴脱羧酶基因cDNA全长,虫酰肼干扰昆虫幼虫蜕皮与其影响表皮形成过程中多巴脱羧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微胶囊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SINPV)在宿主体内的侵染过程,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为壁材,茶多酚为固化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为芯材的病毒微胶囊,通过建立实...  相似文献   

14.
吴凤芝  周新刚  包静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415-4427
【目的】探究NaCl胁迫与根系分泌物成分的关系。【方法】以耐盐和盐敏感两个黄瓜品种为研究对象,NaCl浓度分别为0、100、200和300 mmol•L-1,研究两个黄瓜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氨基酸种类与含量以及其它化合物种类的变化。【结果】定植后50 d,除300 mmol NaCl•L-1处理外,耐盐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盐敏感品种。从黄瓜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定植前耐盐品种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均高于盐敏感品种;定植后30 d,盐敏感品种在NaCl胁迫下和耐盐品种在100、200 mmol NaCl•L-1 浓度下氨基酸总含量低于非NaCl胁迫;各处理氨基酸的种类和总含量在定植后50 d高于定植后30 d,在200、300 mmol NaCl•L-1处理下,盐敏感品种氨基酸总含量高于耐盐品种,其它处理为盐敏感品种的氨基酸总含量低于耐盐品种;定植后70 d,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其它两个时期,除300 mmol NaCl•L-1处理,盐敏感品种氨基酸总含量高于耐盐品种。盐敏感品种同一处理的根系分泌物中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的含量低于耐盐品种,而半胱氨酸的含量高于耐盐品种。GC-MS检测发现,黄瓜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存在65种化合物,化合物种类在定植后30 d有高于其它两个时期的趋势,而总含量在定植后50 d有高于其它两个时期的趋势。300 mmol NaCl•L-1处理的盐敏感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合物总含量在3个取样时期均高于耐盐品种。【结论】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受盐胁迫程度以及黄瓜生长时期的影响,盐敏感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盐胁迫可以增加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黄瓜生长时间的延长,各处理GC-MS检出的化合物种类和总含量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螟的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害虫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对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大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虫体的蛋白质、脂肪、总糖、胆固醇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46.0,119.1,2.0,0.4和23.1 g/kg;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4.7 g/k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4.1%,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大螟幼虫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7.9 g/kg,高于大多数动物性油脂及畜肉类食品,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丰富,含量高达580.1g/kg,而必需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为17.8 g/kg;大螟幼虫还含有K、Ca、Mg、Fe、Zn、Cu、Mn、Co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6.
高军  顾爱祥  周福才  李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02-12103,12110
[目的]了解不同生育期蓖麻叶片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的影响,为蔬菜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3个生育期(初果期、盛果期、成熟前期)蓖麻叶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嗅觉反应、取食行为和幼虫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2龄和5龄幼虫的驱避率均在69%以上;和对照相比,幼虫对处理包菜的取食量下降了42.46% ~47.08%,取食活动次数和取食时间减少,幼虫的成活率下降了38.10% ~52.39%.3个生育期的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驱避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成熟前期、盛果期、初果期,但在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成活率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蓖麻叶片对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和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pp.)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p.)处理大蜡螟5龄幼虫。结果显示:处理后12h昆虫血细胞开始变形、崩解,且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到昆虫接近死亡时(24~32h左右),血细胞数比正常水平下降85%;处理后24h血淋巴总量下降73.61%,酯酶活性不断增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糖含量降低14%~70%。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改变了寄主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