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浅析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的效益和设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景观林带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和生态屏障,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新领域,是广东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文章重点探讨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的背景、意义、效益分析和设计路径,提出建设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组成的景观节点群落,以作为景观线带物种的补偿地;以生态关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线)的建设,利用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生态关学的构建,利用群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应用边缘效应原理和种间相互作用原理来构建与管理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组成的景观节点群落,以作为景观线带物种的补偿地;以生态美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线)的建设,利用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生态美学的构建,利用群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应用边缘效应原理和种间相互作用原理来构建与管理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生态学理论在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工作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对生态学理论的充分应用,能够充分推动生态景观在区域建设当中的实用价值,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全方位纵深化的提升。基于群落生态演替理论、群落学生态理论和生态美学理论,结合广东省具体实例,对生态学理论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推动生态景观建设理念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政府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决定在全省统一规划建设23条、1万公里、805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带,要求把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作为继"十年绿化广  相似文献   

6.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一项系统生态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山地造林绿化,也不是一般的园林景 观绿化,它是一项以营建线型森林景观为主、兼顾点和面的国土绿化工程,但由于个别地方对林带建设 的内涵理解不足,出现人工植被群落痕迹明显、过度追求景观效果、大量引进外来树种、超大规格苗木 上山上路、景观不协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文章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重点研究了 广东省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的营建模式,以期解决现有生态景观林带存在的建设问题,提高生 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果。设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态景观林带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和生态屏障,是大力发展生态文明、促进宜居城乡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打造生态优美的幸福广东的重要举措。广东省五华县生态景观林带以"华道溢翠,彩红飘带"为规划理念,建设具有五华特色的生态景观林带,打造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汕头生态景观林带现状和树种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美学等原理,初步选择适宜的生态景观林树种,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设计不同的树种配置模式,并对景观类型设计、营造林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广东省汕头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100-100
2011年9月13日,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并通过《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评审,决定在全国率先建设23条共10000公里、  相似文献   

10.
广佛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是佛山市景观林带建设的重点工程。文章阐述了广佛高速生态景观林带监理实践,为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资源状况、生态效能和碳汇效能3个维度构建生态景观林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省生态景观林带生态效益排在前三位的是湛江、汕头、深圳市.工程建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森林生态效益总规模;生态景观林带质量的高低影响单个评价指标得分,最终影响综合评价得分;工程建设量越大,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质量越好,最终的生态效益评价得分将越高.  相似文献   

12.
生态景观林带概念设计及体系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广东生态建设的需求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做法,从生态景观林带概念的产生背景出发,深入阐述生态景观林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生态景观林带的体系构成,对顺利推动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色彩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设计是生态景观林带营建的关键技术。文章以植物色彩表达媒介、空间层次设计和时间序列配置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探讨以红、黄、紫和白色为主色调的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效果。本设计案例可为华南地区营建大尺度、大色调的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台山市2012年生态景观林带示范段建设包括沿海高速景观林带和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其树种选择与造林等技术与其他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不同林带示范段建设的技术措施,旨在为同一区域生态景观林带的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西江水源涵养型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分别阐述了河滩沿岸和丘陵山地生态景观林带造林技术,为水源涵养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广东省生态箭观林带建设目标和类型不同,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整地、苗木规格、栽植密度等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分析了景观林带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旨在为广东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广州市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原则,以春岗立交出入口植物选择原则、植物种类为例,探索在新的景观种植模式下如何应用树种构建岭南特色突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描述了生态景观林带的背景、概念和组成,以及广东省高速公路用地红线内的建设内容和相关研究。从点、线、面三个不同景观层次,探讨如何从园林的角度将高速公路用地红线内的生态景观林带打造成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实地调查科韵路绿化现状,分析其植物种类、群落结构与林相观赏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自然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惠州市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境内的生态景观林带作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树木早期生长表现,并依据实地调查的立地条件,利用相关模型制作软件对4个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预期景观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4个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树木成活率均值为84.25%,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3.27 m、5.36 cm和1.64 m,早期生长情况较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树种配置模式中,树木早期生长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模式GC1(夹竹桃、红花羊蹄甲、香樟、黄花风铃木等树种随机混交);惠阳区生态景观林带调查的9个树种树木早期生长综合表现排名靠前的为红花羊蹄甲、香樟树和美丽异木棉。总体而言,不同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模式树木生长表现有所不同,并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同时,立地条件、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均会对生态景观林带公路景观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