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天津野生黄伞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方法]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对4个野生菌株、7个引入黄伞菌株及1个滑菇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个菌株共检出22条酶带,11种酶谱类型。黄伞菌株具有共同特征谱带,且遗传多样性丰富。菌株分为3大类群,天津野生黄伞聚为一个类群,亲缘关系相近,而与其他菌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为黄伞种质鉴定、资源保护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5种贵州野生鱼类酯酶同工酶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贵州黄颡鱼、云斑NB049、草鱼、鲫鱼、翘嘴红鲌的肝脏和肾脏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分析5种鱼的EST同工酶谱,探讨其遗传基础;并以酶谱为性状结合数值分类法,计算EST同工酶联合系数,分析5种鱼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种鱼的肝、肾组织的EST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聚类分析结果符合传统的形态学分类.  相似文献   

3.
蘑菇属17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酯酶同工酶对野生双孢蘑菇和褐色、白色双孢蘑菇栽培种,大肥菇,美味蘑菇和姬松茸等蘑菇属17个菌株进行了酶谱带表型和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与双孢蘑菇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667,而与大肥菇和姬松茸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分别为0.00,0.333;野生双孢蘑菇组织分离菌株、多孢分离菌株和单孢分离菌株遗传变异幅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表明野生双孢蘑菇的遗传背景较单一;同时分析了大肥菇与美味蘑菇,褐色蘑菇彼此之间,以及白色双孢蘑菇菌株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苗期、成株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苗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多于抗病品种;酯酶同工酶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成株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抗感品种无明显差异,但个别酶带有所加强或减弱;感病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带数多于抗病品种。两种同工酶在苗期和成株期测定的酶谱类型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四川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酯酶同工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30份产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T.TurgidumL.)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幼苗、剑叶和幼穗间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幼苗有14条带,12种类型;剑叶15条带,13种类型;幼穗13条带,11种类型。3次测定合并分析,则产生21种类型。若仅以1次测定看,多样性指数以剑叶最高,为0 1119,说明剑叶酯酶同工酶能更好地反映其遗传多样性。同时酯酶同工酶的差异证明,来源相同又同名但原始编号不同的两份"棒棒南麦"和两份"早佐"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应视为不同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导入黑麦异源基因的多小穗小麦新材料10-A,组配的三交组合10-A/88-1643//川育12号后代中选育的71个重组系及其亲本为供试材料,取幼穗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重组系的酯酶同工酶带多态性很高。根据酶带,可分重组系为10-A型、88-1643型和重组型三种类型,未出现川育12号类型。E6酶带的差异可以反映抽穗期和小穗数的差异,E9酶带的差异可以反映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差异,可将这两条带作为主要育种目标性状选育的特征带。文中还对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同工酶谱的多态性以及三个亲本与黑麦酶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菌株间酯酶同工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Jaccard系数计算法及Fuzzy聚类法对6个杏鲍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个菌株可分为3类:Pe4与Pe6酶谱相同(Sj=1.000)归为一类;Pe1、Pe3、Pe5(Sj=0.900)归为一类;Pe2自成一类。其中Pe5酶带数多且粗,活性最强,工厂化栽培表现为较强的耐CO2能力、菇形好、口感佳、生物学效率高,是适宜工厂化栽培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了79份采集于四川野外的甘蔗近缘种,属材料作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属的材料同工酶谱各异。66份割手密材料共呈现10酶带、18种酶谱类型,这表明四川割手密具多样性。在酶谱分析中,某些酯带有无与割手密材料的来源有关,某些迁移率较低的酶带出现与否与材料的开花早迟、株叶型和锤度等性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9株生产用平菇菌种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16条谱带、17种酶带类型。通过聚类分析,将19株菌分成六大类群,E2(0.172)带是第一类群的特征谱带、ES(0.317)和E13(0.800)带是第三类群的特征谱带。北平4和石2026、北平1和北平9存在同种异名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平菇酯酶多样性丰富,菌株之间的差异显著,可以作为鉴定平菇菌种真实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省大规模栽培的35个平菇商业菌株运用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个菌株有30个酶谱类型,不同菌株有各自特有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在70%相似水平上分为4大类:第一类包括以黑丰268为代表的8个菌株;第二类包括以2002-4为代表的4个菌株;第三类包括以超级99为代表的7个菌株;第四类包括以庆丰518为代表的16个菌株,多为杂交菌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鹅观草属七个四倍体种的幼芽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根据酶谱的形态特征和相似性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七个四倍体种的酯酶同工酶谱比较相似,且各种间相似性系数变幅不大,说明各种间有相同或相近的遗传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但是这七个种没有哪两个种的酶谱完全相同,或多或少有些差异,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按形态特征建立起来的七个物种是合理的,不存在同种异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酯酶同工酶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 万亩) 以上的40 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6 条酯酶同工酶酶带中有7 条酶带呈现多态性,其余9 条酶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无差异,为四川栽培小麦品种的基本带。40 个小麦品种具有7 种酯酶酶谱,其中32 个品种具有完全相同的酶谱,该酶谱为四川主栽小麦品种的优势酶谱。另外,8 个品种具有6 种酶谱类型,表明这些品种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分子特异性,可以作为这些品种鉴定的同工酶指纹。  相似文献   

13.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的酯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181个原产于四川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Triticumaestivum L.)的酯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幼根和幼芽中,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存在差异。E3、E5只出现在根中,E4、E10、E11、E12和E13是芽中区别于根的特征酶带;根的酯酶同工酶包括两种类型,在芽中则出现了6种类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同材料的根中没有差异,在芽中则变异很大,共有15种类型;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较芽显示更多的酶带,且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共12个四倍体种的幼根、幼芽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用数学方法对所分析的酶谱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bolinii var.divaricus和R.dolichathera, R. ciliaris和R.hondai, R.gmelinii和R.strict, R.angustiglumis和R.komarovii间在幼根和幼芽上的酶谱均表现很相似,分别被聚在一起,而E.angustiglumus和R.komarovii聚在一起与染色体组分析相矛盾。说明同工酶虽然可以鉴别种内和种间差异,但不能反映属种间亲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模式种的形态特征和幼叶酯酶同工酶差异。结果表明 :E lymussibiricus、Roegneriacaucasica和Hystrixpatula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 ,但 3个模式种的部分形态性状存在交叉 ,单纯以形态特征很难完全反映它们的真实亲缘关系。酯酶同工酶在E .sibiricus、R .caucasica和H .patula的种间有明显的变异 ,而在E .sibiricus的不同居群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从其酶谱资料来看 ,H .patul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H .patula与R .caucasica之间及R .caucasic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稍远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部分小麦新品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的 2 0个小麦新品系和 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检测 ,分析了不同品系 (种 )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2 2个小麦品系(种 )具有 2 2种带型 ,每个材料分离出 18~ 2 9条带 ,2 2个材料共分离出 5 6条带 ,其中 4 9条具有多态性 ,占 87 5 %。2 0个新品系中具有 1RS/ 1BL易位系标记性位点Gli B1l的有 11个 ,占供试新品系的 5 5 %。 2 2个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 0 0 4 3~ 1 0 0间 ,平均值为 0 4 4 4 ;1RS/ 1BL易位系与非 1RS/ 1BL易位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 :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 0 5 0水平上明显聚为 4类。分析表明 ,供试四川小麦新品系具有较为广泛的基于醇溶蛋白带谱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还探讨了供试材料中Gli B1l位点高频率存在的原因及进一步合理利用1B/ 1R易位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四川省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6 万hm2 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40 个品种具有38 种醇溶蛋白带型,其中9 个品种具有1BL/1RS易位标记位点Gli Bll;醇溶蛋白电泳分离出的46 条带中,40 条具有多态性,占848 % 。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 ~067 之间,平均值为033 ,遗传变异较大,特别是早期品种与近20 年育成品种间,以及1BL/1RS易位系品种与非1BL/1RS易位系品种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35 水平上明显聚为4 类,具有相同血缘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了同1 类。分析认为,四川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六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六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分蘖期幼苗进行了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检测,根据酶谱的形态特征和相似性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六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很相似,说明各品种在该基因位点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基础。但是,在酯酶同工酶酶谱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六个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杂或变异,有必要进行提纯复壮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0.
利用SDSPAGE方法对小麦(黑麦)异源重组系异源2号组配的22个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亲本进行了谷蛋白分析。结果表明,谷蛋白图谱能将所有亲本区分开。统计了电泳分离出的HMW亚基和部分LMW亚基谱带,共25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24条具多态性。父本异源2号与其强优势组合母本问谷蛋白遗传距离较大,平均值为0.54。聚类结果表明,所有亲本可划分为两大类,异源2号可单独划分为一亚类。谷蛋白遗传距离与亲本各性状表型差异及F1各性状杂种优势间相关均不显著,难以用于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