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法的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关键内容,对于确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方向、制定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策略,实现区域土地差异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表征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本底-现状-潜力三维状态的指标体系,运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东北地区184个县级行政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并提出差异化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本底-现状-潜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清晰地反映土地利用的自然本底条件、开发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特征;两维图论聚类法和GIS定性分析法相结合得到的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区结果具有较好的空间连续性和区划完整性;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城市综合发展区(3个)、土地利用区(2个农牧、1个农林和1个农林牧)和林农生态区(5个),针对不同类型区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指标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肖禹  周宁 《南方农机》2023,(12):89-92
【目的】现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调查结果完整度低、资源信息利用率低、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方法】本研究引入遥感和GIS技术,开展对某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明确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基本应用思路和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对比分析,将区域范围内所有坡度角在25°以下的非耕地图斑去除,同时去除的图像还包括自然坡度角为5级的区域图像、复垦后备资源当中面积未超过300 m2的独立图斑、林业部门规划的生态公益林区域图像等,精准选择数据源;在完成数据源的选择后,对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类型进行划分,首先针对滩涂区域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划分,随后依次依据不同地类特征对其他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类型进行划分;在完成对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划分后,引入遥感和GIS技术,对获取到的遥感图像进行全面解释,对遥感卫星图像与地形图进行配准,针对已经完成校正的栅格地形图,将其作为参考文件,将完成校正后的遥感卫星图像作为校正文件,在保持控制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执行配准操作;结合实地踏勘得到的调查结果,分析该区域当前开发和利用的耕地资源以及后续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最终确定各类别下资源的面积,...  相似文献   

4.
根据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件资料,在考虑各种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从经济可行性方面探讨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从自然适宜性评价上来看,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能够开发的面积为 11 675.25 hm2,考虑生态安全因素后,适宜开发且不引起生态退化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1 221.14 hm2,如纳入经济可行性因素,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全部不适宜开发。综合指数法与限制条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类指导中部缓坡区农业机械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对中部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特征差异对农业机械应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土质对农业机械的耕作性能、牵引附着性能和通过性产生影响;坡度对农业机械的外廓尺寸、爬坡能力、抗侧翻能力、制动性、灵活性和工作幅宽有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7.
将黑龙江省县(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单元,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为标准分为5类;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GDP和人均GDP为标准分为5类.对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认为二者呈低度正相关,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本次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综合质量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耕地的自然条件、利用情况和经济水平出发,结合耕地的空间属性,借助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法。首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探究高平市耕地质量在空间上整体的分布情况,以便进行下一步更细致的分析;再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以耕地质量指数为变量,探究高平市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最终基于综合质量的分析结果提出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整体分析显示,高平市耕地的自然条件、利用情况和经济水平皆表现出显著聚集性;局部分析得出,高平市耕地从自然条件、利用情况和经济水平3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HH(高-高)型和LL(低-低)型耕地表现为聚集分布;HL(高-低)型和LH(低-高)型耕地呈零星分布。最终从耕地的3方面分别进行局部分析,并依据3个局部分析结果组合,结合实际,提出耕地保护分区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
湖泊水环境分区评价是湖泊水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针对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水环境状态区划和评价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法、模糊划分的ISODATA技术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模糊聚类识别复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的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状况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提高了湖泊分区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耕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山市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其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再加上水土流失、工业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灾害等直接影响了耕地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使得唐山市的耕地资源大量减少,质量严重下降。为此,就唐山市耕地资源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与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越强;3个村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均受到耕地质量指数和复种指数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影响作用,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生态价值提升应从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合理调整农户的耕作制度行为和物质投入行为、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和大力推行生态农业4个方面综合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