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水土保持》1990,(5):20-24
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水保法计算、水文法校对,1950~1987年,黄河流域各项水保措施累计蓄水量为259.7亿m~3。1970~1987年年平均蓄水量12.9亿m~3,是1950~1969年年平均蓄水量1.36亿m~3的9倍多。38年累计拦泥保土量为70.22亿t,其中后18年年平均拦泥3.12亿t,约占黄河陕县站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的20%。在所拦的泥沙中,有75%的集中分布在陕晋蒙接壤地区,46%的集中分布在陕北。按措施分析,则梯田(包括条田、埝地)占14.5%,坝地占76.8%,林草占9.9%。文章还对坝地减轻侵蚀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水土保持在减少入黄泥沙中的作用,并指出了开荒、开矿、修路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龙须草蓄水保土效益和增产技术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河南省西峡县龙须草自古就有野生,群众用它编草鞋、做蓑衣、打绳亦有悠久历史。为了保持水土,恢复和提高龙须草的效益,科学指导龙须草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开始对龙须草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总结了龙须草区水土  相似文献   

3.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坡耕地由于人为耕作管理作用,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影响着坡面地表径流和产沙。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基础上,分析了坡面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等高耕作蓄水效益为70.56%~10.07%,平均值为51.58%,保土效益为76.60%~21.66%,平均值37.73%。同时分析了坡度和雨强对坡面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的影响,以期服务于坡耕地治理。  相似文献   

4.
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采用玉米苜蓿间作的种植模式,研究其蓄水保土效益。试验对玉米苜蓿间作与单作玉米的土壤含水量,径流量以及产沙量进行观测,进而研究两者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玉米苜蓿间作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玉米单作地的土壤含水量;玉米苜蓿间作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小于玉米单作,说明了玉米苜蓿能够有效地减少径流的冲刷侵蚀,具有良好的拦沙性能;经计算得出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效益为87%,保土效益为98%,表明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保土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蚀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198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是取得各项效益的基础和保证,结合郝台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郝台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蓄水保土效益显著。由于保住了土、蓄足了水,为发展农林牧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论述封山育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封山育林措施,封山育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林地土壤贮水量、枯落物贮存量、土壤渗透速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埂栽刺五加经济效益及蓄水保土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五加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抗逆性强、繁殖容易,方便管理、固埂防冲蚀能力强,经济价值高。据测试:二年生刺五加株高可达135.1 cm,平均茎粗1.30 cm,根蘖数达到9个,根系固土重可达56.5 kg。年收入可达62 430元/hm2以上。梯田埂刺五加小区比裸露小区减少径流量80.3%~90.9%,减少土壤冲刷量95.8%~98.2%,地埂刺五加小区比裸露小区减少径流量68.9%~80.2%,减少土壤冲刷量87.3%~90.7%;刺五加在梯田梗和地埂上栽植的适应性很强,减少径流量和土壤冲刷量作用显著。无论从生长态势,固埂防冲蚀能力以及经济效益都显示出它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的蓄水保土监测资料,在重新确定单项措施蓄水保土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水保法计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的蓄水保土效益,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的水土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整理、分析黄土高原西峰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其效益的平均值为867%和877%,但差异悬殊,主要是受暴雨、大暴雨质量的影响。次降雨综合参数PI、汛期降雨量和年产流降雨量分别小于200mm2/min、350mm和125mm时,蓄水保土效益均为100%,大于这些数值时,效益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时,梯田的质量也影响蓄水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阳高县王官屯的12°坡地上进行了4种不同植被蓄水保土效应的对比试验,通过3年的自然降雨与产流产沙量观测,得出以下结论:产流产沙量从大到小顺序为裸坡〉荒草坡与牧草坡〉草灌混交;大部分的径流与产沙是由少数几次大雨量、大雨强的降雨造成的,其中雨强是影响径流冲刷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雨强增大时,植被保土效应明显降低。产流产沙量除受降雨特征值的影响外,地形与植被盖度的作用也比较大。相同坡度下,水平阶整地的草灌蓄水保土效应与其他处理相比非常显著。在植被生长过程中,早期阶段的产流产沙效果与裸坡相差不大,随着覆盖度的提高,植被的蓄水保土作用明显增强。总的拦蓄坡面径流泥沙效果顺序为:草灌混交〉荒草坡和牧草坡〉裸坡。荒草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其蓄水保土效应与人工管理的牧草不相上下,此结论为开展生态自我修复恢复植被的封禁治理措施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冬凌草原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水土保持植物,随着对其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日显不足。经试验分析,人工栽培的冬凌草遗传性状稳定,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药用价值与野生自然资源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扩大人工栽培是可行的。试验研究出的人工种植技术,可使冬凌草种子出苗率由野生传播的不足1%提高到87.2%;扦插生根率达到90.5%。冬凌草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作用,一年生冬凌草区比对照减少径流量36.1%,土壤流失量减少48.5%;比一年生金银花区径流量削减18.3%,减少土壤流失26.8%。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不同林地类型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以来各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对油松沙棘混交林(Pinus tabuliformis+Hippophae rhamnoides)、沙棘林地(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林地(Pinus tabuliformis)、达呼里胡枝子+赖草地(Lespedez...  相似文献   

13.
杨静怡  谢云  辛艳 《水土保持学报》2020,34(5):81-85,93
基于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残茬覆盖度在4°坡对黑土坡面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平行条件,分别为4个雨强(30,60,90,120 mm/h),5个残茬覆盖度(15%,35%,55%,75%以及裸土对照组)以及2种土壤初始含水量(8%和30%,分别对应干、湿运行)。结果表明:对黑土坡面进行残茬覆盖处理,能够起到抑制土壤产流产沙的作用,且覆盖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明显。15%,35%,55%,75%覆盖度下保水效益可以分别可以达到30%,27%,57%,72%;保土效益分别可以达到36%,53%,89%,94%。根据保水保土效益与覆盖度的关系建立了指数函数关系式。与保水效益相比,残茬覆盖处理的保土效益更为明显。残茬覆盖不仅能提高黑土养分,更是保护黑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变化的生态要素,确定了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植被度和小气候各要素的监测站网布设和监测内容,并提出了监测方法和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监测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改善了局地小气候。  相似文献   

15.
江西红壤坡地果园水土保持措施效益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采用 8种不同水土保持处理方式 ,观测江西红壤坡地果园水土流失 ,2年间遇特大降雨 ,观测结果显示 :不同处理有显著之差异。与对照 (全园裸露 )比较 ,水平梯田梯壁植草处理水土保持效果最佳 ,其平均径流率比对照区减少 97.14% ,同时土壤流失量的控制几乎达 10 0 % ,其它各处理也有不同程度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据此初步结果 ,建议在坡地果园应实施覆盖作物及敷盖 ,建立土壤植被覆盖率 ,抑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坡耕地甜玉米地膜覆盖间作模式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山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甜玉米间作草带和辣椒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集中的6,7,8这3个月,间作处理的径流量比单作处理的径流量平均减少了29.08%,侵蚀量平均减少了52.36%。B处理(甜玉米盖膜+牧草)的总径流量比D处理(辣椒单作)减少了85.05%,B处理的总侵蚀量比C(甜玉米盖膜单作),D处理分别减少了62.58%,63.34%。在极高雨强下,B处理的径流量比D处理减少了75.29%,B处理的侵蚀量比C,D处理的分别减少了81.36%,98.34%。可见,甜玉米间作牧草草带是一种持续利用和保护山地水土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地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影响侵蚀红壤区坡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但是对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牧草和耕作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梯田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不显著。研究区土壤肥力状况不受钾素限制,可以将土壤有机质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植被盖度对水土保持功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就近年来国内有关植被盖度对降雨能量、降雨截留、土壤入渗、初损降雨量、径流量以及泥沙量的影响做了综述;分析了理研究中不足之处,并就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退化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水分、地表径流和侵蚀量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退化荒漠草原的3种植被恢复模式试验样地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放牧天然草地,"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2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地上生物量与放牧天然草地之间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土壤侵蚀,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低于天然草地。[结论]"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植被恢复模式在保持水土资源,增加群落稳定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淤地坝建设的水土保持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黄土高原地区坝系示范工程水土保持观测,分析了小流域淤地坝及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变化、拦沙蓄水效益和淤地坝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沟道条件差异,5 a间淤地坝拦沙量差异显著,呈现出先大幅度减小,后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与梯田和坡耕地比较,淤地坝的平均增产效益分别达到36.4%(梯田)和78.9%(坡耕地)。提出了坝系观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促进完善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