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翠艳 《新农业》2021,(14):9-10
2019年赤峰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41.8万公顷,地膜覆盖面积约400万亩.随着地膜覆膜作物种类和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赤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依托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探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捡拾回收加工利用体系,集中打造了一批典型旗县,在典型旗县的示范带动下,2019年全市废旧地膜...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61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面积1 000多万hm2,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农田残留地膜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在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用地膜应用、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地膜污染的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其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覆膜年数和覆膜面积的不断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渐增多,残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对现阶段国内残膜回收技术及装备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苗期、秋后和播前收膜相关产品的特点,并对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残膜机械化回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田地膜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文章从农田地膜使用情况、污染现状、治理措施等方面分析,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实现农田地膜污染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6.
1新疆农田地膜现状及危害性 1.1农田地膜的现状 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有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1980-2007年,新疆共使用地膜约145万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嘉祥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作物广泛。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大蒜、洋葱等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地膜在秋种和春播作物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对作物增产和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田中的农用地膜残留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严重阻碍农作物根系对水分、肥料的吸收和自身的生长发育,不仅会造成作物减产失收,还会形成农业生产上的“白色污染”。因此,近年来嘉祥县一直积极开展好地膜应用和残膜量调查监测回收工作,包括标准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试验示范及推广、修建回收站点等。文章从研究涉及地膜的相关政策、分析嘉祥县农用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困境和展示嘉祥县特色工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推动地膜治理工作的合理建议,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兵团农十三师棉田土壤中残膜的污染现状及其危害性,通过3年来对其5个团场20个点的监测,分析了本地土壤残膜污染现状,并提出了治理措施及今后地膜发展方向,为残膜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明显。但土壤里中地膜残留使作物吸水、吸肥及呼吸受到影响;特别是地膜中含有有害成分,直接对作物构成危害。因此,提出了浇头水前揭膜、翻地、整地、播种前用地膜回收机械回收废旧地膜等措施。一、调查方法1.调查地块在拣出根茬和残枝、耙耱后待播的棉田内进行。  相似文献   

11.
分别研究了3种种植方法下对烤烟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这3种种植方法是不覆盖地膜、只覆盖35 d的地膜以及全生育期都覆盖地膜。  相似文献   

12.
阐述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棉花的形成发展和其在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残膜污染已经成为新疆棉田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广东上九公司提供的3种淀粉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在我国西北内陆棉区(新疆石河子)开展了田间试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配方的不同,3种降解膜的降解特性、增温保墒性能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地表覆盖试验与填埋试验的结果看,与日本的生物降解地膜(CK2)相比,国内的3种供试地膜品种都表现为降解过快,特别是A膜和B膜,降解最为迅速,C膜降解相对较慢。过快的降解速率显著地影响了3种供试降解膜的增温保墒性能,特别是A膜和B膜,与普通膜(CK1)相比,土壤温度平均低2~3℃,土壤水分低3~5个百分点,3种供试降解膜比较,C膜的增温保墒效果略好。从产量结果来看,与普通膜相比,国内供试的A膜和B膜对产量影响较大,减产幅度分别为20%以上,供试C膜和对照的日本降解膜都表现为增产趋势,但与普通膜产量结果比较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对吉林省3种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膜残留量与覆膜年限、地膜回收方式以及种植作物种类密切相关。随覆膜时间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有增加的趋势。3种模式地膜残留量由高到低为:瓜菜模式>玉米连作模式>花生连作模式,连续覆膜10年,3种模式的地膜残留量分别为30、28.35 kg·hm-2和15.9kg·hm-2。以一级污染水平作为标准(75 kg·hm-2),覆膜量每年按75~150 kg·hm-2、年残留率按1.2%~4.02%计,估算吉林省安全使用地膜的年限约为12~83年。  相似文献   

15.
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滴灌年限的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探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壤土中盐分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出 "盐随水动"的特点;盐分在不同广度与深度下被重新分配,在膜间地表和60cm土层以下积累强烈.而粘土中盐分的变化却较为缓慢,规律性较差.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就越多.研究提出对于壤土地每3年进行一次秋冬灌溉或茬灌是一种经济有效地压盐措施.  相似文献   

16.
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棉田土壤残膜状况调查及残膜田间微区试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量与棉花出苗率、收获株数呈负相关( r=- 0.737,r=- 0.740),分别比无残膜污染的土壤低 9.9%— 19.1%、 7.3%— 16.5%,残膜使株铃数减少 0.8— 1.0个,导致棉花产量低 7.3%— 21.6%;残膜碎片在土壤中的状态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危害顺序为 180° >30° >60° >90°。  相似文献   

17.
三年多点试验证明,棉花地膜覆盖采用膜侧种植方式,有利于棉种发芽出苗和棉苗生长发育,能较好地解决前旺后衰的问题,是我省现有肥水地棉田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增温保墒,防虫抑草,扩大作物种植适宜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地膜降解速率极其缓慢,加上中国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较为落后,导致大量的塑料碎片残留在农田中,从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残膜及微塑料污染。本文基于文献资料、调研和统计数据,就地膜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防控进行了分析。残膜及微塑料污染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限制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并对土壤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危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损害土壤健康,长此以往会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微塑料存在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微塑料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极容易通过吸附作用成为其他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等)的载体,增加污染物的转移富集风险,从而造成土壤生态环境复合污染。中国地膜生产、使用相关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尚未形成完善可持续的地膜回收体系,农田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研究仍不够充分,同时针对残膜及微塑料污染防控的政策和法规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地膜生产、回收相关标准以及残膜和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加剧,降解地膜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普通塑料地膜与2种不同厚度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状况及对土壤温度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17~22 d后进入诱导期,60 d后逐渐进入破裂期,130 d左右进入崩裂期。在棉花生长苗期,生物降解膜膜内增温缓慢,白天平均土壤温度普通膜分别高于18μm降解膜和15μm降解膜膜0.8℃和6.2℃。但夜间降解膜膜内平均温度较稳定,保温效果好,膜内温度高于普通地膜1℃左右。18μm聚乳酸降解膜与普通膜相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15μm聚乳酸降解膜使棉花减产8.9%。研究表明,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厚度选为18μm较为合适,且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有望替代普通地膜在农田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