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活百千年而无语,默默地装点着群山、河流、田野、村庄与城市。树多就成林,林大即为森,巍巍群山有了茂密的树木,才会有长流不息的清清溪水滋润着的田野、村庄与城镇。有了树就有了水,有了水就有了田,有了田就有了粮,有了粮就有了人。可见,树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森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城市也需要树木来装点。  相似文献   

2.
花团锦簇     
从2001年到2007年,北京市政府大力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城市园林绿地增加了1万公顷,树木增加了2271万株,草坪增加了4653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市区的生态环境,使市民亲身感受到了绿色奥运带来的实惠。城市增添了绿色,市民增加了氧吧。  相似文献   

3.
<正>拉萨的山一年比一年绿了,拉萨的树一年比一年多了,拉萨河两岸的绿色通道美了,拉萨的风沙一年比一年小了,拉萨地区的气候一年比一年好了,拉萨的农牧民收入越来越多了,拉萨的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4.
李竹 《绿色科技》2015,(1):293-297
回顾了我国有关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共生及红色旅游绩效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综述。根据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整理,根据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内容对红色旅游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内容特征。对旅游共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对红色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现阶段的发展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邯郸市是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非常注重城市绿化,老城区和东部新城区不同的规划发展定位决定了各自的绿化特色。在分析老城区绿化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老城区绿化的缺点,提出了这些缺点对东区绿化的启示;并通过已建成道路的绿化分析使东部绿化集成了多种功能,融入了文化,注重了人性设计,避免了老城区绿化的缺点,成为东部宜居城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何景鑫 《绿色科技》2012,(10):165-166
介绍了噪声污染的现状及相关概念,分析了噪声污染的一些特点,重点探讨了噪声污染的产生因素及其监测的方法,针对噪声污染的一些问题重点介绍了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进行噪声污染的监测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单回顾了我国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史,陈述了我国工程经济学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文章还讨论了我国工程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枫香次生林改造进行了为期4 a的研究结果表明:枫香次生林改造改善了林木生长的环境,有效利用了林地,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提高了林分的价值,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学界和生态学界的广泛重视。在简单介绍了生态旅游概念的基础上,简述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出了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在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森林公安》2011,(6):4-7
全国森林公安警务保障培训班历时两天来,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森林公安警务保障工作,展开了热烈发言和讨论,互相交流了做法,借鉴了经验,增进了感情,达到了预期目的。会前,大家做了精心的准备,发言都讲得很好,特别是江西、云南、湖北、湖南等省份介绍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也都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流溪河林场5 种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 5 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 针阔混交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 毛竹 林;(2)5 种林分0 ~ 60 cm 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60 cm 土层平均容重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3)5 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 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4)5 种林分土壤贮水量大小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荔枝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总体而言,荔枝林枯落物持水性最好,毛竹林土壤持水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一种自然化的存在, 也是表现绿色地球的一种永恒方式。对森林意象的哲学解读, 可从五个方面来展开:现象世界的森林与本体世界的森林, 物质化的森林与精神化的森林, 自然美学价值的森林与作为城市美学崭新样态的森林, 实用的森林、科学的森林与审美的森林, 家园的森林与伦理化的森林。可见, 森林是我们共生的伙伴, 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形塑自然界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多竹种混交、竹桉混交和竹橡胶混交对林木生长及林分土壤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种混交以及竹树混交其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条件均优于纯林;竹子纯林、多竹种混交林、竹树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其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多竹种混交林 > 竹子纯林 > 竹树混交林 > 乔木纯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林和橡胶林中适当套种竹子可以改善桉树林和橡胶林的生长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持土壤肥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桉树和橡胶树纯林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确定天然林分类原则、方法及技术标准基础上 ,对黑龙江省天然林进行了分类。按树种组成可将天然林分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 ;按林种可将天林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 ;按森林功能可将天然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又根据生态地位重要性及生态环境脆弱性划分出 16种生态公益林和 5种商品林类型  相似文献   

17.
长宁竹海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宁竹海的苦竹、毛竹、黄竹林,杉木林及白栎林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的草本植物植冠层的水分最大截留量是乔灌层植物的2.4倍。按种类以苔草最高,为6.34 g/g(干生物量);黄竹最小,为1.19 g/g。5种林分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为4.33~14.87 t/hm2,其分解层的蓄水量高于末分解层,枯落物层最大蓄水总量为1.0~3.5 mm,依杉木林>白栎林>毛竹>苦竹>黄竹排序;土壤蓄水量以杉木林最大,白栎林次之,竹林最差;而土壤稳定渗透系数K10以竹林最大,杉木林次之,白栎林最小,表明竹林土壤抗水蚀能力强于杉木林和白栎林。  相似文献   

18.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太子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2009年森林二类清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从森林类型、林龄和林分起源角度,对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测.研究表明: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33855.66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39.31 t·hm^-2.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天然林4.02倍,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由人工林提供.按森林类型划分,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按林龄划分森林碳储量,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各林龄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幼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桦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1.14g/cm~3)、黑桦林(1.03g/cm~3)、落叶松白桦混交林(1.01g/cm~3)、桦木林(0.98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3.04%)、华北落叶松林(51.84%)、桦木林(51.40%)、黑桦林(51.14%);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5.53%)、桦木林(52.81%)、黑桦林(51.33%)、华北落叶松林(48.22%);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华北落叶松林。营造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混交林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