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鲁西地区许营镇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景观设计实践,提出乡村片区建设的概念与方法,力求解决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美丽乡村片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整体把握、统筹规划,实现产业整合与功能融合;分类规划,科学选择改造重点,合理分配改造力度;特色设计,挖掘资源优势,打造景观亮点,从整体到细部逐层把控,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翠湖原名菜海子,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亦因湖东北曾有9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一颗"绿宝石"。每年冬天有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嬉闹戏水,争抢食饵,给翠湖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成为春城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3.
针对德阳市东山片区城市森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德阳市东山片区城市森林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阐述了东山片区"二网六区多核"的布局结构,并详细规划了生态休闲区、风景林区、宗教文化区、生态旅游区、水土保持林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庭院经济区、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4.
曹隽 《技术与市场》2010,(8):132-133
以宿迁古黄河楚地文风景观片区为例,规划着力于地方文化与景观建设的高度契合,依托城市滨水稀缺资源,以"西楚的回忆"为主线,打造三个既特色鲜明,又相互联系的功能片区,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土地开发和就业的新机会,而且提升和重塑了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5.
分析昆明市金殿片区农业观光园缺少总体规划,重饮食轻文化,缺少特色规划等现状,提出将该片区规划为"一轴、五线、五功能区、一餐饮中心"的空间格局,并阐述各功能区的定位及规划特色。  相似文献   

6.
杨韩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90-95,106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野象谷片区(简称"项目区")规划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规划确定的目标、功能区划、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及对野象谷生态环境、大象生存、繁衍生息影响作了分析与评价.指出项目区作为旅游会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从而提出了补充"完善规划"的建议与环境保护预防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点观察、影像调查、追踪观察、瞬时扫描等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内越冬红嘴鸥的日间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并建立了红嘴鸥日间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共记录到红嘴鸥9大类44种行为,类别包括非飞行类运动、迁飞、觅食、通讯、集群、清洁、停歇、竞争对抗、避害。结合人为干扰及斑块化生境中红嘴鸥的行为,在其行为生态及行为功能基础上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影响红嘴鸥在翠湖越冬期间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昆明翠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目前翠湖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进行SWOT分析,结合游客的偏好构建包括交通导引解说系统、休闲娱乐设施解说系统、景点解说系统、游客服务中心、外部旅游协作系统的环境解说系统,充分发挥翠湖休闲娱乐的优势,期望提升人居环境,浓化昆明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张光元 《林业建设》2012,(5):39-41,77
本文介绍了生态建设规划在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的定位,提出了编制规划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编制的思路,并结合石漠化片区的经济发展、贫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对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要求,对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市翠湖公园为例,通过实地数据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声景观感知评价,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生成声景观时空分布图,使声景观可视化,并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1)翠湖公园部分地点声环境质量需要改善,九龙池、水月轩、莲华禅寺、观鱼楼、聂耳塑像等处声压级超标现象显著;(2)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声环境特征有较大差异。由于交通早高峰,工作日8:00~10:00时段声压级是一天的峰值,而休息日则在12:00~14:00达到峰值;(3)翠湖公园声景观结构良好,自然声源的优势度及和谐度占据主导地位;(4)游览体验与典型声源感知存在交互作用,自然声源可以显著提升游览的美学感受,人工声会对游览体验带来负面影响;(5)社会、人口及行为学特征会对典型声源感知产生一定影响,年龄因素对声源感知的影响最大,学历越高的人群对人工声的评价越低,性别及游览动机的不同也可以造成声源感知的差异。研究结论可以为城市公园声景观的优化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佛山锦湖片区作为西樵山风景区的入囗通道区域,其道路绿化景观是西樵山风景区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交通现状与景观问题后,结合当地地形、水利条件和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对锦湖片区道路绿化景观进行总体规划和景观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希望对类似项目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艺淳  李煜 《绿色科技》2022,(11):131-136+141
雄安站枢纽片区新月公园的景观方案设计过程历时2年,从中标方案到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再到最终的实施方案,经历了设计方案的不断打磨与研究,以及各交叉专业的深度统筹协调。通过对新月公园概念性景观方案设计的介绍,分享了该项目前、中期的设计过程,再通过与最终实施方案及中部核心区域建成效果的对比浅析,总结了在当今城市TOD规划模式影响下,城市高铁门户景观设计在项目前、中期值得关注的4个要点:一是与高铁站房之间的空间衔接与融合;二是与周边城市功能之间的业态统筹与协调;三是对城市门户形象及地域特征的准确定位;四是对整个高铁枢纽片区地下空间与景观下沉庭院之间关系的梳理平衡。  相似文献   

13.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本文在系统分析巫山县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角度,采用RS/GIS空间分析技术把城市周边规划为"一环二轴三片多区"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4.
回迁安置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居住区类型,归属感的缺失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文中以案例解析了昆明市关坡村片区回迁安置社区的景观设计,通过明确使用者的社会特征和景观风格定位,分析其景观文化;以景观结构组织形式、景观空间层次安排及绿化设计阐述其在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云窝-天游片区为研究对象,采集40个样地典型样本照片和9张景观类型样本照片,通过SBE评价法计算景观美景度值,利用SD法获得景观要素量化值,并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景观要素间的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云窝一天游片区的景观美景度值为14.41,公众对景观质量反应度一般;景观评价模型为Y=-98.981 +67.161X6+71.038X11 +59.243X12 +49.044X15-140.732X18,模型极显著相关,可信度为99%;影响景观质量的主要景观要素为植物生长情况、路侧设施、路侧景观、文化景观和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6.
景观质量评价是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的科学支撑,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发展使高效合理开展大规模公园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成为可能。文章以昆明市5个典型公园为例,在情感分析技术量化UGC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问卷调查,对影响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得分的4类14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翠湖公园景观视觉质量最高,其次分别为大观公园、黑龙潭公园、金殿公园和海埂公园;不同年龄段的公园使用者对景观质量的关注点不同,青年人更关注公园的内涵,中年人对公园的景观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老年人侧重享受公园的景观氛围感;当前各公园景观视觉质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方向感、趣味性等是当前公园服务群体共同的迫切需求。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公园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具有一致性,网络数据与线下问卷数据可以交叉验证,置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刘永胜 《绿色科技》2019,(6):135-137
以广州市某片区规划为例,在规划方案分析基础之上,从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承载力分析和规划布局分析等角度找出拟规划方案中不符合规划和管理政策规定要求之处,分析了环境容量是否能够支撑规划目标及规模,以及提出了更好的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建议,为更好地指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18.
林军  魏雯 《广东园林》2019,41(3):84-87
以昆明翠湖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从游人心理角度出发对公园冬季景观进行评价。选取20个评价因子,将其分为5个等级,在翠湖公园内随机采访100个游人,通过他们在公园内的感受相应打分评价。最后收回问卷并统计。结果表明:在选取的20个评价因子中,游人对景观和谐度、氛围度、愉悦度、景观活力度、季节性和空间感评价较高;而对落叶植物占比、特色植物占比、幽静度、变化度和休闲娱乐评价较低。基于游人对翠湖公园冬季景观评价,得出公园内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双江片区生态旅游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钰 《林业建设》2005,(3):46-48
分析云南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双江片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条件.提出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及科学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袁倩 《绿色科技》2011,(12):32-34
对河南郏县文庙片区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立足于其核心历史价值,对片区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将片区的核心历史文化特色通过设计,在建筑、景观等层面表达出来,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借其核心优势,驱动整个片区的经济,并将部分收益返回来用于保护历史遗迹。通过案例的解析来阐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